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2010-08-15 00:51张欣叶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跨文化

张欣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张欣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针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培养,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观点和具体方法,并已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显现出来。但是,跨文化交际教学却又出现新的问题,即相对于目标语文化,母语文化的挖掘与学习较为薄弱甚至被忽略,因而本文通过举例分析,论证了中国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

1.引言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及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解目的语及母语文化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新公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胡文仲 2002:1)。“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经验领域”(Kramsch 1991:217)。语言学习者意识到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是很重要的,既要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模式也要了解目的语的文化模式。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语言学习就意味着要进行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对比学习,这一观点在英语教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尤其在新编英语教材中加入了很多介绍外国文化的内容,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中的第四、第六和第七单元,《大学体验英语》中每单元都开设的“文化沙龙”等等,较之于以前的《大学英语》(其中明显介绍文化的仅第五单元)教材都有明显量的增加和在教材说明中的突出强调,例如《大学体验英语》在特色说明中指出:“重视跨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大学体验英语》注意语言材料和文化内容的融合,注意中西文化背景的结合。教材中的‘文化沙龙’模块,使学生在休闲中轻松学习、了解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精髓。”与之相适应,语言课堂上的相关文化介绍逐渐引起英语教师的重视,除了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增加对于英美文化的介绍外,有的还定期举行英语文化讲座,文化差异讨论等等,帮助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基础上更全面、更具体地掌握英语,从而达到更有效的交流(张欣叶 2004:113)。

同时,语言作为人们用以进行交际的工具,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既要了解目的语文化以学习该语言,同时也要通过该语言去介绍母语文化,以达到交际的平衡和目的。

在2009年笔者参与进行了针对北航6个大学英语教学班的问卷及采访,得出的数据表明:大学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介绍及表述练习相对较少,学生用英语介绍母语文化比较吃力,相对英语文化而言,大学英语课堂急需补充中国文化介绍,而学生对于母语文化的了解程度也表明了这一工作的紧迫性。

2.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意味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Hanvey(1979)认为,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层次一: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如日本人常常对客人深深鞠躬以示敬意,而欧美人则以拥抱展示对人的热情;层次二,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这时,文化冲突往往会发生;层次三,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在理论上或是理性上能够理解;层次四,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

在外语教学中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途径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开设课程、举行讲座、举办展览、开展课外活动等等。但是,最为有效的还是结合日常的外语教学从事文化对比,使得学生不仅在理性上对于所学语言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各种文化信息。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使用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Byram(1994:44)认为对于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异文化的结构和观点,这种学习应该尽早开始。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讲解讨论词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注意词汇学习的这一重要方面。在写作课上,可以对比英语与汉语在语篇和文体方面的差异,指导学生在写英文书信时要做到尽量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学会在书信中直截了当提出问题或自己的要求。在文学教学中,我们更有可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给予学生发现和观察文化差异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敏感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地获取文化和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不能只重视英美文化的介绍和渗透而忽略了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和挖掘,这正如要成为一个翻译家不仅需要精通目的语更要对本族语有很深的造诣一样,要想真正掌握并自如地运用一门外语,不仅需要了解外语文化更应该对本族语文化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3.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跨文化交际与母语、目地语文化对比学习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很多途径。具体到大学英语课堂,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英语文化介绍,引入中国文化回顾,引导学生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挖掘自己的母语文化,寻找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异同,在比较中了解两种文化的特点,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会用英语去介绍自己的文化,从而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这一点何宇茵(2009:21)也有所提及。

例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时,笔者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设计不同的课堂和课后学习任务,如对比中国和美国不同的时间观念和价值观念,不同的婚姻观,不同的工作观念和生活观念,而同时要发掘两国文化中在爱情观念、亲子关系、对于成功的看法等方面的相同之处,采用课堂讨论、举例(尤其是身边的典型事例)、课后查找资料、小组准备课堂演示等形式,在学生中形成了较强的文化对比意识,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拓宽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思路,使得学生既学习站在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理解语言,同时又尝试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文化,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同时,笔者在设计一种新的中外文化对比课型,期望把英语学习放在中英美文化的欣赏与陶冶中去,通过英语这一介质引领学生徜徉在人类灿烂文明的长河中,通过立体的感性的接触这三国各自灿烂的文化,如通过相关的视频材料:Wild China,Discovery,Nature,Asia Today等,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和讨论古今中外的灿烂人类文明,在美的享受与陶冶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达到利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流与对话的目的。

4.结束语

胡文仲(2002:35-40)罗列了学者们如 Raymond Williams(1983),A.Kroeber和 Clyde Kluckhohn(1952),Wissler(1920),Malinowski(1944),Sapir(1921),Linton(1936),Willey(1929),Kluckhohn和Leignton(1946),Benedict(1947),Huntington(1945),Porter和Samovar(1988),Edward Tylor(1871)等对文化的解释,得出这样的结论:1)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3)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的;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需要配合教材内容的讲授恰当地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英文化差异知识介绍,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具备应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注意英语本身的精确性之外,同时还要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这样,才有可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使两种语言之间的沟通更加轻松,也更加有效。同时,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实践中努力去熟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也就是说,不仅要认真研究目的语文化,更要深入了解并置根于本民族文化,在教学中注意对比介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通过文化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重现和挖掘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并通过英语这一语言介质向英语国家和人民介绍我们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和文明,必将对于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好、推动人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40033]“高等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资助,是该项目重点子课题“重点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需求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成果之一,也是北航校级课题“中国文化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之一。

Kramsch,C.(1991).Culture in Language Learning:A View from the United States[M].In de Bot,K.,Gingsberg,R.B.&Kramsch,C.(Eds.).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Amsterdam:Benjamins.

Hanvey,R.G.(1979).Cross-cultural Awareness.In Smith,E.C.and L.F.Luce.(Eds.),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M].Rowley,MA: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Byram,M.et al.(1994).Teaching-and-Learning Language-and-Culture[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何宇茵(2009).在跨文化交际中凸显中国文化[J].大学英语(学术版)(2)。

胡文仲(2002).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许余龙(2002).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 力(1955).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P365-373。

张培基(2003).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2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欣叶(2004).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6)。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母语跨文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母语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