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疗效观察

2010-08-15 00:44:10王占云
当代医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益气汤溃疡性结肠炎

王占云

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疗效观察

王占云

目的观察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腹泻症状的缓解时间。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和89%,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各种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健脾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既补脾气之虚,又可提升元气,恢复水液代谢而止泻。

补中益气汤;慢性结肠炎;疗效;辨证论治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日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20例,病程均超过3个月,有反复发作、轻重不等的腹胀痛、里急后重、黏液脓性便症状,肠镜检查提示肠黏膜水肿、增厚、表面溃疡等,大便检查有少许白细胞、脓细胞,个别患者还有红细胞,大便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20~56岁,其中24~43岁23例;病程最长7个月,最短2.5个月。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21~55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中医辨证系脾胃气虚,纳运失职,治以益气健脾,佐以升提。方药:炒党参20g,焦白术15g,炙甘草、升麻、柴胡各10g,煨葛根20g,杭白芍15g、广陈皮、煨木香各10g,黄连8g。中虚脾弱加炙黄芪20g,茯苓15g;阳虚病久加熟附子12g,肉桂12g;湿热积滞加莱菔子12g,枳实12g;舌暗有瘀点加丹参12g,蒲黄12g;久泻不止加煨诃子12g,炮姜12g;热毒者加白头翁12g;气滞者槟榔10g;湿热者加黄芩10g;食滞者加山楂15g,神曲15g;便脓血者加地榆15g。用法:凉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分服,一日3次温服,一日一剂。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每次0.25g,每天2次,口服。思密达,每次1袋,每天3次,口服,黄连素片,每次5片,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肠镜检查示肠黏膜正常;好转:便次减少,大便形状正常,大便常规正常或偶有少许黏液,肠镜检查示肠黏膜轻度改变;无效:治疗3周后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48例,占74%;好转10例,占15%;无效7例,占11%;总有效率89%。对照组治愈27例,占49%;好转14例,占25%;无效14例,占26%;总有效率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病变。病变的部位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便、腹痛等,主要发病机制为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和精神因素等,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慢性结肠炎属中医学肠僻痢疾肠风脏毒“泄泻”范畴,多因湿邪入侵损伤脾胃,或夹有积滞,下注肠道,迁延不愈而成。本病病程较长,多因长期饮食不慎、劳倦内伤,致脾胃虚弱[2]。《景岳全书》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极易耗损正气及影响情志,以致肝失疏泄、肝脾不和。清代叶天士“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胜也,土虚木乘脾受肝制,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3]。由此可见本病病机为脾虚湿胜,属本虚标实,由于病程长,正虚邪恋,日见耗损,邪因正虚而留恋不散,脾阳虚弱则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糟粕并走大肠而泻黏液便。”治疗上应着重益气健脾升提。方中葛根升阳生津,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升,配升麻,柴胡则胃气上腾而泻自止,同时柴胡有疏肝理气作用;党参、白术、陈皮健脾益气,白芍伍甘草缓肝之急而止痛,木香、陈皮调畅三焦之气,黄连清解湿浊之水,诸药相合益气健脾,升提清阳,补而不滞。因与病机贴切,故其效显著。

目前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中只有“溃疡性结肠炎”而没有“慢性结肠炎”病名,但临床实践表明很多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镜检并无溃疡和糜烂,在纤维结肠镜下的表现主要是肠段黏膜的充血、粗糙,血管网络模糊、偏粗,黏膜发红或因苍白而光亮,这部分患者不应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都是结肠的慢性炎症,慢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两者在病因上和治疗方法上都有区别。病因上,溃疡性结肠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细胞凋亡有关,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很少发生凋亡,受T细胞免疫反应影响,产生的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引起细胞凋亡,从而使上皮细胞构成的黏膜屏障破坏,导致结肠黏膜的损伤和溃疡。而慢性结肠炎大多是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发展而来,与细菌、真菌和病毒有关。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准确制定疗效标准、确定和建立治疗方法,有必要将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区别对待,很多慢性腹泻患者,比如中医泄泻病中肾阳虚衰型的五更泻,就大多不是溃疡性结肠炎,而是慢性结肠炎。本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因其毒副作用小,故更适用于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结肠炎,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与推广。

[1]于皆平,沈克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52-254.

[2]李定国.全国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讨论会纪要[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3-2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120

122400 辽宁省建平县医院 (王占云)

猜你喜欢
益气汤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7:30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48
补脾益气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