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灞桥区农林局 申利斌
宝鸡市凤翔县农机化学校 郭晓红
县级农机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农机培训工作经过农机培训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培训范围狭窄,内容单一,已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机培训拓宽领域势在必行,特别是像凤翔县这样的农业大县,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较为迫切,这些都为农机培训部门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用机械后,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者偶而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农机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2.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农机校属事业单位,从目前凤翔县农机校情况看,经费预算管理属差额拨款单位,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无力培训,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落伍,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面对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机培训的发展。惠农政策出台后,对农民培训实行减免培训费的措施,我县的农机培训办学多采取2~3个月的短期培训和下乡、下企业就近办班,相应培训费用增加,收入减少的矛盾突出,以致培训经费严重不足。育工作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和解决。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在内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1.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2.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3.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努力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创业的培训工作,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扩展规模,是今后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重点。立足农机,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增强活力,开拓创新,这是农机培训工作的基本方向。
4.要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农机培训担负着发展机械化的重要使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农业部《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机成人教育意见》两个文件精神,加以规范和管理,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要深化改革,拓宽视野,面向市场,树立新时期农机培训新内容和新形象。
西安市灞桥区农林局 申利斌
宝鸡市凤翔县农机化学校 郭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