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训练

2010-08-15 00:43:59郑进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动作运动心理

郑进贵

(仰恩大学 体育部,福建 泉州 362014)

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训练

郑进贵

(仰恩大学 体育部,福建 泉州 362014)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纯地研究身体素质、技术、体能等是远远不够的.心理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感体验、意志品质等心理过程.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必要性、心理训练的方法及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体育;教学;心理训练

体育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增强学生身体和体育素质的主渠道.体育教学以身体素质和技巧训练为主要标志,学生在动态与静态的交替中进行身体各部分的练习,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危险性.因此,体育教学存在着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在可能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意志和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一项新兴的心理学事业.心理训练中的“训练”一词的含义接近培训(train),即包括培养和训练.心理训练的核心是人的潜能的发挥和人格的完善及全面的发展.心理训练所涉及的,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问题,而是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体育心理训练,一般是指心理训练机构(部门)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与培育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训练应该成为现代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与突破口.高校体育教师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呢?首先我们必须对存在的不良心理现象进行调查与分析,以帮助我们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来调整学生不良心理,消除其体育的心理障碍.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心理训练符合现实教学实际情况

体育教学中常常有些学生和运动员因为生理、疾病和疲劳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训练.但如果因此完全停止教学和指导,是不利于教学进度安排的,特别是指导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时.因为青年学生训练水平较低,强度也不是十分大,运动的动力定型不牢固,一旦长时间不进行训练,其技能水平会大幅下降.还有就是在教学中常会有偶然的失误,如从双杠上摔下来受伤,跨栏的时候跌伤等,有过这些经验的学生在重新学习时会更加紧张、害怕,对他们可先进行心理训练以减轻心理的压力水平,然后再进行实际练习.

1.2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摄取——加工——储存技能信息,以身体运动形式显现出来.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来说,无论是专项运动技术的学习,还是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不单是对身体机能的训练,也是对心理机能的训练,是智力和体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教师注意运用心理训练手段,改变学生的不利心理状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将有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改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可能是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日后从事的各自职业中常见的问题.体育教师如能运用心理训练手段,训练学生的应急心理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控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各种应付紧急状态的心理素质,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对未来从事的各种专业工作打下一定的心理基础.

1.4 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任何活动都由一定的心理动因所驱动,相应的心理动因的状态会影响活动的顺利进展和完成.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动因的消极表现形式有:紧张引起的恐惧心理,注意力涣散造成的松懈心理,自信心不足引起的消沉心理等等.学生一旦具有这些心理障碍,在学习时会表现出纪律涣散,动作懒散,容易疲劳和慌乱,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训练时易出现动作僵硬,缩手缩脚,积极性下降以至消极训练动作迟缓.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中的不良心理状态的消极影响,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2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几种方法

2.1 回忆运动技术的心理训练

回忆运动技术的心理训练,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动作表象,并配合适当的语言暗示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是智力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对运动技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些技术动作不能正确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动作本身的原因,而是由于大脑的智力活动水平不够,缺乏准确掌握技术动作的心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靠肌肉的重复练习,应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回忆运动技术的表象心理训练,是实现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加强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可在实际练习过程的前后或间隙,组织学生回忆运动技术,并配合适当的语言暗示,用言语“表述”或内部言语“默念”方法唤起表象,使学生从中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知觉和表象,然后再用这些形象支配自己的肌肉活动.这样会大大提高表象的清晰度,并加速动作的形成和巩固.

2.2 增强信心的心理训练

信心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和教学比赛,调节自身潜在力量的心理基础.它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内部力量,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心理训练.树立学生的信心,是体育教学中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体育学习有信心,就可以充分调动自己身体和技术的有利因素,加速技术动作的掌握.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心,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言语分析来建立学生的信心.体育教师在用言语说服时,要做得恰当,有针对性,权威性,论据充分,符合实际,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正确的态度,否则其效果将受到限制.

2.3 消除紧张的心理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有两种情况容易引起学生紧张情绪:一种是运动技术本身比较复杂或具有一定的危险;另一种情况是各种形式的考核和教学比赛,学生要独立地完成动作,并要成绩、争输赢.体育教师应了解这些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消除紧张的心理训练.对于初学某一高难运动技术的学生来说,有些紧张情绪是由运动技术动作引起的,带有情景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述动作失误的情况和怎样不会发生事故等等话题,而应采用转移注意的心理训练,可通过体育教师优美轻松的示范,把学生的注意视线从危险情景中移开,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有跃跃欲试的动机,这对胆小的学生可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背景,减少胆怯心理的程度.此外让一个胆大、动作有把握的学生去做示范,同样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视线从危险情景移开,再加上保护性的帮助,学生的紧张情绪就会逐步消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教学比赛训练学生的技术和战术能力时,也应有意识地安排情绪训练的要求和内容,使学生情绪放松下来,并在不同的比赛环境面前锻炼自己的情绪适应能力.

2.4 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不仅需要体力,而且需要肌肉的感觉能力、思维和记忆等等,也就是说需要学生有充足的体力和脑力基础.如果学生长时间反复练习后感觉到力量不足或精力不够,教师可以暂停练习,采用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方法.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时间延长,但由于学生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技术动作完成质量会大大提高;练习次数虽然减少,但同样可以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如果单纯要求学生做大量重复性练习,采用生硬的限额练习法,结果不仅消耗了学生的体力、精力,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且还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变化的状况,用恢复训练手段进行调整,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得以较好的恢复.

3 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训练的原则

3.1 全面性原则

任何技能的影响因素都不是单一的,那么心理训练要注意影响因素间的相互联系,不要割裂开来进行.要注意将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将全面的心理训练和重点的心理训练结合起来;要将心理训练和实际训练、比赛情境结合起来;要注意将心理训练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3.2 重点性原则

根据动作中认知成分的多少而采取的心理训练的次数和时间是不一样的,认知成分复杂的操作要适当地减少心理训练;针对训练时是“专注于形式”还是“专注于结果”,其达到的训练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初学者和熟练者的心理训练的要求和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使心理练习产生良好的效果.

3.3 渐近性原则

人的许多动作技能并不是简单的,这些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近的过程,相应地这方面的意识的形成也是遵循循序渐进性的,因此心理训练要适应动作和意识的发展规律,教师在指导心理训练时要有耐心,要循循善诱.

4 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高校学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的一种不可替代的综合教育过程.随着心理学因素不断渗透到体育中来的客观现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训练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广义上指在体育教学和运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施加影响,使其心里状态发生变化,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狭义上是指采用专门性具体训练方法,改变学生的某一具体心理因素,以适应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心理训练在提高活动水平、控制活动强度、掌握改进运动技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祝继云.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心理学教育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96-98.

〔2〕凌响超.想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1):74-76.

〔3〕M·兰德斯.心理演练/表象和运动表现:指导应用的研究成果[J].体育科学,2000(3):70-73.

〔4〕李小刚.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再认识[J].时代教育,2009(9).

G807.4

A

1673-260X(2010)07-0157-02

猜你喜欢
动作运动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