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论语》教学方法,充实大学通识教育

2010-08-15 00:51朱雪芳唐厚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通识论语教学方法

朱雪芳 唐厚裕

(1.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2.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000)

创新《论语》教学方法,充实大学通识教育

朱雪芳1唐厚裕2

(1.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2.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000)

21世纪是通才、非专才的天地,要求我国高校教育格外重视“中国文明、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的大学通识教育,而国学巨著《论语》这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以其内涵深刻、思想丰富、素养全面一直为后人所学习和效仿,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完好教材。所以,探索《论语》的新型教学方法,让大学生通过有效吸收与借鉴达到“能近取譬”的“仁之方”,是高校教师落实大学通识教育的关键一环。

《论语》;教学法;通识教育;素养

一 21世纪是我国发展“大学通识教育”的良好机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1]P132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我国数目庞大的高校是培养国家建设所需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引导大学生“三个面向”之重任。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生前向探望自己的温家宝总理提出这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提醒了国人。的确,在我国高校育人的实际过程中,至今存在着种种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弊端,所培养的人才如出一辙,好像是同一个模子生产的商品,哪都差不多,结构性矛盾势必出现。比如,只重视学科专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重培养“发财致富”能力、轻培养“做学问家”思想;在教学方法上,一些教师仍不自觉地使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手法等。这些涉及人才培养理念、人才标准、教学模式改革的问题已摆在教育管理者和施教者的面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一体化的形成,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也是无硝烟条件下我国同国外竞争的无形利剑、向他国渗透的无形触须,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建设发展。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不可能走过去西方列强以掠夺别国资源来发展自己的老路,只能运用自己底蕴深厚的文化开辟利用国外资源的道路。再说,真正的人才是通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专才,全球化、市场化的21世纪更是通才的天地,这是我国科学家们早就告诫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卷一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的范围。实践证明,没有好的人文素养,就谈不上好的公民教育。所以,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到了直面“钱学森之问”的时候了,国家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大学通识教育,必须被提上高校教育改革日程,必将受到大学师生的青睐。所谓大学通识教育,即不分院系,把最好的课程确定为全校“共同核心课程”、“精品课程”,让学生直接研习大思想家、大学者的文本,自己去思考、去体会,而不把时间浪费在现代教条上。去年以来,华南名校中山大学便推出了我国迄今为止通识教育最具深度、最具体系的教学试验——通识教育改革计划,一个重要内容是让全体大学新生都修读“新通识课程”:中国文明、全球视野、科技经济社会、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四类。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强调经典阅读之外,还要“突出中国文明和全球视野,着眼于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重塑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不仅要求懂一点数理化,而是要求学生对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通盘理解和把握”,这样做的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公民,强调经典阅读和自由讨论,要求独立思考和积极对话,从而逐步塑造价值观。

二 《论语》教学是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完好教材

《论语》,蕴涵两千多年文化积淀的儒学巨著,其内涵深刻、思想丰富、素养全面,尤其是为人处世的精华一直为后人所学习和效仿,对国人仍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成为当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完美教材是毫无疑问的。《论语》浓烈的思想性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德育的直接内容,而且实施以它为载体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能、十分必要的。

首先,《论语》之在中国,犹如《圣经》之在西方,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从内容上看,《论语》记载孔子言行、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思想;《论语》作为中国的文化典籍,其中有许多成语、格言、名言警句流传至今;读《论语》即到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去探源,到中国人文精神的花园里去寻根。这正是大学通识教育所必需的“中国文明、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两类。从教育目的来看,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国家处于时代转换、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化解“心理不平衡”的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应运而生。《论语》上大学课堂,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和谐父(母)子、和谐同学关系与和谐校园、和谐班级,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规定。

其次,《论语》作为我国众多高校汉语言文学系(学院)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在教育教学上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把《论语》作为任选课,并派遣得力教师辅导,选修的学生数每年都超出原来的估计。《论语》通过对话形式所记载的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价值标准,是当代大学生反省、自省、自查生活是否得体的一个重要依据。纵观当今在校学生、应(往)届毕业生的社会活动情况,可以发现,随着各方面节奏的加快,他们普遍都存在生活、工作、学习、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压力,普遍存在浮躁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大学生读书难、求职难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探索一种适应大学生学习《论语》的新型教学方法,让他们通过《论语》的系统阅读、模拟学习,细细品味国学的魅力,感受孔子这个大思想家、教育家带给人们的思想启迪和心灵震撼,是非常有裨益的,能极大地增加学生在校内、在社会上的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诸如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心理扭曲的不和谐因素。

第三,《论语》教学新方法的探索过程,本身就是大学生诸方面素质能力、全球视野与科技经济社会统筹观念得到训练、扩展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案例式、答疑式、体验式、研讨式、模拟式《论语》教学模式丰富多彩,使大学生“设身处地”、“量体裁衣”,跳出中国看中国、跳出永州看永州、跳出学院看学院,睁开眼睛看世界、看东南亚、看湖南,从而系统训练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独立办事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为他们未来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养成有文化、有素养、有朝气、讲奉献的精神风貌夯实了基础。同时,当发现东南亚经济红火得让一些西方学者反思儒家思想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孔子思想在西方世界学术圈里传播,西方人自觉把它与李小龙、功夫、中医等中国文化符号一起时,学生就基本具备了全球视野、科技经济社会通盘理解和把握观念。这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四,除了传统的国学知识,《论语》还深藏着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哲理,通过新式教学方法挖掘它的这种柔性管理理念,是一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是包括湖南科技学院在内的高校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要求。学以致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方针;管理人性化、柔性化,是现代管理的趋势。在《论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早期的经济奇迹与儒家管理思想的关系,敢于以此为由打破儒学“重农轻商”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思想,否定儒家思想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结论。实际上,不少日韩现在企业就是用孔子儒家思想来管理的,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管理企业、激励员工的特有企业文化。此外,21世纪中国经济崛起开始让西方世界注目中国,而中国政府努力以“孔子学院”为载体推广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感染力,让西方人感受到孔子对中国人的意义。这些也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内容之一。

三 创新《论语》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如前所述,提升人文素养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标志。《论语》是教学内容,方法是教学形式,内容与形式相匹配,优质教学搭档新型方法,才显优良效果。如果《论语》在教学方法新探上获得突破,那它肯定发挥人文素养的滋润作用,不仅找到学生主体性、教师客体性的最佳结合点,而且对师生人文素质、道德修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通过参考我国思想家孟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理论,并在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进行尝试,我们认为一种被称为“presentation”(学生课堂演说)的教学方法施于《论语》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它是一种“原文阅读+观点展示+能力拓展+素质提升”的教学形式,富有创意,其主要点是:

第一,以《论语》选修课教学方法的新探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导读《论语》,在学生初步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研究方法诠释学系统地讲解《论语》,其间交替穿插相关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孔子语录的背景,寓教于乐,以佚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二是推出多媒体“presentation”(学生课堂演说)课件,着重鼓励学生课堂自愿演讲。这是结合高校学生认知特征、智能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等的一种师生互动、同学联动的教学方法,分析通过演讲形式是否有助于大学生消除沟通障碍、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实施步骤为:先让学生花十分钟时间自愿在课堂上进行presentation,内容是针对《论语》某个观点或见解发表自己的理解。然后,要求这个环节的听众——授课教师和其他学生根据演说者的Presentation来提问,对听众所提的问题,演说者要做出相应回答。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图片以及清晰的板书形式,营造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化教学氛围。

第二、实现教学由传统单向式向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通识教育呼唤“高校的各级领导在学术问题上要少一点行政命令,多一点讨论,甚至辩论,多一点宽容和尊重,给小人物一点发言权”[3]。由传统单向式“一言堂”、“满堂灌”教学逐渐发展为师生间、同学间互动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二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辅导教师可以透过观测师生间互动,反观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教与学相得益彰。

第三,presentation《论语》教学法各个环节能提高学生多种人文素养。其一,在心理素质方面,演讲者演讲时面对的是老师和其他不熟悉的学生,本来绝大部分学生一遇到有压力就不知道如何开口说话,何况演讲,他们害怕被提问,担心因紧张失控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丑态。Presentation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的平台:镇定自如、从容对答,是对心理素质的一个极大考验。其二,在思维逻辑能力方面,演讲者如何合理地组织演讲材料,如何吸引听众注意力以及后期的论文如何撰写,演讲者自己提出观点的论点、论据、论证是否条理清晰,都要求他们有一个好的计划、做足充分的准备。其三,在独立办事能力方面,presentation环节要求演讲者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来阐释你的观点,既可以通过查询书本资料,也可以询问老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学习。有了这个前奏锻炼,当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即使遇到难题,也有借鉴意义。其四,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作为面对众多听众的演讲者,要懂得激发听众的情感,善于用各种不同方式传递你所要表达的信息,其中言语和眼神交流至关重要,演讲者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即时对自己的演讲做出适当调整。其五,在撰写论文能力方面,由于有presentation的预前准备,很多前提工作都已经做好了,所做出的考察报告已更加深入、周全,可以避免学生相互抄袭,还能节省时间,有更多时间备考。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毕业论文做了一定的准备,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六,在演说表述能力方面,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和总结,如何衔接各个环节,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都要求学生具备相当强的语言组织和临场发挥的能力。湖南科技学院一年有余的试验证明,《论语》教学改革收到了预期效果,有80%的学生认为课堂加设presentation对课程教学有好处,无论从材料搜集到实现演说,还是从书面表达到口头阐述的变化,都能够学到作为一个演说者应有的仪表风范,受到台上同学坚定的自信心所鼓舞。另外,presentation还提供了一个学生难得的相互交流平台,能够看到交流过程中对不同问题的思考角度和层面,一些学生对《论语》的独特理解确实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人文素养,重在建设;通识教育,重在探索。以《论语》为素材、运用presentation手法探索教学新法,开展大学通识教育,让大学生通过有效吸收与借鉴达到“能近取譬”的“仁之方”,不妨是一个可取之道。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田莳.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教育人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

(责任编校:张京华)

book=57,ebook=553

B222

A

1673-2219(2010)03-0057-03

2001-02-01

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08-263号);湖南科技学院教改资助项目。

朱雪芳(1963-),女,香港人,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唐厚裕(1965-),男,湖南道县人,永州市委党校讲师,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通识论语教学方法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论语·为政第二》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