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的哲学思想探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

2010-08-15 00:52远,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客体主体英语

任 远,李 爽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从哲学范畴来讲,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对周围现实的改造实现人的需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是由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两个部分构成的。学生的外部活动主要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性活动,如阅读、讨论、练习、交流、制作、实验等,这种具体直观的外部操作可以加速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学生的内部活动主要是指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它是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进行的,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知即认知活动 (智力活动),情指情感活动,意指意志活动。这三种活动各有各的功能,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主体的完整内部心理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统一,二者在学习活动中相互转化,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活动”观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对学生的主体活动加以规范和引导,精心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因此,活动是教育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活动的教育学意义集中表现在活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上。“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原,是人的生命以及人作为个性的发展与形成的源泉。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

教育的关键在于课堂,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提升自我,体现职业生命价值;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不断全面提高素质。因此说,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马克思主义“活动”哲学思想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活动的哲学理解,旨在论述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引者,有义务首先改变现状,积极创设优化发展英语能力的学习情境。积极有效的课堂活动的创建,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它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这一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途径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地;完善自己的专业行为,适应新的教师角色。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活动的理解

1.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

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把人的活动看作是抽象的精神活动。而马克思、恩格思则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在改造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人的活动的科学理论,赋予人的活动以现实客观的、自觉能动的以及社会历史的本质特征。

2.活动是人的本质的显现

马克思认为人的最基本的特质是自由自觉的现实地活动。他把人看作是为实践活动着、能动创造着的主体,这种活动着的主体不由他的自然特性决定,而是由人自身的实践活动所决定。马克思从现实的感性世界和实际活动的人出发来理解与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在肯定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把人作为人看待,承认意识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特征,认为人无论在实践还是在观点上,都把自己和其他人看做有类的、社会本性的动物,并能自觉地意识到这种类的、社会的本质。也就是认为人是一种包含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的实际活动着、发展着的人。

马克思还把活动作为他哲学观的逻辑起点,因为活动是对主客体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这一社会表象最初的、最简单的规定。人的活动是能动的,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而人的活动内涵的丰富性,使人的活动存在多元化的选择,因此,人的活动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对人而言,活动的产生源于人的内部需要。

3.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系统

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人的活动,是在人与外部世界对立两极之间,实现着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黑格尔认为,“中介不是别的,只是运动着的自身同一”。人的活动作为人与外部世界对立两极的中介是活动主体和活动客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环节。它兼有活动主体和活动客体双重特征,既作为客体存在参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又作为主体的延伸参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人的活动作为中介,把物质世界分为人与外部世界两种形态,人的活动的产生是主体和客体分化的标志,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通过对象化的感性活动的中介作用,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化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转变的现实运动形态,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外部世界的对立统一。人在活动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构成了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动态系统。人在活动中,矛盾是通过意识的中介自觉解决,主体通过意识,把客体及其与主体的关系内化于自身其中,使其成为主体自身内在的规定性,并在意识的支配下,自觉地去改造客体,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三、课堂教学活动创建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教师专业化的学术定义已经不少,但它最核心的内容是,具备教师专业资格的教师是不具备教师专业资格的教师所不能代替的。教师专业“化”,这个“化”是一个过程,即教师在他整个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高自我,由不够成熟向成熟过渡,这一过程即教师专业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也应该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以下素质: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丰厚的教育学理论素养;有职业理想和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并且能够把进入更高的境界作为自己修身的自觉追求;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而且有终身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

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这样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专业品质——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动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其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活动的理解,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活动本质。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认识。

1.人的意识的发展起源于活动主体与周围环境 (活动客体或对象)相互作用的活动,人的心理是活动内化的结果。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去接受教师的培养教育,确立的是教师中心和知识本位。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哲学把活动看作是人的意识 (心理)的直接源泉,学生的学习是主体自主活动内化的结果,也就是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在自身的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中主体自己建构的。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是教育者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对知识的认识,树立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让学生自己有充分的机会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自由自觉地相互作用,在自主的活动中建构、内化经验,这绝对不是教师自己活动的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还应善于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通过教师创造性地对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满足学生自主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应该学、在什么地方学等选择性学习的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诸因素中,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处于重要性的地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具备这种开发、整合资源的能力。事实上,教师的职业活动已经由传统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扩充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而不休”,即由过程的“教学相长”变成“教、学、研三位一体”。

2.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是自己在进行自主活动,而且人的活动具有能动性,人的活动可以主体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等为基础,以多姿多彩的沟通内外世界的活动为中介桥梁,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物质世界和社会交往的影响,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中与外界相互作用,在活动中影响和改变外部环境并进而影响和改变主体自身的认知和心理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自己的发展中具有能动性,改变以往教育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把学生作为客体对待的现象,真正站在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的立场,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肯定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师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中介作用和价值。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还受到“情感智商”的制约与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过程的真正动力。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主张围绕学习兴趣组织学生的学习,在成功地探索未知中,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刻苦钻研,并将英语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同时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鼓励性、激励性评价方式,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转入进一步学好英语的新的动机。换言之,教师如果希望学生热爱学习,自己首先必须具有勤勉的从业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敬爱和虔诚。不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体现人生价值的表现形式。教师自己在专业上不断进取、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比空洞的语言说教更有意义。

3.人在活动中的主体规定性,即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不能离开活动的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加以规定,使得人的活动受到主客体条件的限制,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不意味着人可以随心所欲,活动主体的知识、经验、能力以及整个的发展水平都将影响主体的活动水平。而活动客体 (对象)的性质、特点也在制约着主体的活动方式、活动过程以及活动的内化生成物 (人的心理)。在学生的专业培养教育中,应该认识学生对专业教育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阶段,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组织安排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认知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活动环境,教师通过活动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活动客体 (学习材料、活动方式)的影响控制来增进学生的学习经验,但不能超越主客体的规定性。

随着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在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学生从录像中能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如笔者在上The Sounds of the World时,先用PPT播放Ricky Martin唱的The Cup of Life来导入本课话题Music,然后再放6小节音乐: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Rock music,Classical music,Country music,Rap,并要求学生回答:What kinds of music are they?爱好所致,学生能流利地表达观点。同时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难易不同的问题,让程度较差而又喜欢音乐的学生学唱这些英文歌曲,让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听后指出歌曲的subject等。在这样伴随音乐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练习了听力和口语,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活动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一方面主体不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而单独活动,另一方面,活动对象是在历史的背景中成长的,人的活动往往带有时代的特征,主体也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因此人的活动过程也是人接触人类文化、接受社会影响的过程。在教育中,应把学生放在社会大背景下进行教育,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发展过程,也是其社会化的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以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要求,如创建模拟法庭,现场进行演练,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学生也可以自编自演英语话剧,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等等。

课程、课堂和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而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与个性特长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学生这一课程资源的有效作用,课堂将会有无尽的精彩。例如“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是一篇以话剧为背景的篇章阅读,笔者把整堂课设置成一个综合展示的平台,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准备,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自演一出小型英语话剧,学生对此的兴致极高。在编剧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集体智慧及协作能力,不断有智慧的火花迸发而出,其中两个小组展开联想将其设计成前因后果相互关联的系列短剧,情节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在表演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表现出卓越的表演才能,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甚至是对话人物之间的眼神交换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排练。通过这节课综合训练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很多学生也因为表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而更加自信。不难看出,教师的职业态度、在职业中的状态不仅影响他自身教学天赋的发挥,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

四、结束语

确认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不排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指明了基本的努力方向。由于学生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实现发展的,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就必须根据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活动,从而对其学习活动加以有效的规范、科学的组织、正确的引导。没有学生的主体活动,不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所以,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从“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的前提出发,教学设计注重并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焦点”,通过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智能;在教学手段中能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物、简笔画、网络信息和体态语言等促使互动的教学充满活力;教学过程中应提供师生协同学习的机会,教学评价中应开展多元评价以使学生获得成功,发展其智能。

综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的过程,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促进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它关系到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教师专业化对教育者和受教者都有巨大的影响,不但有利于使老师保持危机意识,同样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创新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以提高人类自身素质、推动社会的进步。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2]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3]胡维芳.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

[4]梁中贤.美国外语教师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6).

[5]林楠.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9(18).

[6]任庆梅.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6(6).

猜你喜欢
客体主体英语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读英语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酷酷英语林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