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安,李传满
(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赤壁 437300)
关节内骨折传统的内固定材料主要为金属类,待骨折愈合后,二次取出带给患者较大痛苦和经济压力。可吸收螺钉具有降解可吸收、免去再次手术的特点,近年来,其临床应用逐渐增加,尤其广泛应用于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我院 2004年 6月至2007年 6月,使用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各类关节内骨折 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组 30例中,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l8~63岁,平均 41.5±12.6岁,其中 18例骨折为新鲜骨折,骨折移位大于 2mm,12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部位包括:内踝骨折 11例,后踝骨折 3例,前踝骨折 1例,前踝合并内踝骨折 6例,内踝合并后踝骨折 8例,三踝骨折 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 19例,摔伤或坠伤 6例,重物砸伤 3例,其他原因伤 2例。合并颅脑损伤、胸部外伤 1例,其他部位骨折损伤 2例,未见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本组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物(PDLLA)为高分子聚合物,无色透明,与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1~2年完全吸收,降解产物为 H2O和 CO2,初始强度为松质骨强度的 10~20倍,植入人体 2h后自动加压,强度维持 3~6个月。螺钉分为松质骨螺钉、全螺纹非自攻螺钉两种。规格有:螺钉内径 3.5~4.5mm,外径 4.5~5.5mm,长度 35~70mm,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无菌包装。
对局部皮肤无张力性水泡、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较轻及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患者均及早手术,手术在腰麻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止血带常规止血。针对不同部位的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血肿,在直视下复位并用巾钳临时固定。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螺丝钉及钻头。直径 4.5mm的螺丝钉,选用 3.5mm钻头;直径 3.5mm的螺丝钉,选用 2.7mm钻头。钻孔后,选取与螺丝钉相同直径的丝锥攻丝,埋钉器于骨表面打扩一洞,专用螺钉拧入器拧入螺钉,钉帽陷于骨表面扩洞中,使钉帽比关节面略低,根据骨折情况拧入 1~2枚螺丝钉,术后用石膏外固定,患肢抬高,应用抗生素,酌情使用消肿药物。术后 3d无痛可做肌肉收缩锻炼,患肢 6周去除石膏做踝关节功能锻炼。下肢 5周后负重。同时 4周复查一次骨折愈合情况,检查有无合并症及了解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按美国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标准:优: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无疼痛,无骨性关节炎改变;良:踝关节功能尚可,走远路踝关节轻度肿胀、疼痛;可:有负重痛,行走时肿痛、疼痛;差:手术失败。
30例患者均获随访 5个月至2年,平均 9个月,其中优 18例,良 12例,差 0例;全部骨折 1期愈合,无骨不连或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12~18周,平均住院时间 16.5d。骨折愈合过程中无骨折块移位,无毒副反应或关节内积液。1例内踝合并后踝骨折患者,因骨块较小,拧入螺丝致使骨块爆裂,固定不牢固,后用记忆合金骑缝钉代替,其余病例疗效满意。
关节内骨折治疗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关节面解剖复位力求无创,关节内骨折块应稳定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金属内固定物虽可满足上述要求,但其致使骨质疏松,内固定滑脱,且可引起组织的刺激反应;同时也不便于其它影像学检查(如 CT,MIR等),且骨折愈合后需要二次开刀取出内固定物,给病人带来痛苦。而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弥补上述缺点,其与组织相容性良好,且无菌包装,实用方便,操作简单。有研究表明,松质骨加压时间过长压力太大,容易起组织坏死。而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关节内骨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吸收螺钉的硬度逐渐消失,其不断降解吸收,骨组织不断得到填充,螺钉降解吸收与填充同时进行,避免了应力遮挡及骨质疏松等现象,使骨折愈合结果良好。因此,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关节内骨折,尤其是当骨折块疏松、萎缩、坏死、塌陷时,可避免内固定突出于关节内,无金属刺激、腐蚀作用,住院费用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快。
本组手术操作发现:①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必须解剖复位;②必须掌握钻孔方向,针帽必须与关节面平齐或略低;③因可吸收螺丝钉抗扭转力较弱,攻丝必须足够长;④术后必须用石膏托外固定予以辅助。总之,可吸收螺丝钉治疗各种关节内骨折,其不但使用简便、高效,消除了金属电解引起的内固定物松动及电解液导致的局部的炎症反应,而且可以免去二次手术的痛苦,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