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庆市企业新闻的软着陆

2010-08-15 00:50周小女末
大庆社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大庆新闻报道会议

周小女末

(大庆新闻传媒集团,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浅谈大庆市企业新闻的软着陆

周小女末

(大庆新闻传媒集团,黑龙江 大庆 163311)

石油石化大企业新闻在大庆媒体报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企业新闻报道过分生硬的问题,在本地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当前必须实现企业新闻的软着陆,使企业新闻中的“硬”与“软”的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使媒体宣传更好地为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要借助软化报道内容、打破常规的报道形式,通过对企业新闻适当进行“包装”、“翻译”并采取讲故事等特色手法,让企业新闻招人看、受人听,深入人心。

企业新闻;媒体报道;软着陆

企业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领域之一,其任务是密切关注大企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准确地为大企业做好新闻报道,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宣传服务。对于大庆这座中直石油、石化大企业占重要经济成分的城市来说,企业新闻报道显得尤为突出重要。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企业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大庆的具体实际,这里所说的企业新闻,主要是指石油石化大企业的新闻报道。这类新闻报道,多是关于领导参加的政务活动及重大会议,与科技、生产密切相关,专业性较强,受众一般在工作、生活中很难接触这些事件。企业新闻由于涉及大政方针、重大决策等,常常给人以“梆梆硬”的感觉,不仅内容“硬”,而且形式也“硬”,长此以往,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比如,会议召开,没有不“隆重”的;领导讲话,没有不“重要”的;下基层,没有不“深入”的;新年伊始的生产,没有不“开门红”的;技术创新,没有不“迈上新台阶”的……企业新闻报道的程式化、冗长、乏味、空洞、生涩难懂已成为新闻宣传的痼疾,且久治不愈。

企业新闻过分生硬,在本地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其中,既有记者、编辑、媒体自身的原因,也有“上面”的原因——有关领导就是这么定的稿,就是这么要求的。久而久之,企业新闻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让读者大众难以关注,新闻宣传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企业新闻软着陆的必要性

所谓企业新闻软着陆,就是指把企业内部相对比较严肃的政治、经济、管理、生产新闻,包括重要会议、领导人活动等,通过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报道形式的改进,努力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可听性或可视性)及亲和力,使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正是大庆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和谐的地企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百年油田”是大庆人的共同愿景。在这个特别的历史时期,石油石化大企业需要获得更多的了解、理解和支持,而新闻媒体正是将企业与广大群众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有力纽带。而鉴于上面谈到的企业新闻存在的问题,当前必须要改进企业新闻报道,让企业新闻软着陆,增强新闻宣传的实效性。

三、企业新闻报道软着陆的对策建议

(一)适当进行“包装”。包装企业新闻,不是搞花架子,更不是抛开重大主题或重要内容,片面地从严肃的会议、活动中挖掘软性内容,而是指通过报道形式的改进,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及亲和力,使企业新闻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例如,可改变传统稿件写法,采用更多的场景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口语化的形式,使新闻更具亲和力,无形中拉近企业领导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在表现形式上多动动脑子,对企业新闻进行一下包装,善于捕捉典型画面、典型场景,用特写、现场报道等方式进行表达,能够达到受众愿听、愿看且入心、入脑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新闻宣传的实效性。

(二)要善于寻找新闻点。企业领导活动、会议报道,往往是程式化的,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只是把活动过程流水账式的罗列,或者把会议内容进行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式的展示。如此这般,把本该突出的会议“亮点”淹没在了芜杂的材料堆砌之中,让读者不得要领,甚至不知所云。改进企业会议报道必须对会议内容进行取舍,努力把会议的重点、要点等富有新闻性的“亮点”展示出来。比如,一年一度的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座谈会,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涉及的专业术语多且不易理解,但作为读者,最关心的是大庆在这一年里又发现了多少新油藏、试验成功多少新技术、这些油藏能够采多少年等问题,记者应把这些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抓”出来,在写会议报道的同时,通过会外采访,对这部分内容加以丰富。另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有很多新闻“亮点”是在会议、活动中突然迸发出来的,如果能够及时抓住,往往会“歪打正着”,获得意外收获。比如,笔者参加过采油三厂科技表彰大会,在表彰获奖者唐伟时,厂领导还把唐伟的爱人也请上了台,与他一起领奖。事后,记者写出了报道《采油三厂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唐伟带媳妇上台领大奖》,刊发后,收到良好效果,稿件还获得2005年度黑龙江晚报好新闻奖二等奖。

(三)要努力当好“翻译”。大企业新闻记者,既要是“杂家”,又要是行业专家,要把科学技术和专业术语翻译给人看(听)。由于石油石化新闻离读者生活比较远,常常不好被人理解,也不太招人看。作为新闻工作者,要试着做一名“翻译”,深入了解企业的各项工作,将报道内容变抽象为形象,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跳出旧的模式和套路,把大企业里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眼球,也容易引发受众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

(四)要学会讲故事。写企业新闻,要学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发生在企业里的新闻,常常让读者大众感到陌生、不好接受。像企业内部实行的管理措施、重大科学技术的攻关创新、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状态等等,如果就事论事、直截了当地进行报道,很少会有人问津,但是如果换一种表现形式,把这些新闻素材去粗求精、去燥求趣地组织起来“变”成故事,在保证新闻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赋予其美感和情感,必定会带给广大受众更愉悦的阅读感受和精神力量。比如,石化公司水气厂结合设备细节管理工作,在班组开展“人机对话”活动。以往,采写这类企业新闻时,记者通常喜欢照搬照抄,而后大谈特谈开展这项工作的现实意义,让人读后感到报道比企业里的机械设备还冷硬。然而,大庆晚报在采写这篇报道时,用了讲故事的手法,写出了标题就相当吸引人的文章——《他在厂里有“情人”》。故事以“石化公司的员工每天一上班,就和“情人”说悄悄话。这事,领导鼓励,家人支持,就连兰州石化公司也来‘取经’”开头,报道围绕“他”和“他的‘情人’”展开,引人入胜,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读完全文,使“人机对话”这件事潺潺流水般地浸人心田。

总之,让企业新闻软着陆,要以“硬”为绝对主体,在适时适度技法上“硬”中求“软”,可以起到以柔克刚的效能;以“软”取胜,但又不唯“软”是从,该“硬”则硬,该“软”则软,学会“软”与“硬”的辩证法,是记者必须把握的方法,也是严肃主流媒体的选择。

〔责任编辑:李尊娟〕

G212.2

A

1002-2341(2010)05-0134-02

2010-07-15

周小 女末(1977-),女,黑龙江大庆人,油化新闻中心副主任,从事新闻理论实践与研究。

猜你喜欢
大庆新闻报道会议
李大庆
《八七会议》
会议通知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会议通知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