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述

2010-08-15 00:47张德岁张雪涛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构式情态现代汉语

张德岁 张雪涛

(宿州学院文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近五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述

张德岁 张雪涛

(宿州学院文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近五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语法化、情态、篇章、构式以及词类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章数量众多,研究日益多元化、精细化。但同时也存在着机械模仿、本土理论较少,创新性的成果欠缺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述;成就;不足之处

从2005年到2009年,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保持着较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方面体现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另一方面,从文章的质量来看,研究的深度比以往有所拓展,出现了很多富有创建性的文章,解决了部分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过去有争议的很多问题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究其原因,一是语法是汉语本体研究的重中之重,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深受研究者的青睐,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二是语法研究不仅和语音、词汇的研究相辅相成,同时它也是语言应用研究的基础。

本文在认真研读 《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语言科学》等刊物和专著的基础上,梳理了近五年现代汉语语法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推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是有益的。现就以下两个方面略陈固陋。

1 重要成果与主要进展

王力先生曾指出“汉语语法的发展,是朝着严密、充实、完全方面发展的。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所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总结出一些发展的规律来”。[1]现代科学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向各学科提出了向纵深发展、向微观发展的要求,这在语法学领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式—语义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形式语法等在国内语法学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三个平面”理论、“三个世界”理论、大小“三角”理论、篇章分析理论、认知理论以及语用学、类型学等理论已相当普及。回首近五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事实,其重要成果与主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 语法化研究

这是2000年前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最近五年来有不断升温的趋势。从研究的思路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1)虚词及其相关格式的历时形成过程

某词语原来是个实词,后来由于结构的变化、语义的消磨,该词语便由实词变成了虚词,或者由意义较虚的词语变成语义更虚的词语,甚至最后不再具有词汇义,仅仅拥有篇章义,从而成为一个话语标记。这些虚词主要是一些富有表现力、个性化强的副词、连词等。比如史金生的《“又”、“也”的辩驳语气及其语法化》[2]一文以表辩驳语气的“又”和“也”为考察对象,在区分一般用法和元语用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 “又”和“也”主观性的各种表现,探讨了由增量到凸显这一语法化过程的制约机制,并分析了二者语气强弱差异的成因。

对话语标记的研究往往是与语法化的研究分不开的的。 曾立英[3]、陈振宇[4]、刘嵚[5]、张德岁[6]对言说类动词演变成话语标记的历程从语法化的角度做了分析。比如曾立英指出“看”的语法化过程为:观察义>认知义>话语标记;张德岁则首先描写了“你想”的虚化历程,然后重点阐述了“你想”的语用功能与修辞效果。

(2)短语形成词汇的词汇化过程

这类研究着眼于历时的考察,比如:晁瑞[7]在文献考察的础上,发现“容”表示“许可”义双音化在前,“容易”词汇化在后。据此他指出随着“容”表示“许可”义的双音化,在动宾结构“容易”中,动词“容”丧失其支配能力,频繁相邻的“容”与“易”就词汇化了。周毕吉[8]认为“结果”最初是动宾结构,意义是“开花结果”,后来词汇化为名词,最后又由名词演化出连词的用法。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刘红妮[9]、钱毓英[10]、刘锦城[11]、罗荣华[12]、朱新军[13]、罗耀华[14]等分别论述了“多少”、“果然”、“万一”、“本来”、“再说”等的词汇化过程。

江蓝生先生[15]指出:“语法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实词逐渐虚化为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法成分的过程,二是指短语或词组逐渐凝结为一个单词的过程,可分别简称为词汇的虚化和短语的词汇化。”一般来说,单音词的语法化只有词汇的虚化;双音节合成词的语法化大部分属于短语的词汇化,如“物色”、“窗户”等,还有小部分双音节合成词包括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如“根本”、“分别”、“万一”等。

(3)语法化理论的研究

储泽祥[16]认为“十五”期间(2000-2004)的语法化研究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研究队伍不限于汉语史研究者,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学者也积极参与其中;二是“共时语法化”研究。从绝对角度来说,语法化都是历时性的,但语法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其中的语法化现象就可以叫做“共时语法化”。近五年来,语法化的研究也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过去多重视国外理论的引进,现在能立足于汉语的实际,力图解决一些汉语中存在的问题。语法化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它打通古今,打破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壁垒。沈家煊、吴福祥、马贝加主编的《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代表了这一时期语法化研究最突出的成就。比如吴福祥[17]的《语法化演变的共相与殊相》一文开列了32条清单式的语法化模式(路径),并从历时的角度,指出汉语在演变模式或方向以及演变阶段方面都有自身的个性。这种理论指导高屋建瓴,为语法化个案的研究指明了路径。

1.2 情态研究

语言的情态表达系统和情态意义分析一直是语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更成为当代语言学的热门课题。国外对情态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国内对外语情态词的研究较多,对汉语情态关注较多的是情态动词(助动词)和语气词。其中,彭利贞[18]的《现代汉语情态研究》是汉语情态研究的一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本书运用语义学、功能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探讨了现代汉语动词情状、体、否定等范畴对情态解读产生的影响,分析了情态动词连续同现的语义组配方式、规则及根据这些规则的情态动词情态解读的机制,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现代汉语多义情态动词情态语义的语法形式解释系统,深化了对情态及汉语情态动词的情态表达的认识。

陈振宇、朴珉秀的《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4]一文主要研究“我看”、“你看”的情态意义和语用条件,认为“我看”、“你看”都有两种用法。

情态副词也叫方式词、情状词、描状副词等,如“全力”、“并肩”、“稳步”、“公然”等,用于动词性成分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态等情貌意义。钱如玉[19]的《情态副词研究综述》探讨了情态副词的词类归属、语法特点、小类划分以及情态副词的单位、范围等问题,比较客观、充分地揭示了情态副词的句法语义特点,并对其词类归属做了恰允的评价,以求为该词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统。

总体看来,近五年来,有关情态的研究,对动词关注的较多,副词关注的较少,而对形容词的情态研究几乎没有提及。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之间也存在着分界不清的问题,有哪些共同点,尤其是有哪些差异,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这也是今后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1.3 篇章语法研究

方梅[20]认为篇章语言学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研究,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和对语言产品的影响。近五年来,现代汉语篇章语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最突出的表现是屈承熹先生的 《汉语篇章语法》[21]中文版的问世。该书研究的角度较新,从篇章切入研究汉语语法,认为“句法和篇章之间未必有一条清晰的界限,而是一条逐渐展延的连续统”。[21]尹世超、李龙[22]对其给予了较为中肯的评析,认为该书选择了自下而上从句法问题入手的研究路径,科学合理,严谨有效。书中许多见解富有创建性,具有较大的学术增量,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汉语篇章语法》研究的角度与方法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语法研究为修辞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给修辞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田英华、黄友[23]指出修辞学在当今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瓶颈就在于研究方法的缺失。一些修辞学者提出应该借鉴语法等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很多学者也认为语法与修辞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连续统,沈家煊先生指出语法和修辞应该结合起来,其间没有一条严格的界线,“汉语离开了语用和修辞就很难讲语法,或者没有多少语法可讲。”[24]

1.4 构式语法研究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包括语素、词、半固定和固定的习语和熟语以及抽象的句型,跨语言的多个层次,有关语言的所有的知识可用构式的网络来建构。构式语法对构式的分析采取“所见即所得”的方法,构式不是推导得出的。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世纪初,构式语法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近五年来,仍然是热情不退。不仅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性的论文,而且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句式的专著。

刘丹青[25]指出,关于强调性“连”字句,学界现有的共识只能用来分析、解释典型的“连”字句,而无法解释汉语中越来越多的非典型“连”字句。非典型“连”字句的强调义来自整个构式的表义作用,更具有不可分解性,因而是更典型的构式句。文章同时认为“连”字句的个案研究并不一定引导人们全面认同构式语法理论,指出“成分模式”和构式语法各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程乐乐[26]结合汉语的语言实际,以萧国政提出和创立的“三个世界”理论为参照,分别从“组形”、“释义”和“传息”三个方面,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观察和检视。陈满华[27]探讨了构式的内涵,认为Goldberg界定的“构式”包括了传统语法从语素到句型的各个层级单位,这一点可以从其定义、示例和一再出现的阐释中看出来。构式语法界定的构式范围很广,是对传统的construction概念定义的重大改进,但是并不等于包括所有语言单位。何爱晶、陆敏[28]对构式理论在国外的发展作了简介,指出目前国内所做的有关构式语法的研究多是以Goldberg的理论为基础。该理论主要是以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为背景,结合了Lakoff的有关研究,在批评和借鉴Pinker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由于构式语法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符合中国人的认知心理特征,因此这一理论近年很快在国内流行起来,相关研究很多。我国学者对构式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句式方面,比如潘文的《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多维研究》(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当然,句式只是构式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区分构式义与句式义。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配对,构式义只有一个;而句式具有多义性。比如“把”字句具有处置义,只是它的构式义,但在句式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5 词类研究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类研究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最近五年里,从研究的成果来看,实词则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虚词则以副词为主,和传统的趋势大体一致。这一方面是因为这四类词所代表的事物或意义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使用的频率很高;另一方面,这四类词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很有必要深挖细凿。所不同的是近年来的汉语词类研究既注重对语言事实的描写,更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从方法上来看,用新的理论、从新的角度研究过去很有争议的问题,是近五年来词类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比如沈家煊[29]《关于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一文指出传统的语言类型学按语言的词法特点给语言分类,当代语言类型学按语言的各种句法特点给语言分类。从“语法化”的角度看,语言的词法和句法之间是有联系的,语言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也就有联系。张伯江[30]的《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重点研究了动词的两个最重要的语义范畴——施事与受事,全文贯穿着功能语法学的深刻思想,分析深入细致,观点新颖独特。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以外,近五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在指称、话题、主观化、配价、语序、标记理论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限于篇幅,我们也无法一一评述。

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2.1 存在机械模仿的现象

语法研究也不能闭门造车,盲目排外,我们要“洋为中用”,把国外先进的语法理论和研究成果引进来,不过,“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借鉴,为了解决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问题。但从近年来的研究情况来看,也存在着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现象。比如受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有的主张运用句法制约和语义制约来解释句子成立的条件或句式变换的条件;受功能主义语法学的影响,有的主张运用认知心理、交际功能语言的历史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来解释某些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任何一种有影响的语法学说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借鉴时要取其精华,剔除其不符合汉语实际的部分。我们看到有些文章纯粹照搬国外的东西,甚至全篇文章没有一个汉语的例子,或只有很少的一两个例子,有些文章只是在术语上兜圈子,真正能结合汉语特点的内容却很少。

2.2 理论借鉴较多,本土理论较少

储泽祥的《“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6]根据“十五”期间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成果,认为汉语语法研究已形成三大流派:一是形式—语义语法,代表性人物为邢福义、陆俭明、马庆株、邵敬敏等,他们重视形式与语义的相互验证,注意考察语用对语法的影响,崇尚多角度、多侧面的动态研究思路;二是认知功能语法,如沈家煊以及一批青年研究者,借鉴认知语法和功能语法的理论,重视从句法外因素来观察和分析汉语语法的现象,从认知和功能角度来揭示或解释汉语语法的规律;三是形式语法,如徐烈炯、程工、宁春岩等一批中青年研究者,借鉴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研究汉语问题,不仅队伍有所壮大,而且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关注的成果。形式—语义语法研究是主体,认知功能语法研究十分活跃,形式语法研究明显呈上升势头。从一些青年研究者的成果中可以看出,形式—语义语法研究与认知功能语法研究有融合的趋势。从近五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来看,国内主要借鉴了国外形式语法、功能语法以及认知语法的理论,但是好多文章像贴标签一样,什么流行就一窝蜂地去做什么,结果成果很多,但理论构建较少,就是用新理论重新解释一些过去的东西,甚至是已成定论的说法,为某种理论作广告。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对汉语语法研究也起不到多少效果。

2.3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正从国外理论译介阶段向立足汉语实际的方向发展,很多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力度多大,真正能解决多少问题,到底能走多远等等,都还有待实践与时间的检验。因为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都存在着例外与局限性。陆俭明先生曾在多种场合说过:“没有能包打天下的理论。”比如篇章语法从句法到篇章,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发现了许多新的语言事实和规律;同时,随着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也遇到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但篇章语法主要研究书面语,对口语关注较少,而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篇章语法的成果并不是很多,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

总体来说,近五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语法化、情态、篇章、构式以及词类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章数量众多,研究日益多元化、精细化。但同时也存在着机械模仿、本土理论较少,创新性的成果欠缺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1]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史金生.“又”、“也”的辩驳语气用法及其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5,(4):52-60.

[3]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2):15-22.

[4]陈振宇,朴珉秀.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J].语言科学,2006,(2):3-13.

[5]刘嵚.“我说”的语义演变及其主观化[J].语文研究,2008,(3):18-23.

[6]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9,(5):95-100.

[7]晁瑞.“容易”的词汇化与“容”表“许可”义[J].汉语学习,2007,(1):37-40.

[8]周毕吉.“结果”的语法化历程及语用特点[J].汉语学习,2008,(6):65-72.

[9]刘红妮.非句法结构“算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语言科学,2007,(6):11-21.

[10]钱毓英.“多少”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认知分析[J].语言研究,2007,(3):115-118.

[11]刘锦城,薛扬.“果然”的语法化过程[J].文教资料,2007,(9):76-78.

[12]罗荣华.“万一”的语法化[J].宜春学院学报,2007:74-78.

[13]朱新军.“本来”的语法化[J].焦作大学学报,2008,(1):21-23.

[14]罗耀华,牛利.“再说”的语法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1):73-80.

[15]江蓝生.语法化语音程度的表现[A].吴福祥主编.语法化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0-100.

[16]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1):1-8.

[17]吴福祥.语法化演变的共相与殊相[A].沈家煊,吴福祥,马贝加.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67-306.

[18]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9]钱如玉.情态副词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1):9-12.

[20]方梅.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6):165-172.

[21]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潘文国等译)[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22]尹世超,李龙.汉语篇章语法的新探索——读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汉译本[J].修辞学习,2007,(2):77-79.

[23]田英华,黄友.篇章语法:句法与修辞之间——复旦大学第五届修辞学沙龙研讨综述[J].修辞学习,2007,(2):28-32.

[24]沈家煊.谈谈修辞学的发展取向[J].修辞学习,2008,(2):6-9.

[25]刘丹青.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4):1-12.

[26]程乐乐.关于构式语法“三个世界”的思考[J].长江学术,2006,(4):163-170.

[27]陈满华.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6-11.

[28]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5-139.

[29]沈家煊.关于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J].民族语文,2006,(6):3-9.

[30]张伯江.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

THE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MODERN CHINESE GRAMMAR IN RECENT FIVE YEARS

ZHANG De-sui ZHANG Xue-tao
(Chinese department,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In recent five years, It is in some ways of grammaticalization,mood, discourse, construction and speech that we have achieved tremendous successes in the research on modern chinese grammar.There are a large of papers,And the research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ity and carefully.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still existe some problems which crying out for solutions,for example,repeat by rote,less of local theory,lack of innovative research findings,etc.

modern chinese grammar; overview of research; achievement; shortcoming

H146

A

1672-2868(2010)05-0091-05

2010-06-21

张德岁(1972-),男,安徽萧县人,宿州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学。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构式情态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