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翻译

2010-08-15 00:51邓玉华李建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译语英汉原文

邓玉华 李建红

(湖南工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101)

功能对等视角下英汉颜色词的翻译

邓玉华 李建红

(湖南工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101)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在译语应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的对等,其次是形式的对等。译界多把这一理论运用到习语翻译、商标翻译、歌曲名翻译等层面上。文章把英汉颜色词的翻译分为四类,以功能对等为理论依据,并结合大量的例子,探讨颜色词的翻译。

功能对等;颜色词;对等;颜色词翻译

一 引 言

语言是有共性的,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就不大,在表达自然界的色彩时几乎是一一对应的。但是,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各种颜色对于这两个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在翻译颜色此词时,就要根据具体不同的语境,跨越这种语言文化差异障碍使译语最大程度的贴近源语,即译语与源语对等。事实上,在国内译界不少学者对颜色词的翻译进行过研究。如彭秋荣(2001)和陈玲美(2008)等人从文化的角度谈论颜色词的翻译,朱华(2009)谈论英汉诗歌颜色词的翻译。不过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对颜色词的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基本颜色词的翻译的总结、某个颜色词的翻译、颜色词的翻译方法等层面上,而用某翻译理论为依据解释、分析和指导颜色词翻译的鲜有。本文将试图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做视角分析英汉颜色词的翻译。

二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众所周知,奈达在1986年首次提出了“功能对等”这一概念。“功能对等”是奈达作为对“动态对等”的修正而提出来的翻译观。功能对等这一术语旨在突出翻译的交际功能。“功能对等”要求译文与原文不但在信息内容上对等,而且尽可能在形式上也要求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所谓的对等首先是在意义上与原文对等,其次是形式的对等。“贴近”是指“切近源语信息”;“自然”是译语中的表达方式。此外,“功能对等”还强调了读者反应的问题。奈达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要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廖七一,2000)。

奈达(1993)后来又特别补充说明了功能对等理论。他认为没有两种翻译是彻底完全的对等的,对等只是译者应该追求的一个目标。最起码的功能对等应该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译文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最高层次的对等则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的反应基本一致”。因为源语与译语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语言文化差异,最高层次的对等几乎不可能实现。

总的说来,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心思想可归纳如下:(1)追求译文与原文的最大程度的对等;(2)信息内容的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3)翻译的评价标准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

三 功能对等与英汉颜色词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影响着国内外翻译学界,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界的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就颜色词翻译而言,英汉颜色分类有很大的共性,物理性或产生的联想意义相同时颜色词的翻译可以达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而那些象征和联想意义不同的颜色词也可以根据语境通过处理使译文和原文达到贴近的对等。

(一)功能对等与物理性或联想意义相同的颜色词翻译

关于颜色,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红),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

就相同的方面而言,主要是指这些颜色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或产生的联想意义对英语汉语来说是相同的。如:the white people(白人);the blue sky(蓝天),再如:Let’s paint the door red.(我们把墙漆成红色吧。);She was dressed in green.(她穿着绿色的衣服);He had thought his future would be black.(他原以为自己的前途黑暗。)这种情况下功能对等理论所追求的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对等都能达到,翻译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本文对这方面也就不做过多的论述,而重点论述功能对等与英汉文化差异下的颜色词的翻译。

(二)功能对等与文化差异下的颜色词的翻译

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包惠南,2001)。因而在英、汉语言中,有大量表达效果相似但表达形式有所不同的跟颜色相关的词。用功能对等理论的分析和指导颜色词的翻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归根到底翻译的目的是交际,只有最大程度的传达原文信息内容,使译文读者对译文感受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感受对等,才算成功达到了交际的功能。英汉中存在较大文化差异的颜色词的翻译大体可归纳为四种,下面将用功能对等理论分别讨论它们。

(1)源语的颜色词使用的基本含义,译语中却习惯于用另一个颜色词来表示同一种颜色。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语的表达在目的语环境中应自然流畅,即合乎译语的表达方式。如:“She was beat black and blue.”译为“她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青一块、紫一块”对汉语读者来说读起来更自然顺口,几乎与英语读者对“black and blue”的反应是完全对等的。如果将“black and blue”译成“黑一块、蓝一块”汉语读者对此会觉得别扭甚至不知所云。同理由于文化差异,有时汉语中的红就不是简单的对应英语的red。比如“红茶”,由于欧美人强调的是茶叶的颜色而非茶水的颜色,因而对等的英文是“black tea”;与“红葡萄酒”对等的是“purple w ine”,不是“red w ine”;红糖的翻译是“brown sugar”,非“red sugar”。

在上面的例子中,译语中用了另一个颜色词来表示源语中的颜色,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再现了源语的信息。同时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原语接受者对原语信息的反应也基本相同,起码达到了功能对等理论所认为的起码的对等,即译文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

(2)源语颜色词用的是文化引申义,而译语中习惯于用另一颜色词来表示相同的文化引申含义。比如把“眼红”翻译成“green eyed”是非常等效的。因为在汉语中的“眼红”可引申为嫉妒,而英语中的red是没有这种引申义的,但恰好green有这种引申义。可以说,英语读者联想的“green eyed”和汉语读者联想的“眼红”不谋而合。再比如英国翻译家David Hawkes翻译古典小说《红楼梦》时,认为书中的“红色”对汉语文化中,表示喜庆、幸福、吉祥,但在英语文化中,绿色和金黄色具有类似的联想意义,而红色则有流血、危险或暴力的联想意义。因此,他在翻译时涉及红色的词语时作了一定处理。例如: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Jiao Baoyu visits the Land of Illusion;And the fairy Disenchantment performs the Dream of Golden Days.)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窝怡红院。(Jia Baoyu tastes some superior tea at Green Bower Herm itage; And Grannie Liu samples the sleeping accommodation at Green Delights.)

译者在翻译原文中的“红楼梦”和“怡红院”时没有选用red一词,而是分别译为Golden和Green这两个虽然不同色彩,但对译语读者来说具有相近引申意义的颜色词。这样的处理方法很恰当,有利于原文文化信息内容在译语中自然的再现,更能使英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更贴近汉语读者对原文反应,即功能对等理论在此是很有解释力的。

(3)颜色词使用的是其文化引申含义,而译语中本没有一个颜色词可以表示相同的文化引申含义,但是由于文化交流的频繁,在译语也产生了相同的引申含义。功能对等理论虽然把信息内容的对等放在首位,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形式的追求。英语中很多蕴涵强烈文化引申义的与颜色相关的词不改变形式直接译到了汉语中。如:blue print(蓝图);black humor(黑色幽默);White House(白宫),指美国政府;white book(白皮书),指美国等国的官方文件;blue book(蓝皮书),指英国官方文件;green consumerism(绿色消费),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black market(黑市);Yellow Pages(黄页),指电话号码簿;Yellow Book(黄皮书),指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报告;blue-collar workers(蓝领阶层);greycollar workers(灰领阶层);white-collar workers(白领阶层)。

以上例子用直译法。其实汉语中的“白皮书”“黑市”“红灯区”等这些词是由英语直译过来的蕴涵文化引申义的词。就如奈达(1969)认为如果直译后的译文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同时能够实现功能对等,那么形式的调整显然就没必要了。因为这些被直译过来的词的引申意义已经被汉语文化的读者普遍接受,由此译语的读者和源语的读者对此产生同样的联想。从这意义上来说,译语和源语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4)颜色词在译语中找不到相对等的颜色词,因而只能采用译语中意义相同的非颜色词来代替。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翻译有可能引起原语文本联想意义的严重误解或者在原语文本风(stylistic values)的恰当欣赏上造成重大失误,那么,就应当作些反映原语文本联想含义所必需的调整(刘重德,2003),把引申义译出来。如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在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a yellow dog(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胆小鬼)。再比如白色(white),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译为funeral。有时英语中的white有时表达的含义,与汉语中的“白色”没有什么关系。如: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the white coffee(牛奶咖啡);white elephant(昂贵又无用之物)。而汉语中有些与“白”字搭配的词组,实际上与英语white所表示的颜色也没有什么联系,而是表达另外的含义,如:白开水(plain boiled water);白菜(Chinese cabbage);白字(w rongly w 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aracter);白搭(no use);白费事(all in vain)。

从以上例子发现,由于颜色词在译语中找不到相对等的颜色词而采用了译语中意义相同的非颜色词来代替,译语和源语在形式上并不完全对等。需指出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对等,但“对等语”并非“同一语”,也就是强调再现原语信息而不强求保持其表达形式(谭载喜,1999)。根据奈达的理论,应做相应的“词义”和“句法”的调整(The types of changes which are justified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m isunderstanding of designative meaning are primarily lexical,but they may involve matters of syntax as well.

----Nida,1993),使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原语接受者对原语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1]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tation[M].Leiden:Brill,1969.

[2]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J].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外语翻译出版公司,2001:132.

[4]陈玲美.中英文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7-128.

[5]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65.

[6]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91.

[7]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162.

[8]彭秋荣.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1):31-33.

[9]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1.

[10]朱华.英汉诗歌中颜色词的翻译异同对比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9,(1):81-84.

(责任编校:燕廉奚)

The Translation of Colours in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DENG Yu-hua, LI Jian-hong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Hunan 421101,China)

According to Eugene A.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second in terms of style. This theory is often applied to the transition of idioms, trademarks and names of songs etc. Based on this theory and together w ith a lot of examples, this article w ill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implied meaning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o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color words;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book=190,ebook=136

H315

A

1673-2219(2010)06-0190-03

2010-01-06

湖南省2009年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C304)。

邓玉华(1979-),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工学院讲师,四川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和教学法的研究。李建红(1968-),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比较和外语教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译语英汉原文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AIDMA 法则观照下广告译语的美学等效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