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云
(南华大学 体育部 湖南 衡阳 4 2 1 0 0 1)
试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与对策
高 云
(南华大学 体育部 湖南 衡阳 4 2 1 0 0 1)
阐述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发展可行性和优势,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为其健康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体育产业;对策
2 0世纪9 0年代中后期大学入学人数的急剧扩招,使本已困难重重的高校体育更加步履艰难,在校生人数与运动场地设施的比例远远达不到标准.资金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瓶颈.就在高校体育四面楚歌之时,体育产业化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推行为高校体育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自1 9 9 2年“中山会议”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产业,1 9 9 4年《全民健身计划》颁布实施之后,人们的体育观念逐渐由“纯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大众体育健身和消费热潮在我国悄然兴起.然而,我国社会办体育的基础非常薄弱,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和指导人员都比较匮乏,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空前高涨的健身消费需求,于是,拥有显著物质和人力资源优势的高校,以自身的体育资源为物质基础,以校内、外人员为服务对象的一系列体育经营活动便随之启动,高校体育产业初见端倪.
体育产业指为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娱乐休闲和精神需要从事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服务的体育部门、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其他法人以及其各种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体育产业具有经营性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获得应有的利润,按照法律规定交纳税赋,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体育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体育产业的主体部分是为不同的体育消费人群提供各类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为主的产业,这些服务和产品完全属于第三产业.体育产业的外延是指体育本体产业、体育派生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等三个方面:体育本体产业主要是指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各类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和体育电视转播开发等;体育派生产业主要是指各类体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的生产、体育出版物、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等;体育相关产业主要是指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运动服装和一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等产业.这些产业与体育和体育运动密切相关,除体育运动以外还可以涉及有其他多种用途.
产业,是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商品的经营活动,走完全市场化之路,盈利是其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与高校体育自身的特性,决定了高校体育市场不同于其它市场或体育市场,应分别实行计划调控或市场调控的机制,不能完全市场化.因此,高校体育产业只能是一种特殊产业,它既具有体育产业的某些产业特征,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福利性为主,商业性为辅”的特点.此外,受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限制,高校的体育经营活动应当在充分保证完成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场地设施及师生员工空余时间进行,因此又具有“业余经营性”的特点.
第一,G D P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两个指标可以在理论上说明,潜在的国内体育消费需求巨大.第二,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体育消费从本质上讲属于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的消费.第三,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学者们认为,体育产业地位的确立、强烈的大众体育需求与匮乏的公用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及高校体育自身面临的经费不足问题,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必然趋势.而高校在消费群体、场馆、健身器材、人才、信息和时间方面的优势,则大大增强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可行性.
同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自身的优势,(1)品牌优势:学校本身就是知名品牌,它的“高科技含量”的可信度及“诚信”的可信度在社会上是相当高的.因此,高校拥有良好的、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2)学生优势:我国在校大学生有1 0 0 0多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学生会成为体育产业的推进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消费者).(3)人才优势:高校集中了一大批学历高、技术全面、有研发实力的科研人才和教学骨干.(4)信息优势:高校知识人才密集,具有天然的获取,传播开发利用体育科技信息的优势.(5)场地器材优势:高校体育设备功能较齐全,能为全民健身提供较好的服务设施,便于进一步开发利用以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2 0世纪9 0年代至今,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体育产业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许多学者针对存在的问题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归纳起来,现存问题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还未做好让高校体育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充分准备.(2)目前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主要由学校行政统管,产权机构单一、产权关系不明晰、事企不分的现象严重存在,最终导致管理混乱,产业主体积极性不高,学校背负无限责任的恶果.(3)产业链条短,产业经营范围小,产业化程度低.(4)高校体育产业的对象囿于校园,仅限于师生员工,甚至仅限于学生,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难以扩大其发展规模.(5)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6)缺乏经营人才.(7)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8)高校体育设施有待加强,特别是与外面的专业场地标准有一定差距,从而制约高校体育产业的实现.(9)学校体育部门与外界交流、沟通少,很难得到好的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场(馆)设施的投资及对竞赛活动的赞助.
5.1 政府、高校应加大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
体育产业属于准公共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它具有一定的外部经济性,特别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为其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除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高校政策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对高等院校体育事业进行投资或商业性赞助,刺激他们的积极性.
5.2 转换经营理念,引入市场机制
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树立市场意识,敢于走出去,了解消费需求与市场需求,向社会企业学习经验,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自身经营管理理念,增强经营管理能力.还要敢于把市场机制引入高校中来,通过与高校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高校自身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来.
5.3 加大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力度
体育人才是体育产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体育市场走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管理水平.
5.4 建立健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完善高校的体育赞助
建立中介机构,加强高等院校与企业、公司的联系,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高等院校体育赞助合作运行机制,有效地吸引更多企业、公司对高校进行商业投资与赞助.如,在高校体育场地场馆设施的建造或改造过程中,通过冠名权、经营权、广告牌位的使用权、现场销售权等各种利益吸引企业、公司进行投资或赞助.
5.5 开发适应高校发展的产业项目
在兼顾正常教学的同时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认真地做好市场细分,通过对自身各项目的发展特点、发展潜力以及与其他院校的对比分析,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作为主打项目去发展,以此带动其他产业项目乃至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5.6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整合体育产业市场
高校可进行产业化运营的体育资源可谓丰富多样,如果能够在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协调机构,有校方或者某一部门统一规划,协调运营,有利于实现产业项目间的资源互补,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各项目的产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5.7 加强体育赞助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培养能从事体育赞助业的专业人才,同时提高现有队伍的人员素质,建议出版与体育赞助有关的专著;在体育经济学教程中增加有关体育赞助的内容;举办体育赞助培训班、研讨会等.
5.8 加大对民众健身意义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阶层的体育消费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必须与建立体育意识、普及体育知识,培养民众的体育习惯结合起来,使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是实现强身健体的积极手段,树立“花钱买健康”的观念.
〔1〕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
〔2〕牛同舟.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任保国.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5(4).
〔4〕唐春芳.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5〕杨铁黎.关于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3).
〔6〕孙玉坤.论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12).
〔7〕崔晓霞.安徽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
〔8〕马襄城.高校发展体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9).
〔9〕孙彦.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G 8 0-0 5
A
1673-260X(2010)10-0147-02
2008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D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