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理念探讨

2010-08-15 00:52:47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政治课思想同学

张 媛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6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理念探讨

张 媛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60)

随着信息的更广泛传播和价值标准的多元化,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讲授中,教师要树立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真诚服务学生和努力培养学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这门课程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等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怎样上好这门课,使同学们认同并接受课程所讲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确立“以教材为指导,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新理念、新原则,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要树立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真诚服务学生和努力培养学生的教学理念。

1 要全面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就是要在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尽可能较全面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基础”课的教材内容来看,该门课程旨在通过对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念的学习交流,帮助大学生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人,同时更是一个有社会良知、对社会有益的人。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相比,“基础”课的人文“教化”性更强,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必须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方能实现。教师要说服学生接受并认同“基础”课教材所讲的观点,就必须知道学生在学习之前是如何认识该问题的,学生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或者干脆是“不可知的”,做到“知己知彼”,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百战不殆”。

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上课时完成。如讲授教材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时,可以先布置课前作业,就“职业道德”提出若干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完成作业。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知状况,以及他们对当前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并在讲解时对正确的认识加以肯定对错误的观点给予纠正,使同学们认识到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对社会的影响,从而引导同学们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讲解“家庭美德”时,请同学们就“婚姻是个社会问题”这个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同学们不但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谈到了责任与爱情、婚姻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教师只在最后结束时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同学们成了这节课的“主人”,积极性空前高涨,也使很多同学对“死板空洞的政治课”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变,可谓“一举两得”。

2 要充分尊重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就是要在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已经具备的正确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使同学们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

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够创造性地做出决定。人有向善意识,即每个人都希望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潜意识中都有被人赞许的愿望。

对于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而言,来自他人的评价直接对自我意识的修正、自我的形成产生着积极的作用。自我意识尚未确定的青年学生,往往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更为敏感,他们往往通过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来认识并确认自我的存在价值。任课教师的正面评价对一个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也是让学生树立自尊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课是教师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表扬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优秀表现,充分肯定学生已经具备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师生之间的思想得以交流沟通,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作为高校专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相信每个学生也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另外,“基础”课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所教授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依据学习成绩评判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评价要全面综合。对所谓的“坏学生”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积极发现这些同学品行中的闪光点,使他们能够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重拾自信、不断进步,引导他们走上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之路。

3 要正确引导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不回避社会现实,合理分析当前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不正常现象产生形成的原因,使学生真实地认识社会,勇敢地面对社会。

当然,充分尊重学生积极肯定学生并不意味着要“顺从”学生。因为大学生正值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即青年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个体,无论在生理成熟水平上,还是在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及言语表现上,虽然较之少年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中年人相比则显得缺乏理智容易激动不够成熟。因此,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

“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思想、重品质、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讲授教材内容时教师要处理好理论与现实这一对矛盾问题,一是客观真实地揭示社会现实而不要刻意回避社会问题。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平台,如果教师刻意回避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会认为教师只是在“说教”,是在说假话、空话、大话,甚至认为教师无知、愚蠢。久而久之,政治课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变成了“放羊娃娃”,即使讲的是真事同学们也不再相信;二是科学辩证地分析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比较理想化,是一个历史使命感强、社会道德认同感强、政治上进取心强的社会群体,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阴暗面缺乏全面的认识,尚未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且极易接受偏激说法,产生极端情绪甚至过激行为表现。教师要运用历史的、科学的和哲学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讲解,使同学们走出迷惑和误区,正确认识社会勇敢面对人生。教师只有正确引导同学们认识真实的社会现实,才可以尽量避免“一个假期颠覆一个学期”的尴尬局面。

4 要真诚服务学生

真诚服务学生,就是要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为他们的服务是实用的。

教育部将“基础”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他们还停留在中学阶段。虽然随着年龄增加和眼界的开阔,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在不断发展,他们解决问题和支配自己行为的意志力量都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离开了原本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问题会随之出现。

教材绪论部分“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就是要帮助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同学们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在与同学们的交流沟通过程中,他们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出现了很多的麻烦,与原来上中学时“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不但日常生活要自理,更要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因交往而产生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大学里最棘手的问题不是学习而是人际关系,如何与同寝室的同学相处融洽是大一新生最普遍的问题。所以,在绪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讲授内容的重点做适当的调整,重点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介绍学校及周边环境、大学学习方法、大学生活特点以及人际关系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帮助同学们逐步适应新生活;另外学生的思想问题不是集中爆发而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出现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同学们以便于同学们与自己随时联系沟通,并且当发现一些新的普遍问题时要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这样做是要占用教师一些课余时间,但对教学是有益的。

5 要努力培养学生

努力培养学生,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没有不讲道理的学生,只有不懂道理的学生”,要相信学生“孺子可教”。教师在讲解“道理”时要力争剖析透彻,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论观点充分理解并认同,只有理解之后理论才会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青年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有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政治课教师要争取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积极向上的影响因素,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乐观向上的基本道德素养。一个具有良好基本道德素养的人,即使不能成为一个伟人但也决不会成为一个“危人”。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基础”课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改变“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较为普遍”的尴尬局面,让广大的大学生接受并喜欢这门课,必须依靠广大任课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努力。

[1]郭姗姗,叶铁桥.高校政治课 该怎样改[N].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WWW.CYOL.NET,2007-04-22.

[2]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逻辑主线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9).

[3]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关于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概要)[EB/OL].http://www.phclass.com/reformation06.htm 2004-12-3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Vocational College,“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Teaching Idea

ZHANG Yuan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partment,Lanzhou Gansu 730060, China)

With a wider rang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values of pluralis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s of “the teacher-centered” and “educate” the teaching mode,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teachers should follow teaching ideas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full respect for the students,correct guiding the students,sincere services and trying to train students.In addition,teacher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er to make this course a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legal basis”; teaching idea

G621

A

1674-5787(2010)01-0150-03

2009-11-30

张媛(1968—),女,甘肃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

责任编辑 周丁力

猜你喜欢
政治课思想同学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