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平 张海霞 龚洁丽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患者32例的护理
袁一平 张海霞 龚洁丽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加强术后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32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异常,肝区包块明显缩小。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开展新手术技术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顺利康复。
放射性粒子;肝癌;护理
肝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对于肝癌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局部或者全身化疗,尽管可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术后5年发病率为42~63[1]。如今随着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和现代医学影像指导下的介入微创治疗不断发展,由于具有创伤痛苦小、疗效显著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能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而获得手术机会,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中晚期患者可延缓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生存期延长。本文就我院32例肝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我院自2006年3月~2009年10月共收治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5~78岁,平均54岁。29例为原发性肝癌,其中5例有慢性肝炎,3例有肝硬化史;肺癌肝转移6例。肿瘤直径2~15cm不等。均接受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术前根据CT片资料,由计算机模拟合理分布确定放射粒子在组织中的剂量、分布曲线及粒数。术中选取最佳穿刺部位及进针角度,常规消毒,局麻后,嘱患者屏住呼吸,将穿刺针穿刺到肿瘤体内,退针1cm,再同法植入第二粒,重复以上操作,CT扫描确定位置无误后,在此层面呈放射状逐层植入,直至在肿瘤内种植满意后拔除穿刺针,包扎穿刺孔。
2.1.1 术前宣教 由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是我院新开展的技术,患者及家属都对手术不了解,以至不能密切配合,而且往往担心疗效不佳,害怕辐射污染而感到紧张、恐惧及并发症的问题,术前我们要对患者及家属解释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局限性,以及手术目的、方法和简单过程,着重讲解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及射线防护知识,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并介绍成功病例,稳定患者情绪,消除顾虑,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便开展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如三大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CT等。而B超定位检查能够进一步明确肿瘤形态、大小、位置,为放射粒子植入的入径提供指导。若凝血机制不良可术前补充维生素K,预防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发生。术前一日晚禁食禁水,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肝区;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行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注意患者的麻醉效果,以防粒子植入过程中因疼痛影响患者体位,导致粒子植入部位的偏差;洗手护士注意递送粒子过程,要准确到位,保证每一颗粒子都精确种入肿瘤内,术前、术后清点粒子例数,严防丢失和泄露,造成辐射污染,影响他人健康。
2.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4h监测术后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注意观察有无肝脏部位疼痛、腹水、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u)升高等现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急救处理。
2.3.2 放射性防护
①环境管理: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患者术后住单一病房或集中在同一病室统一管理。病室内病床间应相隔1m以上,室内空气流动、清新洁净、温湿度适宜,尽量减少热气与散在射线结合污染环境。②人员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及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医护工作人员需近距离治疗、护理时,戴铅制防护围裙、防护颈围、防护眼镜;或采用自制铅防护小中单,遮盖住患者的粒子植入部位,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固定护理人员,尽可能集中完成各类护理操作,以减少与放射线接触的时间。同时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及人员,如孕妇及未成年。若发现粒子掉出,可用镊子将粒子捡起放在带盖的玻璃小瓶或铝质小罐中,立即送回医院处理,不可随意丢放。
2.3.3 饮食护理
因肝癌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之化疗药物作用,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等胃肠道症状表现,术后应配合患者饮食习惯,鼓励其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减少每餐食量,增加就餐次数。必要时静脉输注营养物质,提高患者抵抗,以有利于术后康复。
2.3.4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a)栓塞综合征:放射治疗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疼痛、发热等症状,统称为栓塞综合征。我院有16例患者出现该症,嘱患者需绝对平卧,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3例呕吐频繁的患者遵医嘱给予胃复安20mg;8例疼痛剧烈者给予镇静剂;2例术后发热体温超过38℃,给予双氯芬栓钠。均曾行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并及时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mg静滴,预防恶心呕吐。b)腹腔出血: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与肿瘤位置表浅、穿刺针粗、患者凝血功能差有关。术后应密切注意有无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的表现。c)肝功能损害:放射性治疗易引起肿瘤周围的肝组织坏死,同时坏死组织的吸收又加重肝脏的负担,故术后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以转氨酶的一过性升高为主。必要时术后绝对卧床休息,给予保肝、降酶治疗。28例患者肝功能在1个月左右恢复术前水平。d)肺梗塞: 是放射性粒子迁移到肺阻塞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若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紫绀时,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低流量吸氧,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抢救。粒子种植后半年内,家属及探视者需采取防护措施。
①放射粒子易移位,嘱患者术后避免做剧烈运动,需定期进行腹部X线检查或CT扫描,以确定粒子是否在其原有位置,检查肿瘤大小。②定期复查血象及肝、肾功能。因粒子植入后,局部长期受电离辐射作用,少数患者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故应注意监测血象。③嘱其家属采取隔离措施,避免辐射干扰。
32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良好,除部分患者穿刺点局部有疼痛及少许渗血外,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如穿刺点局部感染、粒子移位等,且患者肝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多次宣教下,均未发生放射事故。
肝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失去传统手术治疗的机会[3],而放射治疗的出现刚好弥补了此项不足。但其又是一项新技术[4],患者及家属存在诸多顾虑,我院开展此项护理以来,总结出:①心理护理是这项新技术开展的基石,它能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者进行治疗,并且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工作是增强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预见力、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增强防护意识,因粒子植入手术具有放射性,故加强宣教,采取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采用屏蔽措施及缩短接触时间等防护措施以确保医护人员安全。
[1]范斌,刘爱英,郝海芳.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4B):1009.
[2]吴孟超,陈汉,姚晓平,等.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2):707-7l0.
[3]王俊杰,修典荣,冉维强.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
[4]宋金龙,邵文博,唐宪民.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0):750-75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asures for liver cancer patients with radioactive particles implantation therapy. Methods The preoperative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carried on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missionary of life index and complications werestrengthened, too. Results The liver function of all patients had no obvious abnormality, liver mass reduced significantly, too. Conclusion Good care is the key to develop new surgical technique, so the nurse needs not only skilled technique, but also high responsibility, to prompt the recover of patients in greatest degree.
Radioactive particles; Liver cancer; Nursing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090
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袁一平 张海霞 龚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