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蕊 薛兴利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2001年教育部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3年明确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的数量”的要求,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双语教学的应用与改革。
目前,学术界对双语教学没有统一定义,香港浸会大学语言中心博士卢丹怀认为,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
英国朗曼出版社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根据授课时外语使用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可分三种不同模式。
此种模式要求用学生所学第二语言/外语进行教学,本族语/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本族语/母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
此种模式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则使用所学外语/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因此,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刚进校因不适应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
此种模式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第二语言,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是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因为科学的发展必然促进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的自身发展。通过专业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这一人文思想,使其理解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培养全球观念,为今后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时期,已成为在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中颇有影响力的经济实体,频繁的、多层次的经济活动对经济类人才的外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从大学教学体系来看,我国高校经济学领域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双语教学应以学习知识为主,外语只是一种学习与交流的工具。某些高校为尽快落实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在双语教学的实施环节上出现了盲目性。双语教学并不意味着在用国语授课的同时简单说几句外语或者完全用外语进行授课,或者在期末考试中出现几道用英文来作答的题目。双语教学要以授课老师和学生一定的英文水平为基础,根据老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课程的选择,不能说改就改,否则会耽误学生学习知识。也不能一味借鉴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各校进行双语教学的基础不同,要努力寻找适合本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模式,不断试验、创新。实施双语教学准备时间至少为一年,急于求成或生搬硬套是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的。
教师的教育理念、双语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双语教学不仅要求老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求老师能熟练地运用外语教学。目前,教授经济学的老师绝大部分是非外语专业,英语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要求。各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尤其是听说能力更是因为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的差异而有差距,阅读经济类原版教材的效率远未达到阅读国文教材的水准,更不能用外语清晰明白地表述观点思想。
双语教学教材应当使用外文版的教材,在内容上直接与国外院校接轨,避免因间接引用而产生歧义。要选择既紧密结合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原版教材,在原汁原味的语言中了解另一种文化,掌握专业知识。但是教材的选择要以学生可掌握的程度为前提,某些高校的经济学原版教材实用性很强,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掌握。而且一般经济学原版教材的价格比较昂贵,如学生不能实际掌握对学生和学校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没有第二语言,而且人多地广,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民族语言和方言,这些因素给双语教学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园基本都是用国语讲话,基本没有讲外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平时多不注重外语听说训练。经济学双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外语水平是否达到一定高度,学好外语要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仅仅依靠上课进行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能促进学生多用外语交流,增强听说能力,在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双语教学的成功也大有裨益。学校要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学习意识,举办一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经济学科双语教学对原版经济读物有很大的需求,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源中心应在文献资源方面给予双语教学大力支持。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存在文献资料过时、偏少、门类不全、更新周期太长以及资源分散现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独自运行、各行其道,造成资源浪费。有些高校没有意识到图书馆对双语教学的贡献,不注重发展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满足不了双语教学对文献的需求。
高校普遍采取在专业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有些高校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这些课程即使用国语授课学生理解起来也有困难,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在经济学科教学中表现尤其明显。同时,在课时的安排上不够合理,某些高校以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为主要考核内容,专业课中国语授课课时占很大比重,双语教学课时明显不足,影响了授课效果。
经济学实施双语教学方便了我国向国外学习吸收先进知识,促进国民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各高校要正视在经济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借鉴国外或其他兄弟院校先进经验,采取培训师资、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等措施,使学校的双语教学走向正规,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科学的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
有了兴趣才会出效率,有了积极性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下,高校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循序渐进,教材由易到难,让学生先入门,对双语教学产生兴趣而不是畏惧。在起始阶段可采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学生既可以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外语授课模式。同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原版经济学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考核体系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参数指标,上课用英语回答问题、发表见解以及课下作业完成优劣等等,加大平时成绩在最终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在期末考试中,一些简单的题目要求学生英语作答,较难一些的采取选择性的作答方式(国语或英语),以此来提高学生选课和学习的兴趣。
创造沉浸式教学环境,除了使用外文教材外,还应该把外文环境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和英语广播、英文文艺演出、英语文化节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也可在研究性学习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拓展视野、培养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使用英语,并将其逐步提高到母语的水平。
高校要进行图书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加强,图书馆要加强与院系资料室的联系,统一管理资料,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及时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对专业资料更新换代,多与兄弟院校图书馆联系,加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在硬件方面,要引进先进管理系统,做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外文专题数据库,配备专门人员就双语教学开展个性化服务,满足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层次的需求。
开设双语教学的时间一般应选择在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可得到进一步提升。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统筹安排教学进度,加大双语教学课时的投入。教学内容根据重要程度进行适当取舍,在简单章节采用双语或者完全英语授课方式,重点章节适当加以国语辅助教学。教师要多安排时间进行案例专题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在部分高校已经实施而且效果很好。
[1]胡怀敏、范傥:高校经济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6).
[2]张英:《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4).
[3]李秀英: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如何辅助双语教学[J].情报探索,2006(8).
[4]何坪华: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5]张颖、孙爽、王旭梅:双语教学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
[6]陈光春、豆均林: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