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与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2010-08-15 00:54郭见彩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教育

黄 值,郭见彩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实践教育与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黄 值,郭见彩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实践教育;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研究型大学具备培养创新人才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教育则是促进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实践教育的质量、扩大实验资源受益面等几方面入手。

我国明朝中期的教育家与哲学家王守仁最早提出“知行合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并阐述了“躬行实践”的教学原则,他说“夫问、思、辨、行,未有学而不行者也。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岂徒悬空口而讲说,而虽可以谓之学孝乎?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今天下治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以即是行矣”。[1]清朝初期的教育家颜元提出“习行”即实践,也就是他在解释“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中所说的:“犯手实做其事”,[1]他把格物解释为亲身动手实际做,认为只有通过实学、实行才能取得真的知识。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于1927年先后发表多次演讲并最终形成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指出生活和社会实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已包含有实践教育的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强调“直接经验”和“生活经验”对学习的促进意义。而今,实践教育有了更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新内涵:它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试验、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试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2]

一 实践教育是促进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 创新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焦点

2006年初,美国总统布什亲自签发了国情咨文《美国的竞争力计划》,其副标题为“在创新方面领先世界”(Leading the World Innovation),欧洲通过了《里斯本议程》,确立的目标是至2010年建成创新型欧洲,日本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口号,并在其《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中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创新型日本”,[3]我国规划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可以看出,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作为创新的中坚力量更是竞争的焦点,此类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创意、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发展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其显著特点是具有原始创新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2 研究型大学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型大学是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特别是以博士生培养为重点,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为主要功能的大学,[4]是国家重点支持、社会寄予厚望之地,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得天独厚的师资、生源、科研经费和政策等条件,是创新人才的摇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学技术手段和人才储备,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竭的智力源。《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努力形成一批拥有国家重点科学研究基地、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和广泛国际合作基础的研究型大学,使其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中心、知识创新的源头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足见研究型大学在引领学科发展、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是众望所归之地。鉴于此,能否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批适应解决关系国计民生和科技发展前沿的重大问题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仅关系到研究型大学的地位和声誉,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建设。

3 实践教育能够有效促进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在某一领域与岗位上创造性运用知识创新创业的能力,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实践教育的作用在于从问题开始训练研究能力,以教师引导启发创新思维,以学科前沿激发研究兴趣,以师生互动启迪自主学习,以鼓励质疑倡导创新精神,强调名师引导,师生互动、学习知识、学做研究,通过理论与国家发展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亲身感知、实践设想、突破创新的机会,在探索发现、验证假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实践教育是原始创新的助推器,能够有效促进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使大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对提高学校的地位、声誉以及产生更好的效益都有帮助,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 实践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一流大学十分重视实践教育,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为本科生提供在政治和公共事务领域参加实践研究活动的机会(politics and public affairs field research opportunities),斯坦福大学设置了暑期实践研究项目(summer field work)等,我国也对实践教育进行了许多探索,比如设立专业实习学分制、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面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适时调整和教育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我们在开展实践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着力去解决:

主观上对实践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国外不少著名大学的教授甚至诺贝尔奖得主都亲自在实验室里辅导,而我们却将指导实验与实习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工作”,缺少高水平教师的参与,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试验的重视与指导,[5]实验内容滞后、难度不够、水平偏低,制约了实践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被动实践。缺乏合理的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和教师教学劳动成果的评价机制,严重影响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组织方式,无法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都由教师制定,学生兴趣不高、被动实践,无法自由想象、自主设计并实践想法,创新思维被窒息。

客观上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造成实习环节“走马观花”,实践教育质量受影响。许多企业觉得安排实习责任大,既要负责学生安全还要分配指导和管理人员,因此不愿接受实习生;学校既要向实习单位交费还要给学生发放实习补助,组织校外实习成本非常高,很多学校为了省事、省钱,完全不管学生具体的实习过程和收获,变校外实习为校内实习或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导致实习环节敷衍了事,也带来实习记录、实践报告等弄虚作假的现象。

管理制度不到位,资源难共享。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研究型大学获得了大量投入,建成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中心和基地,但是由于涉及各院系人力、经费、时间、技术等问题,造成实验室布局分散、功能重叠、低效和封闭等现象,尤其是科研实验室,一个课题组就是一个小作坊,完全丧失了实验室的“高效”性能,高额投入的实验中心利用率很低,实践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三 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实践教育,有效促进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加强实践教学问题明确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要求“高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想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对实践教育要从思想上重视、管理中支持、行动上落实,针对上述实践教育管理和实施等过程中出现的“软化”和“弱化”现象,提出如下对策:

1 思想上高度重视

重视高水平师资投入。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指出:就我国一些高水平大学目前的改革与发展阶段而言,当务之急是重建大学的师资队伍,[6]师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地位和人才培养水准,作为研究型大学,要保证具有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物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资金获得者等高水平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任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建立起一支适应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实验指导教师队伍。

重视实践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实践教学要有科学合理的总体设计,以适应新时期实践教育科学性、探索性、研究性、创新性、实用性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的更新部分不合理的实践内容,适当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相当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重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着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在科学研究中,以“顶天(具备原创性、突破性)立地(注重实用性)”为原则,在科研导向上,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第一要诀,结合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力争有更多原始性创新的突破。

2 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指导,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动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大赛为载体,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科研计划”,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奖励优秀的科技学术成果,对参与和指导实践创新活动的师生在评优选先、保送、晋升职称时予以适当倾斜。

通过资金支持、制度引导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创新的积极性。设立“创新基金”,支持和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实施创新实践学分激励措施,除教学计划内的实验项目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申请到基地开展工程实践和创新活动,考核开放试验成绩,合格的可以记入总学分,学生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活动成绩合格的,也可作为部分选修课学分,自主创新实践项目通过验收或答辩可代替毕业设计环节。

3 确保实践教育的质量

保证稳定的实践基地和经费。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与实习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并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负责人对学生实行双向管理。健全以学校投入为主,学生和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足够的、必要的实验、实习经费,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撑。

加强实践教学质量全程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实践教育的监管体系,实施校、院、系三级听课制度、教学状态定期公示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通过检查实践报告、实践现场考试等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科学的规划,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要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保证实践教学得到认真地落实,对教学计划以内的校外实习与实践环节,由学校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并认真检查实践报告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严把考核关。

4 扩大实验资源受益面

明确实验教学平台的隶属关系和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全盘规划实验室,按照学科教学和科研功能的需要,遵循调整、归并、重组、集中、完善的原则,建立起跨院系、跨学科,校、院两级管理的机制。可以参考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做法,建设四个层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基础实验室,把全校相同或相近的基础实验室合并,保证低年级学生的公共课使用;学科(专业)实验室,把传统的、分散并附属于各教研室的专业实验室按学科归类,满足2—3年级学生的专业实习需要;实验中心,将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组建多功能的实验中心,提供高年级本科生毕业设计、研究生及教师的一般性科研之需;重点实验室,以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组建国家、省部级实验室,确保高、精、尖科研项目的攻关,使其成为既能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基地,也能满足各层次科研之需的科研基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实行时间、内容、形式、管理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行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建立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和专业的实验教学网站,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和实验信息、成果发布到网上,通过上网察看和预约,解决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冲突或闲置问题,提高利用率,扩大实验教学资源的受益面。

[1] 熊明安1中国高等教育史[M]1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1

[2] [5] 顾秉林1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2004(12)1

[3] 顾秉林1开放合作,唯实创新——知识社会中的研究型大学[M]1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第三辑)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179 21801

[4] 匡镜明1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J]1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2)1

[6] 赵沁平1精英教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J]1中国高等教育,2004(8):3261

On the Practice of Educa tiond and Research ing Un iversity Innova tion and Personnel Tra in ing

HUANG Zhi,GUO Jian2cai
(Institute of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the p ractice of education;research universities;innovative talents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needs creative talents,research universities have a unique talent to foster an innovation and the cond itions,the p ractice of education is to p romote innovation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 effective way of training1Vigorously carry out the p ractice of education,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deolo2 gy、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n incentive mechanism、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p racticaleducation、benefitsof exper2 imental resources to expand several aspects1

G 402012

A

167322804(2010)0220063203

2009204223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