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远程教育中校园文化缺失的思考

2010-08-15 00:52吕金梅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交流

吕金梅,陈 锴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对远程教育中校园文化缺失的思考

吕金梅,陈 锴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远程教育中学生与学校处于一种“准分离”状态,也就造成了校园文化在远程教育中的缺失,文章对学生缺乏校园文化熏陶、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流的淡化和交流真实感的缺失进行思考,并进一步提出解决的策略。

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缺失

远程教育具有系统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信息的交互性等特点,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这种学习模式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困惑,学生和学校之间处于一种“准分离”状态,无法身临校园,无法感受“零”距离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者的精神风范,从而引发了校园文化缺失的问题。

1 远程教育和远程教育中校园文化的内涵

1.1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教育机构借助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

1.2 远程教育中的校园文化

关于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理解,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是: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网络虚拟校园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交互构造的虚拟校园文化。主要指在校园网站与网页上用先进技术手段营造真实校园的氛围,通过网上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教学内容及有益活动,使虚拟校园空间蕴涵学校的价值精神观、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等文化因素,以体现出学校的特征面貌、校园意识、群体文化等。

2 远程教育环境下校园文化缺失的表现

2.1 学生缺失传统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课件是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在体系和内容上具有完整性,在展现形式上具有新颖性,在教学管理平台的支持下,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智能性,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课件就可以完成课程学习;有的网络教学课件还具有模拟实验、仿真实验等模块,学生通过模拟和仿真实验就可以完成课程的实习、实验等内容的学习。由于网络教学课件所具有的全面性、多功能性和智能性,再加上教学管理平台所具有的完善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学生不用踏进学校的大门,就可以完成课程的学习;随着校外学习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学生在学习服务中心就可以参加课程的考试;随着远程考试系统和远程身份认证系统的建立,将来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课程的考试,也就是说学生不用踏入学校大门,就可以完成学业。

由此带来的现实问题就是,学生缺少了传统教育形式下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于培养学生来说,除了专业知识和课程内容的培养以外,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处在学校的环境中,处在教师的管理和影响下,处在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环境中。学生一旦远离了校园,校园那种特有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就无法感受到。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校的专业、教师是重要的,学校的人文、学校的建筑,甚至学校的一草一木和学校周边环境也会对学生思维意识和处世原则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远程教育缺失传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

2.2 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缺乏真实感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接收过程,它应该能够促进受教育者全方位的发展。人格完善不能只靠知识建构,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完成。学生通过远程教学系统的实时教学和网络教学课件中虽然能看到教师的容貌、聆听教师的声音。但是录像教材及某些课件的“人头像”效果因缺少教师讲授时的体态语言及神韵而了无生趣,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把文字教材平移到网上的“电子版教材”透着冷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间通过论坛和网上学生社区进行交流,虽然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除了文字交流外,也越来越多地应用音频交互系统和视频交互系统进行,但毕竟受到网络流量和速度的限制、受到传播范围的限制,音频和视频的传输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师生共鸣问题。通过网络的交流,虽然可以跨越距离,但同时交流的人数和效果远远不如现场交流,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也就出现了老师没有见过学生,学生不认识老师,学生间互不认识的现象,缺少相互间的情感关怀。没有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没有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和碰撞,没有了相互启发、交流、促进,学生难免会在虚拟环境中产生隔离感和孤独感。如果再加上教学与管理脱节所造成的服务不周,这种隔离感和孤独感就会加剧,进而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信心。

由于网络交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虚拟性,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虚伪性,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文字进行,可以说,有的学生之间交流了很长时间,不知对方的年龄,甚至不知对方的性别。很多学生在进行交流时,隐藏了自身真实的一面,完全以另一种网络面孔出现在论坛中,名字可以是虚拟的,性别可以是虚拟的,性格、爱好也可以是虚拟的,缺少了交流的真实感。也不排除还有个别动机不良的学生通过网络散布不良信息,混淆视听,由于其隐蔽性,无法追究。

3 应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缺失的策略

3.1 加强网上校园文化建设

3.1.1 建设网上校园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一个实实在在的网上大学城,使网上校园更人性化。以一名学生关注的角度建设网上校园,将学校的历史、现状、著名校友、学科建设、校园风景、校园新闻等以图、文、音、视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上校园了解学校,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注重各种信息的更新,特别是要注重校园新闻发布的时效性,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发生的新闻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就在自己的身边。目前,多数学校的网上校园信息量不够,新闻的时效性差,个别学校甚至几个月都不添加新闻,失去了网上校园的作用。另外,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开发和操作模式,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来“网上逛校园”,增强学生的爱校感和荣校感。还可以通过开展网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形式,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人文环境和人文氛围,让学生感受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让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真正把网上校园作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增强荣誉感、参与感和归属感。

3.1.2 建设网上论坛

网上论坛可以因交流的对象不同而分为师生论坛和学生论坛,也可以按不同的地域划分。在师生论坛中可以开展内容高雅、自成体系、形式新颖的系列论坛,满足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通过学生论坛,让网络学校学生和普通日校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普通日校学生通过网络论坛将学校的文化和信息传递给远程教育的学生。远程教育的学生身处四面八方,地方观念和文化理念浓厚,针对所学知识并结合各自的工作、生活实践,开展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让彼此的思想在这里撞击、融汇,糟粕渐渐消尽,精华始终留存,最后凝聚成校园文化所特有的一种个性。

3.1.3 开设网上学术报告厅

网上学术讲座是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以其前瞻性、多元性、专题性、交叉性、整合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网上学术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要丰富多彩,要包括党的方针政策、改革热点、国际形势分析、优秀民族传统、中外艺术专题、最新科技成果等。网上学术报告要凸显院校综合办学优势,以其经常性、普及化的特色,在开拓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科相互渗透、营造浓郁的网上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4 建设学生自主文化社区

在网络上开辟一定的空间,建立班级网站,发布班级有关活动信息,开展网上知识竞赛、同学风采展示、自办电子刊物、作品欣赏等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作用,由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辟和建设网上文化园地,譬如建立网上学生会、诗友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增进学生间的交流。甚至可以建立学生个人网站和博客等,将学生个人的信息、爱好、特长等信息展现给老师和同学,增进互相了解,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爱好兴趣,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提高学生专项技能。

3.1.5 建立学生聊天室

以聊天室为桥梁,让学生敞开心扉进行交谈,抒发感情,疏解郁闷,结交朋友。聊天室可以交给学生干部或骨干来管理。在参与学生较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情况,分解为不同的聊天区,供爱好和兴趣各不相同的学生交流。在聊天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备条件和网络条件选择文字交流、音频交流和视频交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意识。

3.1.6 建设网上游戏活动区

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学校组织各类文体比赛等活动,活跃文化生活,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情谊。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条件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活动形式,那就是网络游戏。学校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定期公布、学生预约的形式开展网上棋牌类比赛等各类参与性、互动性的游戏比赛,通过网络活跃学生间的活动和交流。

3.2 开展必要的面对面交流活动

3.2.1 加强学生自发的活动和交流

为了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交往,学校可以组织同一地区或相近地区的学生成立学习活动小组,除了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学习上互相帮助外,还可以像“车友会”、“票友会”那样自发地定期开展郊游、聚会、考察等活动,增进了解,促进友谊。

3.2.2 让学生回到学校

校园文化有其丰富的内涵,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到它的精髓,绘声绘色的描述也不如眼见为实。为了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学校可以在每学期或每学年设立开放日,接待远程教育的学生回到学校,安排专人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还可以通过举办开学典礼、毕业答辩和毕业典礼等形式,让学生回到学校,现场聆听学校老师和领导的教诲和嘱托,校园文化的亲密接触必然带来精神和心灵上的愉悦,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产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1]黄萍.远程教育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特点初探[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15.

[2]马国刚,李红燕.如何应对现代远程教育中校园文化的缺失[J].中国成人教育,2007(4):28—29.

[3]白振飞.校园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4.

[4]李谊.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新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2):45.

[5]管向群.构建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校园文化[J].实践探索,2007(7):56.

[6]应悦.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2(2):38.

[7]应悦.我国网络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4(2):52.

[8]穆肃,张鑫,丁新.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8):29—30.

[9]吴耀斌,范太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4):20.

[10]李华.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J].高教论坛,2003(5):160.

[11]张一军.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07(2):10.

On the Distance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Thoughts Missing

LV Jinmei,CHEN Kai
(Education Colleg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s and schools in a"quasi-separation"state,also resulted in the campus culture in the absence of distance education.In this paper,the lack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campus,and student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change between the dilute and communication to reflect the lack of realism,and further propose solutions strategy.

distance education;campus culture;missing

G53

A

1674-5787(2010)01-0107-03

2009-11-26

吕金梅(1984—),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西南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基本理论;陈锴(1983—),男,河南南阳人,西南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基本理论。

责任编辑 仇大勇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