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修辞格的象似性分析

2010-08-15 00:54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卫夫人明喻修辞格

徐 敏(中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英语修辞格的象似性分析

徐 敏
(中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象似性理论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一项热门话题。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本文试从象似性角度分析英语修辞格,将象似性理论与修辞格结合起来,重点论述象似性理论在英语修辞格中的具体运用。

象似性;英语修辞格;象似性原则

引 言

20世纪上半叶,由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盛行,索绪尔的任意说在语言学界占据统治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及边缘学科如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问题重新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尤其在符号学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斯(C.S.Peirce1839-1914)首先明确提出象似性(ico2 nicity)的概念,即符号与他们的所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海曼(Haim an1980)在皮尔斯研究的基础上将自然语言的象似符分为两类:影像象似符(im agic icon)和图样象似符(diagramm atic icon)。

一、主要象似性原则

目前国内外语言学家在句法象似性方面的研究颇丰,主要总结出了以下象似性原则:

1.顺序象似性:句子或词语的顺序对应客观事物或人们的认知次序。时间概念是人类认知系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语言符号的排列顺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先后顺序。

2.距离象似性:指概念间的距离对应于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即在功能、概念及认知方面越靠得近的实体,在语码层次上(如时空上)就越靠得近,这种象似性又称接近象似性。

3.数量象似性:语言单位中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与可预测度成反比。语言符号的数量象似于概念的数量,概念越是复杂,用来表达这个概念的语言形式符号就越多,越长。

4.标记象似性:标记性(m arkedness)是由布拉格学派提出的一个用于语言分析的术语。有标记项是指一对成分中带有区别性特征的成分,具有非常规性。有标记现象与特殊的意义相联系,在交际中多是不可预测的成分;而无标记项具有一般意义,显为中性,在语言交际中是可以预测的成分。

二、象似性理论与英语修辞格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的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更加诙谐幽默,更富于感染力,使人们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英语中许多修辞格都从不同角度体现着象似性原则。以下就结合象似性理论来具体分析几种常见的英语修辞格。

1.明喻(Sim ile):一种用来表示一事物像另一事物的修辞格,该修辞用这种相像的方式来澄清和提升意象。明喻是一种显性比较,通过使用像like和as这样的词很容易辨别明喻。(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thing is likened to another,in such away as to c larify and enhance an im age.It isan exp licit comparison,recognizab le by the use of theword like o r as).比喻中,被比的叫本体,用作比的叫喻体。《英文实用修辞学》一书著者戈恩教授指出:明喻是一种可表达的相像(A sim ile is an exp ressed likeness),就是表述喻体与本体相像。本体和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相似。从象似性的角度可对明喻表述如下: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或多个象似点。本体和喻体间常见的相似关系大约有七种:形状相似、性质(习性)相似、原理相似、功用相似、动作相似、声音相似、颜色相似等等。下面我们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本体 喻体 象似点

作家 摆渡人 把人渡到彼岸

报复 穿玻璃小鞋 视觉+感觉

瀑布 银河 形状+颜色+位置

再例如:

(1)And then Della leaped up like a little singed catand cried:“Oh,oh!”(O.Henry:“The GiftofM agi”)

(2)He bellow ed like a bull seeking com bat.

上面这两个例句都以动物喻人。第一句中动物是猫,第二句中动物是牛。猫取其敏捷,不取其喜欢吃鱼,好在白天打瞌睡等;牛取其寻衅时的怒吼,不取牛的忠实勤劳等,把两个人物当时的动作与神态描摹得栩栩如生。如说相似

2.反复(Repetition):用同一的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思的修辞手法。反复和言语失误是有区别的,修辞中的反复是有意识的行为,而言语失误中的反复都是无心所为。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3)Itwas aw fu l,he cried,aw ful,aw fu l!Still,the sun was hot.Still,one go t over things.Still,life had a way of adding day to day.Still,he thought,yawning and beginning to take notice—Regent’s Park had changed very little since he was a boy...

这个例子取自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名著《达罗卫夫人》。很明显,该例运用了反复辞格,描写的是达罗卫夫人的情人彼得与她久别重逢之后的心理活动。彼得和达罗卫夫人一别三十年,今日又重逢真是感慨万千。他想起当年与达罗卫夫人的那段情意缠绵的日子而自己又不能好好地把握,终致与达罗卫夫人分了手,现在他感到真是“太糟了”,一个“太糟了”不够,他重复地说了三次,方才能表达他心中的遗憾与悔恨之情。接下来,他希望一切都不要有太多的变化,于是“still”一词重叠地出现在他的思绪中,“太阳依然炎热,日子也依然那么过”,一连四个“still”,表达了他对未来与达罗卫夫人重续旧好的心情。彼得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读者难以预料的信息,通过过多的语言单位(如:三个“aw ful”和四个“still”)传神地刻画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数量象似性原则。

3.层进(C lim ax):形式上,通过一系列观念,形象的修辞安排,逐步把意思往前推进,最有力量的放在最后(fo r2 m erly,a rhetorical seriesof ideas,im ages,etc.arranged p ro2 gressively so that themost forceful is last)。以下结合具体例子来分析该修辞格以及象似性原则的运用。

(4)Som 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 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 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Bacon)

这是培根的一则有名的论述,该论述成功地运用了层进辞格。在结构上,to be tasted,to be swallow ed,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构成三个并列短语,三短语都与培根所述的读书有关,而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形象而又清晰地、深刻地说明了应该如何对待书与如何读书。从to be tasted到to be swallowed再到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程度由最初的“浅尝”到“囫囵吞下”,最后再到“咀嚼和消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正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习惯。程度的加深是循序渐进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层进就顺应了这样的习惯。顺序象似性原则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句子或词语的顺序对应客观事物或人们认知的次序,而层进修辞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习惯,从这一点来说,该修辞直接体现了顺序象似性原则。

4.反语(Irony):一种幽默或是稍微讽刺的表达方法,在该表达方法中,所用的词语意欲要表达的意义与这些词语的通常意义相反(am ethod of humo rousor subtly sarcastic exp ression in which the intendedm eaning of thewords used is the directoppositeof their usual sense)。通俗地讲,反语就是说反话。从意义上它可分为a)反意正说b)正意反说。下面来看两个例子:

(5)W hata nob le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 sof his fa2 vored country!—they let the paupers go to sleep.(Charles D ickens)

睡觉是人的本能,是不需要法律允许与否的生理行为。狄更斯却称让穷人睡觉是温柔的法律所规定的高尚仁慈的行为,其实这些“温柔”、“高尚”的词语下面隐藏着巨大的反讽。穷人连睡觉都要别人恩准,这种行为该是多么的残酷。此之谓反意正说。

(6)Thewho le outfit cou ld be purchased for about﹩5 and Grandhi’s sins,at least his flesh ly sinswou ld m ake the sam e sortof appearance if p laced all in one heap.A few ciga2 rettes,a few mouthfu l ofm eat,a few annas p ilfered in child2 hood from them aidservant,two visits to a brothel(on each oc2 casion he go t away w ithou t“doing anything”),one narrow ly escaped lapse w ith his land lady in Plymouth,one outburst of temper—that is about the who le co llection.(George O rwell: Reflectionson Grandhi)

甘地的这些诸如抽烟、吃肉等小小的生活上的琐事,都是当时印度社会中平凡的正常的人所可能大量做的事,根本称不上是什么“罪孽”。而且他一生之中只抽过几支烟,吃过几小块肉,没有做过任何伤害人的事,这样的人真正是难得的圣雄。他的那些所谓的“过失”,非但不是“罪孽”,而且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只是做那么些小小的“出格”的事,那么与他所做的好事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与一毛之比,反过来正说明甘地一生充满着的是嘉言德行。此之谓正意反说。

由上可见,无论是正意反说还是反意正说,所要表达的意思都与这些词语的通常意义相反,都是对这些词语常规意义的偏离,一旦偏离了常规,即无标记形式,便获得了额外的意义,于是形成有标记形式。反语是有标记的语句结构形态,这一点还可以从心理反应上来解释。常见的无标记语句结构形态引发的心理反应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成为“中性”的反应。而有标记的语句结构中寓有说话人特别的交际意图与倾向,它想引起的是使受话人产生有别于“中性”的心理反应,即让受话人明白说话人的额外意义,成为有标记的形式,故反语修辞很明显体现了标记象似性原则。

结 语

象似性是人类认知世界、归纳事物的基础。本文从象似性的角度浅显地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英语修辞格,大量语言事实表明,许多英语修辞格都是对象似性原则的具体运用,象似性理论对英语修辞格有很强的解释力,象似性理论使我们对英语修辞格有了新的认识。

H 314

A

2010205225之点,前一句是人与猫的“动作相似”,后一句则为“声音相似”。以上例子说明本体和喻体之间必然有某个象似点。象似性,即所指和能指间存在某种联系,而明喻中的本体和喻体间也有某种联系,即有象似点,故该修辞体现了象似性。

1006-5342(2010)08-0057-02

猜你喜欢
卫夫人明喻修辞格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卫夫人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AnAnalysisoftheFeminismAwarenessinMrs.Dalloway
痴迷书法,墨汁进口浑不觉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The Modern Narrative features and the Connection Modes of Mrs Dalloway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