焦玉林
(广灵县人民医院,山西 广灵 037500)
我们分析 94例不孕症经阴道 B超检查结果,探讨经阴道 B超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2005~2009年我院收治不孕症患者 94例,年龄 23~37岁,均无孕产史。
患者排空腹腔后平卧,两腿屈曲分开,用WED9618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 7.0MHz。将探头涂少量耦合剂外置避孕套缓缓送入阴道深部仔细观察盆腔内子宫、附件的形态结构及其它异常情况,并监测排卵。
每个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一般每月只排 1次卵,对月经周期为 28d的妇女,在每月的月经来潮起第 12d开始监测排卵,隔天 1次,直至卵子排出。对于连续观察数月未见排卵的患者,可于月经周期第 5d口服克罗米芬 50~100mg,每日 1次,连用 5d,停药后第 2d开始监测,隔日 1次,当优势卵泡接近成熟时,给 HCG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以后每日监测,直至卵泡消失,每例均按同法监测 3个周期。
在 94例不孕症病例中,诊断为排卵障碍 50例,94例患不孕症的妇女中,诊断为排卵障碍者50例,其中月经周期正常者 26例,周期不规律及月经稀少者 13例,继发闭经者 11例。经促排卵治疗 3个周期有 1次排卵既为成功,结果排卵成功 31例,其中包括轻度卵巢过度刺激征 3例,中度卵巢过度刺激征 2例;排卵失败 19例,其中包括卵泡黄素化 4例,卵泡囊肿 5例,卵泡闭索 3例,卵泡卵巢 4例,卵巢早衰 1例,卵泡无反应 2例。另 28例经阴道 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16例诊断为妇科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3例,子宫内膜结核 2例,子宫颈息肉 3例,子宫颈肌瘤 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 4例,慢性盆腔炎 1例。
卵泡多在 2个以上,直径 20~30mm,呈圆形,壁簿,内部张力较高,有明显的立体感,部分可见卵邱附着于卵泡壁,若边界模糊内部可见细小光点,在 12h左右排卵。排卵后特征:卵泡壁部分或全部塌陷,边缘皱缩呈锯齿状,内有许多细小光点,子宫直肠握内可见 6~9mm液性暗区。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表现:卵巢明显增大,直径达 45~73mm,一侧卵巢内可见 2个以上直径为 20~30mm,的较大卵泡,数个直径为 9~15mm的中等卵泡及数个 5~8mm的较小卵泡,宫颈粘液评分 4~5分,基础体温双向性。本组 3例卵巢直径 45~50mm,为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例卵巢直径为 45~65mm,无自觉症状,1例单侧卵巢直径达 73mm,患者同侧下腹坠痛,盆腔内无液性暗区,为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连续监测均有卵子排出。对卵巢直径大于 60mm,优势卵泡 2个以上者,停止应用 HCG治疗,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卵泡闭锁:当卵巢内主导卵泡发育至14~15mm时,通过连续监测,卵泡壁增厚,轮廓模糊,内部张力低,发育迟缓停止发育。宫颈粘液评分0~1分。基础体温单向性。
卵泡囊肿:卵泡发育达成熟标准后肌注HCG,卵泡不断增大,可长至50~60mm,壁较薄,内部张力较高,呈椭圆形,连续监测有 2例于下次月经周期中消失,3例持续存在至3~4个月经周期后消失,因此提示临床对单纯卵泡囊肿应进行多次观察后再进行治疗。
卵泡不破裂黄素化:当优势卵泡成熟时肌注HCG48h后,优势卵泡不消失,囊壁增厚,张力降低,内有少许细弱光点,持续至下次月经前 3~4d逐渐萎缩消失,基础体温双向性,月经周期缩短为24~26d。
多卵泡卵巢:卵巢正常或稍大,卵泡数较多,6~10个不等,卵泡直径 10~15mm,内部张力较高,宫颈粘液评分大于 8分,基础体温单向性。
卵巢早衰:卵巢明显小于正常,平均直径为 13~23mm,内部为偏实性略低回声,隐约可见单个卵泡直径为 4±0.5mm。宫颈粘液评分小于 3分,基础体温单向性。临床表现为继发性闭经。
卵泡无反应:卵巢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可见数个直径为 6~9mm的卵泡,连续监测 3个周期均无生长。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各切面经线明显小于正常子宫,宫颈较长,并有明显位置异常如过度前倾前前曲。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增厚,不均匀,回声杂乱,可见液性暗区及钙化区。子宫颈息肉:子宫颈管内圆形、椭圆形,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子宫颈肌瘤:子宫颈局部增厚,其内可见形态规则的实性肿物,有包膜,没有变性时回声较均匀。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盆腔炎:在盆腔内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见液性包块。内膜异位症以巧克力囊肿为主;盆腔结核包块内可见高回声纤维分隔及强回声钙化斑;盆腔炎性包块随病情发展可由液性变为不均匀较实性包块。
育龄妇女不孕症病因有多种,包括排卵障碍以及输卵管、子宫、子宫颈因素。其中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症的首要因素。经阴道 B超对盆腔内子宫及附件的检查对部分不孕症尤其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