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08-15 00:45镇鑫羽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生

舒 心, 镇鑫羽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舒 心, 镇鑫羽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论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高校、家庭、用人单位、学生自身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对策。

大学生; 就业; 对策; 研究

一、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2007年,由美国房地产泡沫时期贷款业务创新埋下导火索,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从而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下,世界范围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由此,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一过程继续,将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也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基于这些因素,诸多企业削减甚至取消了原本的招聘计划。

2003年扩招以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跳跃式地增长,就业率由2004年的73%降到2009年的63%①。就业市场在受创的情况下,短期内无法完全消化应届毕业生,从而造成就业形势极不乐观,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会科学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大学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的人数达到150万人。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供大于求的人才总体状况

大学生就业是首要的社会问题,解决不好可能导致旧的矛盾扩大,从而产生新的矛盾,继而推动着潜在的矛盾。连续10余年的扩招,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多,一时间打破旧的供求平衡,在未解决这种平衡之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持久地存在下去。社会就业岗位的剩余并不足以供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在此问题上面临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这一问题最主要的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所导致的需求不足。社会上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相互之间是挑剔的,雇佣者希望得到优秀的毕业生,而被雇佣者希望找到有实力的单位,尽管他们的需求规模并不会因此增加,总量矛盾也并不能因此得到改善。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总量矛盾就是供求不平衡的矛盾,解决此矛盾才是在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不够

在大学的教育结构上,一方面存在学校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高校在学科设置上更多的是以原有的模式进行招生,较少去参照社会的需求,在这种封闭的状态下,学校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导致高校对市场需求的灵敏度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未能及时调整,致使学生未就业就先失业。另一方面是教育层次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从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博士生供不应求,研究生基本持平,本科生供大于求,出现层次结构的失衡。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说现在的毕业生已经不被社会所需,而是在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加上社会对人才需求增长缓慢,而毕业生的供给又随着高校大幅度扩招急剧增加,很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更加挑剔,出现非研究生不用的现象,使得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用人单位存在的用人观念问题

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设立较高的学历门槛,单纯地依学历高低为判断依据,过分注重文凭。较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是客观地与实际岗位需求进行对接,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甚至用人单位还有名校情结,不太考虑个人能力,明确指出“名校毕业生优先录取”。再者,用人单位没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不适合这个工作岗位的人走不了,而单位需要的人才又进不来。在招聘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上岗就能给企业带来变化,而经验不足是应届大学生最大的劣势,往往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为自己所用。有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因考虑女性的生理、婚姻、生育等不愿招收女大学生,有的还存在生源地域歧视,非本地户口的一律不用,这导致了很多优秀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智慧。

(四)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就业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

二是择业动机趋利性较强。部分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还停留在非大城市不留、非国有制单位不去的思想,过高估价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分注重自身利益的实现,特别注重眼前的工资收入、住房福利待遇,而不去考虑长远的职业前景和提升空间,选择目标也仅仅定向于大城市、大企业,表现出来的是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三是核心竞争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更侧重于竞争力,通过就业这一社会的检验就会发现。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沟通能力不强,团队合作精神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没有积极良好的心态等。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供求平衡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以经济发展拉动市场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此外,政府应积极地向企业和社会购买岗位,增加岗位的供应量。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就是提高就业率,中小企业一旦稳定下来,就能吸纳大量动态的就业人员,即使中小企业没太大的利润,只要能给工人发工资,就等于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样也极大地缓冲了就业压力。

2.完善并落实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政策

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很多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的优惠政策,各省市政府也为此制定了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办法来调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流向和流量,做到真真切切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条件,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3.适时做好调控,实现供求平衡

各级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适时做好供求调控,并以此导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政府还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减少区域间经济不平衡,使大学生合理地流入。

(二)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和消除大学生遭受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能帮助大学生抛弃旧的思想观念,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择业观。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入学动机教育和入学指导教育,教育学生摒弃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摒弃一个职业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就业风险意识,树立灵活就业、多元化、多渠道就业观,在择业中应从一次就业到多次就业,从单一就业到多渠道就业,淡化专业对口。

2.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高质量人才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断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更新知识内容,保证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时要从教学改革入手,变知识传授为思维启发,教学生学会学习,以学习改革为突破口,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习实践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总之,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紧贴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学生。

3.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生涯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所有层面和所有环节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优化他们的择业创业观念。从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在各年级开设相应的生涯指导,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定位。还可以设计以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和课程设置进行教学。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1.让家庭教育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从小给孩子灌输一种自力更生的思想,让他们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努力。此外,父母要抛弃那种要求孩子留在大城市、留在自己身边的想法,改变原有的就业观念,鼓励孩子去基层接受锻炼,让他们学会吃苦。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孩子在求职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宽容,诚信面试。

2.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现在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状况让很多用人单位有这样的感觉:能力强却过于浮躁,敢于创新却有些自负,视野开阔却目光短浅,理想很美好却不肯从基层做起。针对这些现象,父母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孩子要养成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摒弃被动的依赖、等待的就业观,代之以主动性的自主、竞争的就业观,树立自强、自立的就业思想。教导孩子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要太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

(四)用人单位加强与高校合作,做好选才用才

1.用人单位应结合实际,切勿大材小用

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应该从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招聘录用合适的人才,并能够人尽其才,避免由盲目攀比带来的人才积压和浪费现象。要改变唯学位论、经验论,摒弃用人歧视,遵守相应的劳动法规,诚信招聘员工。根据单位规模、发展情况、岗位实际,制定合理的选择标准,结合实际给予大学生合理的薪酬。

2.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合作

单位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加往来和产学研的结合,与高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立教学内容,还可以让本单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授课。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师的实践结合起来,从中找到差距,进而去完善这方面的能力。单位还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岗位,以供学生进行实习。由此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范围和数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缩短进入岗位后的磨合期,为国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五)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树立自救意识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需要树立自救意识,不能单单依靠家长为自己找关系,依靠学校推荐。要认清现在的就业形势,客观地分析自我,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调整就业观念和就业意愿,可以尝试着“骑驴找马”,转变自己特有的一些专业偏好。要尽早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加强自身的就业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就业,如信息收集、主动联系单位、掌握面试技巧等。

2.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扭转就业困难的关键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自己能力的培养和持续的努力为今后找出路。现在的企业招聘员工不希望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新人,所以大学期间除了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还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企业强调团队精神,所以大学生平时要注重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注重沟通技巧,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3.摆正心态,科学定位

在求职的过程中要摆正心态,冷静分析自我。在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时,不要急着去应聘。应聘时也不要被单位开出的经验要求、高学历要求所吓倒,因为真正对大学生开出这样条件的招聘单位毕竟是少数,有能力胜任这个岗位才是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科学定位,脚踏实地,从培养自己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着手,一步一步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在应聘中处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根据教育部门统计数据以及新华网数据整理.

[1] 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

[2] 姜尔岚.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6,(5).

[3] 姜尔岚,吴成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 盛正朝,刘喆.大学生就业,你缺少了什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8).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 ts’Em p loym en tD ifficu ltiesand Coun term easures

SHU X in,ZHEN X in-yu
(Chongqing Jiao tong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Severe situationsof co llege students’emp loym ent are introduced.The difficu lties of emp loym ent are analyzed.Five specific strategiesare put fo rw ard to p romo te co llege studen ts’em p loym en t,nam ely,governm ent,co llege,fam ily,em p loym entunits and students them selves.

co llege student;emp loym ent;counterm easure;study

F241.4

A

1674-0297(2010)04-0100-03

(责任编辑:张 璠)

2010-06-10

舒 心(1984-),女,湖北咸宁人,重庆交通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