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2010-08-15 00:50曲家祥
大庆社会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美学权力

曲家祥

(黑龙江省宝清县人民政府,黑龙江 宝清 156600)

关于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曲家祥

(黑龙江省宝清县人民政府,黑龙江 宝清 156600)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学理论的分支日益增多,诸多学科都在美学理论的引带下构建了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这些美学理论分支都以更强的针对性,便本学科在不断的自我检验、修正、补充、完善中,焕发出日益旺盛的生机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在多年的研究中作者从意义、构件、条件几方面提出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设想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权力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与独特功能的文明成果。它既作用于生产力,也作用于生产关系;既作用于物质文明,也作用于精神文明;既作用于学术研究,也作用于理论探索。毋庸讳言,它为美学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但是,它又必然在接受社会性的监督、检验中,也接受着美学理论与审美观念的检验与评估,从而使自己不断地发扬优势,弥补缺失,走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轨道,更好地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然而时至今日,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权力美学理论,这对于一向注重权力建设、强化权力制约、防止权力失控的我们,不仅仅表现为理论上的缺失,而更易导致行为上的盲动。因此,笔者把及时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全新的社会命题,提出一些浅显想法,就教于学界专家,以便抛砖引玉。

一、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权力自身的审美意识。权力,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发挥着组织公众行为,协调利益关系,实施惩恶扬善,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社会各阶层都接受着权力的作用,也都评价着权力的得失。作为服务于公众、作用于公众的权力自身,当然也要对自身进行必要的审视和评价。但是,由于条件的制约和观念的局限,特别是受社会习惯思维的影响,权力(即权力体系自身,当然也包含权力的授予者、权力的掌控者与权力的行使者)对自身的评价仅限于行为的正误、力度的强弱与成效的大小,还从来没有从美学的角度来进行审视。这样,权力对于自身的评价就只能注重理性而忽视人性、注重功利而忽视艺术、注重实效而忽视境界、注重现存的而忽视潜在的。特别是一些权力的掌控者和行使者,片面地理解权力的基本属性,认为权力就是权威,是权威就要有威力,从而把强权、强制和强硬作为美的体现来自诩,一些权力的接受者也把一言九鼎、令行禁止、威令并行作为美的偶像来崇拜,这样,就使权力自身(含权力的掌控者与行使者)在偏颇的尺度下对自身进行评估、修正、补充、完善,这样,权力必然使自身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惯性中掌控、操作、运行、发展,从而不可避免地演化出许多不应有的政治误区。如果构建起了权力美学的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掌权者与受众对权力评估的共识,就可以在整个权力范畴中明确一种科学的审美取向,就可以使权力在自身的构建、运行、制约与检验中,增加必须的美学尺度,从而使权力在对社会公众进行审美性的规范、引导、制约、调节与服务中,也对自身进行审美性的审视与评估,这样,也就必然使权力在自我修正、自我补充、自我完善中,多一些人性色彩,多一些艺术技巧,多一些软件辅助,从而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由此可见,在权力范畴内强化自身的审美意识,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二)有利于规范权力操作的行为准则。许多时候以来,各级各类的权力机构,都从各自需要出发,明确制定了权力操作的行为准则。但是,在这些不同方式不同角度的准则中,其首要之点就是,要确保权力的顺畅运行;随之,则是要确保权力的行之有效。以此作为确保权力操作的主要目标,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确有一些正确的决策在实施中,虽未事与愿违,却也常有隐患,即使是一些确能泽被后世、福及子孙的决策,也往往在实施之际,因策略的偏颇而削弱了政策的英明,因方法的不当而损害了动机的正确,有的甚至因急功近利或画蛇添足,而与决策的初衷南辕北辙,背离根本,以至于好心办了坏事。如果能以美学观念规范自己权力操作的行为,以审美意识设定自己行使权力的方法,则不但会服从受众的利益,也会顾及受众的情绪;不但会实现政策的成效,也会考虑社会的反应;不但会正确运用法律、政策、条例条令等强制性措施来保证决策的运行,也会正确应用道德、理想、义务、荣誉等软性力量来疏通操作中的障碍。这样,权力操作中的行为准则将会更加完善,权力的运用者和承受者将有更好的互动与配合。

(三)有利于完善权力效能的检验标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习惯的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权力效能还没有独立的检验标准。对于权力效能的检验,往往是被权力所服务的政策的效能检验所代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践与探索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权力效能已经通过各种行政措施,从不同角度设定了检验标准,这些检验标准虽然因地域差别与行业特点而在角度上、尺度上不尽一致,但其基本要求却大致相同。一般来说即是:要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要合乎法律法令,要不留负面影响,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应该说,这是权力运用和权力检验上的一大进步。但实践表明,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增加相当于软效能的检验标准,起码应该增加关于:在通过权力运用完成了政策实施的同时,也提高了决策制定者与决策执行者的执政水平与实施能力,并强化了政策受益者与权力受益者的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浓化了社会和谐与人际亲情;特别是在丰富了决策层与执行者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受众对于政策的理解能力与对于权力的主动适应,使之对于政策与权力乐于接受、自觉配合与有效监督,并且还要把以上这些都融入我们的群体意识与文化底蕴,融入我们整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一代一代地薪火相传,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样,我们就会迎来政策含量最足、权力效能最好和人民满意程度最高的历史时期。

(四)有利于填补权力研究的理论空白。自有我们党的政策研究以来,诸多专著都已因其内容的需要,或深或浅地涉及到了权力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权力的基本构成、权力的自身属性、权力的表现形式、权力的运行特点、权力的积极作用、权力的负面隐患以及权力的有效监督等内容,都已有了较为明晰的理论表述,在某些亮点上也形成了一些广为共识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理论探索的积累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尚未明确提出关于权力美学的要求,特别是我国在美学研究上的相对滞后,所以,权力美学这一课题,尚未作为一个独立命题得以明确提出。正因为这一个“点”上的缺失,而导致了权力研究中“面”的空白,这就是:偏重于硬件而疏于软件,偏重于数与质的研究而疏于美与感的研究;偏重于决策与实施一方的需求而疏于受益与受众一方的感受,这样,就使权力在研究中形成了一个亟需填补的关于权力美学的空白。因这一空白的存在,造成决策与实施缺少极其重要的一项理论指导与行为自律,权力的负面效应得不到超前设防与及时消解,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有的政策效能。权力美学理论的提出与构建,可以填补权力研究中的这一理论空白,也可以在决策与实施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更好地为人民造福。

二、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要素

(一)关于权力载体的美学体现。权力属于上层建筑,它的最大属性就是其非物质性,所以,权力必须寄身于它的载体,才能为受众所感知。换言之,受众对于权力的第一感知就是对于权力载体的感知。因此,权力在美学上的体现,第一方式就是在载体上的体现。人类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权力的载体已经极具系统化、科学化与规范化。最普遍的权力载体有以下各类:行使与掌控权力的行政体系,如党委体系、政府体系、司法体系、监督体系、国防体系等等;明确权力内容与界定权力限度的职责体系,如机构职能、领导分工、岗位责任等;体现权力行为、决定权力指向的任务目标体系,如计划安排、工作重点、工程项目、具体任务等等;体现权力轨迹与权力运行方式的行政指令体系,如下达任务的文件、传达政令的函电、安排部署的会议、组织协调的行为等等。这些,都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体现着权力的存在。因此,要在这些载体上体现其美学特点,就必须使这些载体充分体现出主旨之美——用权为公的动机;体现出内涵之美——为民造福的内容;体现出行为之美——被受众所拥护的行为;体现出形象之美——风清气正的面貌。只有这样,这些权力的载体才能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获得拥护而存在。

(二)关于运行方式的美学体现。长期以来,人们对权力运行方式的评价一直植根于对权势、权力、权威的崇拜,因此在潜意识中,威力,就应该表现为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不可抗拒。基于这一倾向,相当一些社会成员一直赞赏权力运行中的权威性、指令性与强制性。也正因为这一倾向,人们对权力运行中的美学体现一直停留在它的刚性之美。应该说,权力运行中的刚性之美、力度之美与气魄之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仅止于此是很难把权力另一侧面即柔性之美的作用发挥出来,当然也就大大削弱了权力之“力”,使权力运行的受众仅仅局限于行为上的服从、听从和顺从,而远远不能达到发自内心的遵从和自觉自愿的跟从,这样,也就很难把党和政府的决策转化为千百万人的自觉行动。所以,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社会的和谐,也为了“利为民所谋”的决策不要在执行中成为“事为民所怨”,还必须在权力运行方式上增加一些柔性之美,在强制力中增加一些感召力,在命令性中融入一些诱导性,把权力受众的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从而减少权力运行中的摩擦与碰撞,消除决策实施中的障碍与隐患,使权力的运行体现出人性之美、和谐之美与顺畅之美,这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曲的应有基调。

(三)关于社会作用的美学体现。任何权力的运用,都是为了实施与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任何政策目标的实施与实现,都将产生一定的社会作用,甚至是深远的社会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决策制定者与权力运用者的预期作用,都是美好的、积极的、有益的,因而也是能够体现美学价值的。一般来说,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权力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为增加社会财富,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为经济数据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丰盈,但若从权力美学的角度来审视,权力社会作用的美学体现,还应该体现在改变社会面貌上。其中包括:规范社会道德,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理顺社会情绪,如民事纠纷的调解与利益关系的梳理;美化社会面貌,如城乡环境的美化绿化和净化;优化社会环境,如政策的宽松与服务的完备;改良社会风气,如倡导和谐,力求融洽。总之,要以这些具体的权力运行与决策实施,使社会的美好事物日渐增长,为广大受众所普遍认可,与此同时,权力的社会作用中的美学价值也就日渐显现,为广大受众所感知。当然,如果政策制定有误或者实施方法不当,也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使社会上滋生罪恶心态,引发丑恶行为。这些都是应引起警惕的。

(四)关于受众群体的美学体现。社会上的一切决策,都是服务于受众群体;社会上的一切权力运用,也都要作用于受众群体。因此,权力美学价值的有与无、大与小、成与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受众群体的美学体现。一般来说,一项决策,通过权力行为付诸实施之后,只要是正面作用于受众群体,都会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并且升华为理论积累和精神财富。具体到权力作用之下的受众群体,不外乎直接受益者(如惠农政策的受益者是农民)、间接受益者(如涉农产业)、相关受益者(如从事农村工作的企事业人员)。当然,作为政策的实施者与权力的运用者,也是间接的受益者,因为正是由于他们的组织协调与具体行动,使权力在受众群体那里发挥了应有效能,产生了美学价值,他们自身也必然得到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提升。各方面的受益者因其社会地位、行业特点、受益渠道的不同,在受益方式上当然也不尽相同。但是若要寻找他们的共同受益特点,则必定是物质财富的增加、精神境界的提高、行为能力的增强、文化底蕴的积累和发展前景的辉煌。这一切,都因其美好的境况、美好的心态和美好的前景而增添了社会的美好事物,因而,也从更高的境界上体现了权力的美学价值。

此外,现已在社会实践与理论探讨中频频出现的关于权力美学的诸多课题,如权力美学的社会基础与文化形态,权力美学的实用价值与理论前景,权力美学的学术地位与思想方法,权力美学的审美误区与审美疲劳,权力美学与其他美学研究的互为作用等,也都属权力美学的研究范畴,都将成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

三、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条件

(一)从理论基础上看,党的基本理论为权力美学提供了理论导向。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全党工作的思想指南与理论主张,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面总结近百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而获得的智慧结晶。这个理论不仅为推动社会发展、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指明了方向,也为执政党如何理政、如何掌权、如何用权提出了科学的要求;这个理论不仅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权力研究的理论化与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上的灵魂,此前已有的零碎的、分散的、朦胧状态的、萌芽状态的关于权力美学方面的言论、观点与理论片段,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迅速地排列组合、分门别类,形成科学有序的理论体系,构建起自成体系的理论雏形,并将成为当代理论宝库中一个别具特色的科学分支和理论分支。同时,也正因为有科学发展观所创造的宽松的理论环境和学术环境,权力美学理论才能够得以破土而出。

(二)从社会实践上看,长期的社会实践为权力美学提供了范例支撑。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有着更悠久的历史,更辽阔的幅员,更众多的民族,也有着更为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建党88年、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党在党权、政权、军权以及其他各项权力的运用中,特别是在执政党如何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上,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也剖析了深刻的教训,这一切,都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既提供了有力的实例支撑,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三)从学术环境上看,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都对尽快构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权力美学理论,是一门跨越民族和地域、融汇历史和现实、沟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综合能力极强的理论,也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以及社会学、心理学、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诸多学科的科学分支。权力美学理论建立在上述诸多理论与诸多学科的已有基础之上,也填补着上述诸多学科的研究空白与理论空白。在上述诸多学科中,在硬件内容研究、刚性内容研究与有形内容研究中的许多问题,都有待于和有赖于在权力美学的研究中得以解决,如历史上与现实中,许多应败而胜、应盛而衰、应生而灭、应弱而强的军事现象与政治现象,许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与事物发展逻辑却又能够长期存在的难解之谜,许多在本学科内百思不得其解的“死结”,都可以从权力美学的规律中找到答案,否则,就永远处于不可思议的困惑之中。因此,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肯定会推动诸多相关学科和相关理论的发展。

(四)从人文底蕴上看,广大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已经为权力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行为主体。任何一门学科或任何一门理论,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有其生存空间与用武之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文化水平、政策水平与理论水平,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思想水准、求索意识与思辨能力,他们对于政策与权力范畴内的许多具体问题,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明确的认识。因此,对于权力美学理论,他们不但能够理解,也能够应用;不但能够接纳,也能够辨析;不但能够掌握,也能够创造。因此可以说,他们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社会实践,成为这项理论的支持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从而使这项理论既有广阔的存在空间,也有旺盛的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王乐群〕

B834

A

1002-2341(2010)01-0138-04

2010-01-06

曲家祥(1972—),男,黑龙江海伦人,中共宝清县委常委、副县长,从事经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美学权力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外婆的美学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纯白美学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妆”饰美学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