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研究现状

2010-08-15 00:54薛晓光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理论

郑 宁,薛晓光,张 慈

(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产业内贸易研究现状

郑 宁,薛晓光,张 慈

(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产业内贸易;研究现状

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国际贸易形式,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深入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扩张的调整效果,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国外和国内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学者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倾向,主要有两方面: (1)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大大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5,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2)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额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同一产业既出口又进口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从数据上可以看到,仅1983年的国际出口总额中就有60%是制造品的出口,而其中的53%属于产业内贸易的范围。这些现象具有普遍性,但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已经不能够解释这些现象,这样,产业内贸易理论出现了。产业内贸易理论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假设前提的,更接近于贸易现实。它认为,贸易不一定是比较优势的结果,可能是规模经济或者收益递增的结果,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国家之间即使不存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差异或者差异很小,也完全可以因为需求偏好或者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和从事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业间贸易理论差异的关键之处在于: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分析的产品在生产和消费等环节上有较强的替代性 (Grubel 1970)。

一 国外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家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致经历的两个阶段。

1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为第一阶段

主要是针对产业内贸易的经验性的统计的直观判断。1960年佛得恩在对“荷比卢经济同盟”集团内贸易格局变化的研究中,以可比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体系为基础,在计算了121种样本产品的双边贸易比率后注意到:由于经济上的联盟,双边贸易比率的相对值下降,但比率的中为数值提高了。佛得恩就此认为,与集团内贸易相关的生产专业化形成与同种贸易类型之中,而不是在异种贸易类型之间。

1962年,密切里在计算了36个国家5大类商品的进出口差异指数后,进一步指出:就一般情况而言,高收入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呈明显的相似性,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此后,巴拉萨 (1966)在对制成品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大部分发生在以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SITC)体系划分的商品组织内,而不是在商品组之间。小岛清在研究发达国家间贸易格局时也注意到高速发达的、类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横向制成品贸易的迅速增长,并认为产业内贸易现象背后必然包含一种新的原理;对这一原理的揭示,可能会在传统比较利益理论基础上形成一种理论创新。

在该期间,在佛得恩、密切里、巴拉萨、小岛清等人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经验性研究的同时,许多的西方经济学家也正在对贸易新格局进行理论探索,例如林德(Linder,S.B)(1961)、波斯纳 (Posne,M.A)(1959)、基辛 (Kessing,D.B) (1968)和巴格瓦蒂 (Bhagwati,J.)(1971)等人提出了相互需求、技术资本、产品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本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产业内贸易研究进入理论性阶段奠定了基础,也为经验性研究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对统计现象的理论解释

格鲁贝尔 (Grubel)和劳艾德 (Lloyd) (1975)合作出版了《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度量》一书,该书是最早关于产业内贸易的专著,被认为是产业内贸易研究从经验研究向理论研究转向的重要标志。格鲁贝尔 (Grubel)和劳艾德 (Lloyd)认为,产业内贸易是由各种复杂的原因所导致的一种复杂的贸易现象。在他们看来,技术差距、研究与开发、产品的异质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结合以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差异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结合等都可能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在这一阶段的理论分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格雷 (Gray)和兰卡斯特 (Lancaster)着重从产品一直形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强调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戴维斯 (Davies)主要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揭示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指出规模经济可以在产业内形成互有竞争力的价格,从而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20世纪70年代末,迪克西特 (Dixlt,A.K)、斯蒂格利茨 (Stiglitz,J.E.)、克鲁格曼 (Krugman,P.)和赫尔普曼 (Helpman,E.)等人把张伯伦 (Chamberlin,E.H.)的垄断竞争运用到产业内贸易分析中来,提出了新张伯伦产业内贸易模型。他们认为,如果存在规模收益递增、产品差异化、不完全竞争和消费需求多元化,则生产要素禀赋相同的国家间就会产生产业内贸易。因为,在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下,每个产业都存在着广泛和潜在的产品系列,即容易形成产品的水平差别化,从而使产业内产品的双向流动成为可能。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国际信息传递手段的不断改善,消费者行为在示范效应和消费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影响下更趋向多元化,从而推动同一产业内产品的双向流动。

1980年,兰卡斯特 (Lancaster,K.)对上述产业内贸易模型加以发展提出了新侯泰宁模式。他认为,在具有相同特点的经济体之间,如果不存在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由于受规模收益最大化和消费偏好差异 (且这种偏好差异不断变化)的影响,有关国家同一制造业部门的两个厂商在有无限的潜在产品系列可供选择时,他们是不会生产完全一致的产品的。这种同一产业部门内每一产品仅在一国生产的情况将使得两个在所有方面都一致的经济体之间更容易发生产业内贸易。在比较优势存在的条件下,垄断竞争仍然可以导致产业内分工和贸易的发生。

20世纪80年代初,伯兰德尔 (Brander,J.)和克鲁格曼 (Krugman,P.)为了解释标准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构造了一个寡头垄断模型 (即相互倾销模式)。该模型指出,企业间由于寡头垄断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产业内贸易在没有任何通常的动因情况下出现,从而对产业内贸易这个标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学者们不断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融入新的内容,使得对产业内贸易的分析日益贴近国际贸易的现实情况。Markusen and Mankus(2001)构建了一个有关商品贸易和子公司生产的一般均衡模型,结果发现产业内贸易水平随着双边贸易成本上升而下降,但随着双边投资成本的上升而上升;当国家更加富裕,而且规模和要素禀赋越相似时,产业内子公司的销售指数相对于产业内贸易指数上升得越多。这无疑说明了在跨国公司存在的情况下,子公司在同一产业的跨国生产和销售在一定情况下能取代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内贸易。Hartmut Eggeretc.(2004)则从跨国公司利润汇回的角度证明了在跨国公司存在的情况下,不平衡的利率和汇率及贸易成本均会对G—L指数造成扭曲,从而构建了一个有关贸易与跨国公司的三要素一般均衡型,并对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修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贸易数据可获得性的增强以及计量方法的完善,对产业内贸易的经验研究也日益增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内容:检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适用性;验证产业内贸易模式及影响因素、构建新的产业内贸易指标;检验贸易流对资源配置和国民福利的影响等。由于研究具体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及其对要素市场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考查国际贸易变化所产生的要素市场调整时,经济学家们一般假设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产业内贸易所引起的要素市场调整更加平缓,因此被称为“平缓调整假说”。产业内贸易也逐渐被视为与贸易自由化相关,并且产业内贸易在总贸易中的份额越高,各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越容易。这一假说与新贸易理论是一致的,因为新贸易理论在利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来解释产业内贸易时,通常假设同一产业内部的产品对要素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均是相同的。相应地,产业内部的调整成本通过这一假说而被略去了。

总之,无论在哪个阶段,西方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都是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决定因素,同时,如何科学的测定产业内贸易也成为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我国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现状

1 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近几年来国内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一是跟踪、翻译、引进、吸收、消化国外有关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果,如理论评述 (陈莉,2000;苑涛,2003)、理论介绍 (张建民,2001)等;二是运用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或具体产业的现实问题,如中国产业内贸易研究 (Xiaoling Hu and Yue Ma,999)、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内贸易的决定变量 (赵志刚,2003)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 (马剑飞、朱红磊、徐罗丹,2002)、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实用性分析 (于李娜,2001)、中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与评估 (鲁宏明,1995)、产业内贸易及我国的现状 (杜珊珊,朱敏,2006)、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分析 (喻志军、姜万军,2008)等;三是对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与测算方法进行验证、修正,如布兰德——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模型及扩张 (许统生,2000)、产业内贸易指标评述 (黄卫平、韩燕)、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 (徐松、刘玉贵,2005)等。

2 我国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的产业内贸易研究的代表——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问题上,缺少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产业内贸易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 (史智宇,2003)1揭示了中国与东盟间贸易逐步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动因,贸易反战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研究数据为10大类商品的双向贸易额;陈雯在其博士论文中研究了东盟主要五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没有涉及到中国;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许源)证明了东亚地区确实存在大量的产业内贸易,并随着该地区的发展不断增加,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总之,上述文献,主要是停留在以较为简单的静态数据为主,研究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总趋势,完整性欠缺,尤其是对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结构特点、产业内贸易的实际贡献度缺乏细致的实证分析,对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职业因素分析较为粗糙。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国近两年的研究开始深入地分析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总体趋势并对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的文献有:王娟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郭建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现实结构;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状况与动因分析 (冯洪锋)中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 (G&L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11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和东盟间的贸易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福建—东盟产业同构性与产业内贸易可能性初探 (刘义胜、王春丽,2006)中指出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福建和东盟要实现“合作共赢”,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就成为双方区域合作的必然趋势。

三 总结

由此可见,在全球垂直生产网络日益形成的当前世界经济中,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国际贸易模式,尽管会使贸易国承担一定的要素市场调整成本,但它同时也为贸易国贸易尤其是发展中贸易国提供了最佳机遇。发展中国家特别需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因此我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对产业内贸易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多的贸易机遇。

[1] 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黄胜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 杜珊珊,朱敏.产业内贸易及我国的现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3).

[4] 姜莉琴,徐昀君.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一些综述[J].金融经济,2006(10).

[5] 周延,杜运苏.入世前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2).

[6] 马征,李芬.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2006(3).

[7] 刘义圣,王春丽.福建——东盟产业同构性与产业内贸易可能性初探[J].亚太经济,2006(2).

[8] 冯洪锋.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状况与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2006(2).

Key words:research Status;intra-industry trade

Abstract:Intra-industry Trad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pattern in the world which has greatly economic significance on each country.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has afforded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further study the factor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adjustment effects of trade expansion.This paper survey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tra-industry Trade for the purpose that it can help researchers to further their study.

Research Statu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ZHENG Ning,XUE Xiao-guang,ZHANG Ci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Hebei Polytechin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

F 721

A

1673-2804(2010)06-0087-03

2009-01-08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贸易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