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来提·热合买提 刘 健 布阿吉·米吉提
(1,2,3.喀什师范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6)
浅谈社会转型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居来提·热合买提1刘 健2布阿吉·米吉提3
(1,2,3.喀什师范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6)
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成为世界潮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这两种潮流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多元价值理念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本文基于社会转型理论,从社会转型过程中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的视角,探讨了上述变化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
社会转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社会转型,从各个方面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教育理念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到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伴随着这种社会变革发生了变化。本文以社会转型作为基本的时间界定,以社会转型理论为指导,探究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革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所带来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分化重组、递升跃迁的历史运动,是整个社会由僵滞走向变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过程。伴随改革开放而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理念,
多元理念逐渐成为人们的主流价值取向。在校大学生,作为具有前瞻性思想意识的主要群体,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多元嬗变,最先成为社会转型中多元价值理念的接受者和主要传播者。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发达地区的高校,也开始影响到边疆地区的高校。新疆各高校的大学生中也显示出多元价值嬗变的趋势。
现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处理、生活方式上都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由单一选择转向多元选择,封闭学习转向社会实践,外在依附转向自主独立,人际沟通转向网络沟通,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积累知识转向培养能力;在人际交往方面越来越重视合作,交往心理日益主动、开放,同学关系呈现亲情化趋势,师生关系期待平等互动、热衷社会实践、主张网络交往;在生活方式方面积极健康,学习态度积极,学习方式多样化。随着高校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网络的普及等条件的改善,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视野进一步拓宽,爱好广泛,内容丰富,恋爱观整体比较理性,表现出开放性、实用性和多样性等特征。目前新疆民族地区,从历史上遗留下来很多制约因素及社会的封闭性,使现代社会特征还没有完全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但是当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处于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转型加速期,这对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对大学生带来价值选择的困难性
由于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及社会成员间利益的差别,在等价交换原则以及维护民主、自由、竞争等基本思想观念的前提下,单一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不可能的,也无法运用社会的多种控制来实现价值观念的高度一致。同时,在向世界开放的条件下,西方的价值观念也随之进入了我们的国门,对思维活跃,喜好趋新,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容易认同的大学生来说,也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价值多元存在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必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1]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所处环境的社会利益关系、社会上对个人发展的机会、以及社会生活和地位的变化等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基本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改革开放 30年以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受最深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他们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充满信心。但是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积累的新的文化冲突,也给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已经带来了困难。因为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变迁,是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转变会愈加明显,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负面影响。
(二)对民主与法制的片面性理解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多元化的政治观念
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要求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要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治意识,按照规则行事。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从普通公民到在校大学生,人们的法治意识都有了空前的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传统道德观念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力明显减弱,这是伦理型社会向法制型社会转型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取向转型的最主要特征。同时,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民主观念与民主意识,不论对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还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都愿意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2]但是对民主与法治认识的片面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个人主体意识,盲目崇拜西方的法律体系与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受到此种观念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学生对西方制度的盲目崇拜与向往带来的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的降低,以及对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怀疑与否定,部分大学生还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除了受到上述错误观念的影响之外,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境外反华势力、西方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劣势,以民主和法制为幌子,打着“民族自决”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号,利用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宗教的特殊性,诱惑少数民族学生做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一直有人参与非法组织、从事非法宗教活动,极少数的学生屡教不改,毁掉了自己的美好前途。乌鲁木齐市“7·5”事件中,已发现有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其中。这些都充分证明,多元化的政治观念和对法律的片面理解对大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主体意识的增强对大学生带来人格塑造的偏离性
首先,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高等教育也在大众化背景下从扩招开始一步步走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弹性学分制”、“后勤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自由开放、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会审视社会、认识自我,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他们不盲从、不附众,而是以一种批判、审视的态度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来看待,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自觉自为意识。[3]其次,西方各种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入也大大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人格塑造及理想追求上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偏离了社会需求。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思想上主要强调人们必须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强调整体力量,影响了个人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大学校园中一时间出现了一股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潮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实现自我。于是强调“自我”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一个主题,但是由于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集体主义思想淡化、个人主义抬头、人生观发生变化。
(四)竞争意识的增强让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也处处体现着竞争。从当学生干部到奖学金的评定,都需要竞争,就业的竞争就更加激烈。在这样一种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已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主体意识与竞争意识的不断强化,使他们更加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增强。[4]改革开放中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使许多人震惊、迷茫、焦虑、躁动不安,而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最敏感的细胞,受冲击之大,可想而知。东西方文化碰撞、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变化等原因,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尤其是大学生,面对着更加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就业竞争,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的重要因素。
(五)严峻的就业形势亟待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在社会转型期,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桎梏被打破,各种观点、思想在社会上共存,并通过传播媒介流行于世。解放思想对传统社会而言,它主张社会结构的变迁,要求开拓创新的精神。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使大学生拓宽了视野,他们比以前的大学生思想更为解放,很少受到传统观念或传统思维模式的羁绊,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高校中的反映是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
与高校学生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是就业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整个社会就业方式的时代特征,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特征。面对我国高校扩招以及国家在改革进程中的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此外,当前市场在配置大学生就业方面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如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面对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预测未来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唯一的对应之策就是“以变应变”。谁越能改变,便越能适应环境,拥有竞争能力;变化得越快,越能主宰自我,拥有领先的竞争地位。因而,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转型,尤其是适应转型期的特殊社会形式下产生的各种就业问题,是当今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区域分化、阶层分化、组织分化、社会组织结构的分化、利益的分化、观念分化,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了上述影响。同时,通过社会转型影响下的高等学校教师、高等学校本身的发展与转型,也影响了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变革。
(一)社会转型对新疆高等学校教师的影响
群体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之一,是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的产物。当前,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态势。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改变着社会的人际关系,交往规范和行为方式。社会的这种迅速变迁要求教师和教师群体做出顺向反应,以教师群体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和文化相协调。因此,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教师与教师群体的生活文化环境具有了更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其社会适应的难度剧增,因而教师群体的动力机制就愈显其重要了。[5]近年来,在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中,采取了许多强化竞争意识,发挥竞争激励效应措施,如部分学校实行的教师聘任制,挂牌授课制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体制不够完善,缺少完备的竞争机制,以至于很难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当今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了许多要求,在我国,教师的职业角色更加复杂多样,不但面临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面临自身专业发展、心理安全感不足、人际关系敏感脆弱等各方面的压力。众多的职业角色加重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新疆,高校教师还承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任务。社会转型对教师产生的上述影响,通过教师的课堂教育,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社会转型对新疆高等学校的影响
社会转型既给大学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给大学提供了严峻的挑战。将大学发展置于社会转型的总体背景下,可以发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社会转型往往会改变大学的传统走向,对大学发展的传统理念提出许多新的挑战,社会转型愈复杂,大学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加严峻。体现这种挑战的一个明显事例是,伴随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双向择业,使学生的就业由先前的进入大学就拿到就业“门票”转变为学校、学生和家庭共同去承担的任务。随之,学校、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如何转型,如何发展,如何面对社会的利益诱惑,以何种理念来指导我们的高等教育?在这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推动之下,新疆高校和其他地区的高校都在自然和不自然地悄悄适应着转型。高校的转型,其根本的方面是办学理念、办学方式的转型,这种转型将会直接通过高校在其内部推行的各种教学改革,体现到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去。进而,社会转型引起高校转型,高校自身转型又带来高校教育转型,最后转型又间接影响着大学生这一受教育群体的转型。
摆在新疆高校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社会转型中明确自己的位置?高校应该是一个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特殊部门。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新疆高校定位的首要出发点。新疆高等教育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各地区之间必然出现发展的不平衡,有些地区走向繁荣,而有些区域则坠入衰退的低谷。这种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对大学发展的数量、规模、类型、层次、培养规格等诸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以及其培养的众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该区域的转型发展有着极其特殊的影响。
现代社会学校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主要承担者,它不仅是现代社会个体通往社会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大学生个体获得和发展社会性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校中的学生是在一种半超越现实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生只有通过书本和各种媒介了解社会,这样不免对社会期望过高,对社会产生的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对走上社会后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思想准备不足。[6]因此,要加大对转型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以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G641
A
1671-6469(2010)03-0089-04
2010-03-30
2007年度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07KSB004)
居来提·热合买提(1967-),男,维吾尔族,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1][6]吕健.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集群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08.
[2][3][4][5]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96,101,102,103.
(责任编辑: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