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

2010-08-15 00:54蒋强军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蒋强军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

蒋强军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

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指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从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入手,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的途径。

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 IC)在京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1亿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CNN IC预计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CNN IC认为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18%都属于18224岁的青年。[1]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大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数据表明,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成为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娱乐等生活的日常活动,对一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这就要求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要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这样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吸引力,提高实效性,增强感染力,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进头脑。

一 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全球性的科技与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使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成为世界性的最受关注的问题。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长时间地、盲目地在网络空间漫游,就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出现道德的滑坡、精神空虚、缺乏责任感,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1 网络信息的不可控制性,增加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复杂性

网络的虚拟性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难以控制,使得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很大的削弱,信息技术的滥用威胁着学生的伦理道德。任何一人都可以随时在网上发表意见,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有时容易失去控制,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地域的媒体,网络信息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更新迅速。其内容涉及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丰富的内容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然而,目前我国的网上信息建设还必须借助于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系统,西方国家通过网络不断得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倾销”他们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产品。这势必导致大量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内容的涌入。大学阶段恰恰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发展而形成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的融合、渗透与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它容易破坏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观念,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2 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信息垃圾场。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东西,泛滥着色情、凶杀、打斗、盗窃、诈骗等,网络犯罪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如金融诈骗、非法窃取机密情报、破坏他人数据、散布谣言和恶意诽谤等。一些境内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和西方反动分子,大肆利用因特网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散布政治谣言,诽谤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进行反动宣传和思想文化渗透,误导一些缺乏鉴别力的学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而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西化”的影响,受其欺骗,甚至迷失方向,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和错位。[2]同时有很多的网络游戏,尤其是最新出现的“杀人”游戏,使得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沉迷之中,患上了“网络毒瘾”,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精神颓废,荒废了学业。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做出错误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3 网络技术虚拟容易导致伦理失常和心理疾病

网络具有虚拟性,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他们在网上能够获得一些现实世界没有的虚拟的情感世界,特别是每次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时,更加倾向于从网络中寻找虚拟的完美人生。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淡漠、人格障碍。同时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多媒体仿真画面,使人们犹如身临其境。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新鲜与刺激的同时,有可能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由于网民一般是独自的“隐形人”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操作,如果缺乏“慎独”自律,就会丧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出现诸如随意公布他人隐私、不负责任的制造虚假信息、进行信息垄断、充当电脑黑客等严重的网络道德行为问题。有些大学生上网成瘾,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美国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越久,人就越沮丧和孤独,这说明互联网确实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二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1 网络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可以弥补课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从2000年起,中国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相继开通了“红色网站”进行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播。借助网络技术支持,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教学质量,丰富网络内容,扩展思想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服务、引导、教育功能和渗透、辐射效应。其次,与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相配合。网上与网下配合,网上了解一些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敏感、热点、疑难和深层问题,要坚持网下做具体细致的工作,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使得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互和谐的机制。例如,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圣火在法国传递时受到干扰和破坏的事件而引起的中法关系危机处理的问题上,就是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校园网bbs上发现同学的愤慨情绪后,及时进行课后疏导,向大学生说明事情的原由。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要让大学生懂得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发展环境,使得整个事件得到妥善的处理。最后,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是网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思想政治工作网的建立,为展示校园文化和师生精神风貌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

2 网络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传播速度、工作效率和更广阔的范围

首先,信息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其影响力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曾经使用过的传播手段。它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外界有力地进行思想交流,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次,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巨大的速度优势,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使高校可以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获取知识。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迅速了解国内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信息。再次,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学习更加快捷,效率会更好。最好,具有更广的范围。网络可以突破高校有形的围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能够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三 积极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的途径

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网的指导地位

网站是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网络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建立主题网站,把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搬上网,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进而引导和带动网络文化的发展。目前高校通过校园网这一有效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是高校网络载体建设的重要任务。校园网是对高校师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对校园网络文化引导的主渠道,高校管理者和网络文化工作者,要积极充当校园网络文化的引领者,牢牢掌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在校园上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在网络文化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引导方法,提高引导水平。[3]培育主题网站,提高引导实效性。这样确保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言论、思潮要敢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信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地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校园网建设,唱响主旋律,抢占主战场,开发德育软件。此外,在校园要创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网站,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的上网活动中,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实现“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化。

2 主流网站信息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主流网站要敢于碰击社会热点、难点,起到监督、批评、答疑、解惑的作用,形成一种正面引导、包容多样的网上舆论场。高校大学生朝气蓬勃,心系国家命运,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主流网站要敢于面对社会热点、难点,开诚布公地用真实的信息去给群众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和隔阂,而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只有采取这种直面矛盾并且化解矛盾的方式,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冲突为和谐,真正做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引领网络舆论首先要主动快速。在信息庞杂的时代,人们往往来不及反复比较鉴别,容易先入为主。面对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等涉及民生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流网站要抢占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力争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做法最早最快地告诉广大网民,压缩不良消息传播渠道和空间,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轨道上来。例如,我国四川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就是主动快速的典范。

其次要敢于讲真话,维护主流网站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最近几年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舆论监督性事件,最开始对于真相的追究都是由网络或由网民个人发起,然后逐渐在网络和社会上形成一种影响力和压力,最后才是政府相关部门解决,造成的结果自然是政府公信力的贬损。前段发生的“虎照门”和最近的“躲猫猫”事件,但政府部门和主流网站却没有及时正面回应。政府部门终于发布调查结果:“周老虎”是一只纸老虎,“躲猫猫”原来是刑讯逼供的幌子。切实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讲真话是前提。主管部门应该负起责任,建立鼓励主流网站“讲真话”的长效机制,不应再出现主流网站在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面前“集体失语”。

3 加强对学生网络道育和自律意识教育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社会是一个与现实社会不同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开放性、无约束性及信息的隐蔽性往往导致青年学生的道德失范。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培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尽快树立网上主流的道德规范。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育者的权威和作用不在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热情。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坚持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新的领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园文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对其审美熏陶和技能培养。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成员共同价值观念,其形成是长期的,可以激励学生不断的进取。而网络文化的规范性较为薄弱,而且网络文化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积极和消极并存。可以通过网络使得校园文化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帮助学生在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行,加强校园网的管理,落实实名登记制。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外交和易引发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审查;对散布不良信息的用户要予以警告,严重的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在敏感时期要加强监控并安装电子邮件过滤系统,以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信息攻击,堵截反动电子刊物对学生的侵扰,维护校园的政治稳定;对上网学生要加强管理,建立信息反馈渠道,若发现有违反网上道德与法规的,要严格予以处理,绝不姑息。要将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4 培养一支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网络

要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正确的网络意识、精湛的网络技术水平、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强烈的开拓精神。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第一,作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不断的加强学习,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具体事物的能力,要不失时机的做好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我们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互动规律。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要以理服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第三、深入了解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作者应熟练掌握并运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媒体,使其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工具。加强网络知识的培训,使每位学生工作者既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成为信息收集发布传播者和网络管理者。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加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要善于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不仅要善于利用邮件系统、BBS、个人空间、聊天室、包括QQ在内的网上寻呼系统等相对成熟的交互手段,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博客(Blog)、维客(Wiki)、闪客(Flasher)、播客(Podcast)、麦客(Mike)、极客(Geek)等新的“客体”上,也要引领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育人功能的“客文化”,指导和鼓励大学生网络用户参与网络建设、管理、研究等活动,在认知与实践层面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网络道德,进而助力网络文化和信息文明建设,形成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兼容、和谐共进、共享共荣的机制和格局。[4]

5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一些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这阵地,任由各种不良思想泛滥,将会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要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积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环境,增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自觉性。要运用校园网络建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把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做成电子出版物上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把很多的经典著作放在网上可以使得我们方便的查询和阅读。同时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难点、热点问题在校园网上开辟新的专题。例如,当前正在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讨论,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有特色的专题报道和相关网站链接,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不断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流量,及时更新、丰富信息资源,保持信息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生动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图文并茂,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进入网络,把一些看起来枯燥、抽象的理论可以生动形象的接受,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在学习、娱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牢牢占领网络阵地,确保大学生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健康成长,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1次统计报告[DB/OL]:http://www1cnnic1net1cn/1

[2] 陈松1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1探索(哲社版),2001, (3):702721

[3] 侯慧君1提升校园网络引导功能[N]1光明日报,200726220 (11)1

[4] 李卫东1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行为[J]1光明日报,20072821 (11)1

On Enhanc ing Ideolog ica land Po litica l Educa tion In itia tive of Network Env ironm en t

JIANGQiang2jun
(Anhui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HefeiAnhui230041,China)

network environment;universities;thoughtpoliticaleducation

Hu Jintao pointed out:“We should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ublic op in ion front2line construction, grasp the initiation in online media to raise the level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formation ofpositive public op inion1”from the rap id developmentof network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work Article bring abouta new startwith the chal2 lenges and opportunities,and actively exp lore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o enhance initiative ways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G 641

A

167322804(2010)0220087204

2009205209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