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绍平 扎西多吉 桑 根
四川省甘孜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 62600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业生产至关重要,而畜牧科研发展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新农村建设是在采取多种政策、经济、科学、生态等措施后,最终使全体公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这些离不开畜牧科学技术的不断升华。畜牧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畜牧科研每个新成果的发现、推广和提升,都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利益,对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畜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畜牧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都是科技思想最具体的一种表达和存在形,是发展畜牧业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科技资源。畜牧科学技术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诸要素而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促进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
(1)立项课题科学化、规范化
畜牧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极大,畜牧科研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及系统科学等多学科,且具有时间前瞻性和空前的特异性。畜牧科学研究中,许多课题具有研究周期长,耗费较大的特点。畜牧科研是在不断探求、创新中完善,当实验出现问题或失败时,需要调整、修改研究路线及方法,探讨、商榷问题,找出原因并形成文字报告,所形成的资料在整理后归入课题技术档案备查。
科技发展规划与科研计划、课题研究过程、进程相统一,依靠科技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某个项目(课题)立项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必要性。组织好科研、设计、生产的配套,使科研成果不至于只停留在展品、样品上。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一定要讲经济效益。从选题开始,就要注意技术评价和经济效果分析,做好论证工作。选题需要综合分析以下因素:要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充分利用资源条件、节约能源和原材消耗,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进畜牧科研产品结构,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与科技人才管理
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科研成果作保障。畜牧科研成果是全社会的重要财富,是科技人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晶,它具有现实和潜在的经济价值;是经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调查研究得出的,在理论上有重要学术价值,在生产上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具有独创性,能进一步指导生产、科学研究的发展。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畜牧科技人员这股中坚力量。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技术档案,为科研机构领导提供技术人才必要的资料,以利于合理、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避免人才闲置;建立健全对科技人才的保护、激励机制,注重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采取多种形式改善人才待遇。对为科研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应采取灵活措施给予重奖,达到稳定人才队伍的作用,为进一步合理利用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培养专业人才等提供第一手资料。关心那些长期从事畜牧业科研、管理、生产和经营的研究人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3)进一步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畜牧业循环发展技术基础的决定因素。开展“科技进村入户”研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和传授基层社区实用科技知识,不断充实和加强基层畜牧科技队伍。延续对现有畜牧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培训,提高其综合技能,建设一支畜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大军,为畜牧业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畜牧业关键适用技术的研究,扶持有条件的畜牧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必要的资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原产地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创立产品品牌,实施品牌保护战略。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的力度,强化公众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4)大力开展保护环境与生产发展相结合的课题研究
建设新农村涵盖了环境保护问题,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态畜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给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畜牧业科研机构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原理与改造传统畜牧业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坚持种养相结合、坚持养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深入开展生态养殖技术,改善农牧区人、畜生存环境。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再生作用;二是可以减少因发展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畜牧小区试点、示范研究,可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在实施“燎原计划”的基础上,发展“种养结合、集约发展”的生态畜牧业模式,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的污染问题,研究课题可尝试绿色环保肉乳、皮毛、内脏、饲料、药剂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这些对改进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注重相关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产品的需求量增长速度很快。但是许多畜产品及后续产品缺乏科学的质量认同标准,许多消费者都是以价格衡量其质量,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饮食误区。
标准化体系贯穿畜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只有加强标准化建设,科学地制定各类畜牧产品的质量管理认证标准,规范畜产品的生产程序,治理流通渠道,才能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走向可持续道路。现在使用的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数量少,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所以,建立和开展科学的产品标准化体系研究势在必行。
(6)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
随着畜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畜牧科研事业面临一些新问题,部分研究方向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畜牧业生产实际,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矛盾,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脱节,自我发展能力与同行业竞争等问题日显突出,从某些方面制约了畜牧科研向高层次发展。
立项时对近期需求和远期需要作好调查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要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协同攻关,组织好攻关科技配套,才能使畜牧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是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的选择,也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建设“新农村”要树立互动发展理念,坚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的原则,将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理论与技术协调,农业内部相融,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树立一切为农牧民服务的理念。
(7)利用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特色研究
充分发挥畜牧科研在推动不同区域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分析不同地区发展畜牧业所具有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前提下科学决策。立足当地,不同地区的畜牧科研机构,应从当地农牧区需求提出研究方向,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思路和措施,重点加大对当地农牧民急需项目的研究力度,使优势研究领域产生优势效应。进行科研机制创新的探索实践,为畜牧科研事业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科学制定研究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整体推动。坚持将科技知识的传播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项目规划要做到科学严谨与生产实用结合起来,从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把畜牧科研方向的调整建立在不断优化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优势的同时做到统筹兼顾,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
(8)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与成果推广评价体系建设
①推广体系
研究方向由政府决定为主逐步走向市场和农牧区需求决定为主,由项目研究以单出成果为主转变为以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为主,做好分类指导和以“点”带“面”的示范区。通过低耗、高效、环保的示范项目,加强受益者对科研成果的信任度。才能使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比较全面地展开,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推广体系建设需做好“研究重点化、实施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科技服务深入基层化、科技成果实用化”,开展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合理化研究,如草、病、改、管等技术推广,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推广体系建设要立足本地资源,面向市场,摸索出一条科技成果实效化、畜产品优良化、养(种)殖片区化、加工现代化、实现产品绿色化的产业化畜牧业发展道路。
②推广评价体系
推广评价体系做到五个结合:畜牧科研与畜牧业对外开放相结合:畜牧科研与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相结合;畜牧科研与实施“名牌战略”相结合;畜牧科研与农牧区基层实际需求相结合;畜牧科研与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特别应注意评价体系中必需要有受益者参加评估,只有他们才具有最高发言权,因为这一切与他们的利益关系密切,他们能体会到科研成果在实际应用的利弊。
(1)从近几年的统计资料分析,畜牧科研投入较其它行业偏低。
各地区的科研机构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设备老化(许多已成为摆设)、人员知识老化、断层严重(年轻人实践经验欠缺)、经费短缺导致研究成果质量低。项目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偏低,还有许多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复研究的问题也较严重,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
有些畜牧科研机构没有对口的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工作,致使许多工作难以开展。虽然掌握了许多有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优势课题,但无经费开展研究工作,一大批高智商的人便在那里浪费青春。有必要由政府、企业及其它受益者共同加大对畜牧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使科学技术与产业化发展相配套。建立一种政府、科研机构与农牧民诚信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更好地扶持农牧民,建立以科研成果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牧区社会繁荣稳定。
(2)硬件条件差,基础设施简陋。
许多畜牧科研机构现在使用的仪器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配置的。
加快畜牧业重点地区的科研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才能多出成果、出经济实用和科技含量高的好成果。
(3)畜牧科研基层技术服务体系还需完善
要着力加强畜牧科技、教育、推广三结合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不仅在政策上,而且应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投入,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建设投入机制。同时,加强畜牧科技、培训、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逐步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切实解决畜牧科技人员和推广部门存在的工作经费困难等问题,提高为畜牧业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
(4)草地保护与沙化治理等研究难度大,耗用经费多,研究时间长,实用成果少。
草地资源经过千百年的繁衍更替,目前许多地方已经板结退化,甚至沙化和荒漠化,成了人畜不能生存的真空地带。但目前还没有科研机构完全攻克这一领域,并且高寒牧区缺少优良牧草品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