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2010-08-15 00:43
关键词:价值体系村官核心

张 敏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张 敏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农村青年干部的培养需要在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方面双管齐下。在思想品质的培养方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在业务素质培养方面应该使农村合作组织成为青年干部成长的基地。大学生村官绝非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治本之策。农村基层支部与农村合作组织联动共同培养人才是当前条件下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适合途径。

新农村;人才选育;农村合作组织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一个好的带头人,而农村的现实状况是具有现代化知识和过硬政治素质的年轻干部奇缺。有鉴于此,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办法解决农村的人才问题,其中,选任大学生村官这一办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于这些大学生村官给予厚望,希望能够以此解决农村的人才短缺问题。但目前广大农村的现实状况决定了选派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的人才短缺治标不治本。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农村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需要在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方面双管齐下。在思想品质的培养方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在业务素质培养方面应该积极创建农村经济协会,使其成为青年干部成长的基地。大学生村官绝非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治本之策,支部与农村合作组织联动共同培养人才是当前条件下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适合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要解决农村的人才短缺问题,首先必须清楚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之中血缘、家族等传统因素仍然起着重要的影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彻底改变,这是当前农村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要想在乡村社会有所作为,首先必须具有威望。必须融入乡村社会成为其中有机的一分子,并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而这种威望绝非在短时期内形成。其次还必须有能力。这里讲的能力不仅是指专业技能,更主要的是指领导才能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就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而言,谋发展奔小康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领导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要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长期规划。对于一名乡村的领导者而言,作村官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重要的是一种荣誉,是父老乡亲的信任,是自己一生的事业。对于一名成功的村官而言,村官就是村官,它不是一块达到其它目的的敲门砖。大学生村官们的理想与中国农村的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不可否认,如果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一块发展的沃土,那么大学生村官就是洒在这块沃土上的良种。大学生们就素质而言从总体上讲是良种,但能否发芽并茁壮成长还要看它能否适合那一方水土。就目前农村的状况而言,相当多数的大学生村官恐怕会水土不服。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些大学生村官。实事求是地讲,就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而言,到农村去当村官对决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而言绝非首选。总体而言,大学生去做村官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就业的压力。大学连年扩招,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甚至有些大学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所以不排除有人将当村官作为迈向社会的权宜之计。另一原因是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胸怀大志,想要得到一片施展才智的舞台。对于这部分人要从两方面分析。一部分人希望在农村基层取得一定成绩后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将作村官作为进身之阶。另一部分则是对于家乡怀着深厚的感情,希望能够在农村带领乡亲致富,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不能简单地以高尚与否对上述三种人做道德上的评判。

对于将作村官作为权宜之计的同学而言,他们恐怕主要的精力不可能放在农村的发展上。在作村官的同时,他们主要关注于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他们的真实心理写照。对于试图将作村官作为自己进身之阶的同学而言,他们急于在短期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旦目的不能达到,心灰意冷、另谋他途是他们真实的心理写照。对于试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同学而言,成则带领全村共奔小康,败则独善其身欣然让贤,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他们在大学生村官中到底能占多大的比例呢?恐怕我们不能做过于乐观的估计。

当前中国农村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村官绝非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治本之策。更何况大学生村官们还面临着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个人问题怎么解决?况且如果不能在农村事业有成,真的能在农村做一辈子农民吗?中国的农村幅员广阔,情况也千差万别。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以运动的方式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运动留给我们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历史已经证明,好的村官是在乡村的沃土中自己长出来的,是在农村生活中经风雨见世面磨练出来的。吴仁宝、史来贺等人的经历就是中国村官的活教材。不可否认,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村官的素质也急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村人才的素质取决于后备人才的厚度。解决农村的人才短缺问题同样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创造条件,让乡土人才自己成长起来,才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治本之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已经有大批大学生回乡创业,还有大批外出务工青年带着资金和技术回乡发展。他们才是农村人才真正的后备军。但是乡土人才与合格农村干部的标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合格的农村干部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农村青年干部的培养首先是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培养。社会主义的属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涵,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仅仅有本领带领村民致富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农村的干部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它涵盖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多重内涵。农村干部的培养必须以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当代中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全面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它的核心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构成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是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村干部所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懈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就是使广大的基层支部成为建设实践的掌舵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锐意进取,自立自强。在艰苦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果没有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和奋斗精神,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只能是空中楼阁。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反作用于物质,而且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定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广大农村干部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体上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从天上掉下来。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建设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干部不仅是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必须牢牢把握农村发展的政治方向。只有真正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政治素质的新型农民干部,继而形成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新农村才会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大学校,才会成为新型人才成长成才的基地。

除政治素质之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村民致富同样是农村青年干部必须具备的本领。时势造英雄,人才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当前中国农村人才产生和发展的载体是什么呢?在中国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的农村合作组织正是农村各类人才成长的基地。农村合作组织是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它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目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实行资金、技术、生产、供销等互助合作的新型技术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组织以其独特的性质、宗旨、功能和优势,在带领农民发展商品经济,摆脱贫困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在农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中显示着强大生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而农村合作组织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一些经营好的农村合作组织从形式到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农业现代化的雏型。

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呼唤现代化的农村人才。在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一批乡土人才应运而生,他们应该称为农村的后备干部。农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的战斗堡垒,关乎党的大政方针的最终贯彻落实。在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农村基层支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农村的基层党支部必须与农村经济协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这个互动机制中,党支部首要的工作是选材。农村合作组织是现成的赛马场,党支部首先应该将其中的佼佼者选拔出来,建立起后备人才的梯队。党支部的第二项工作是育才。一个专业经济协会的领导者的素质与一名合格的乡村基层政权的领导者的要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支部首先要提高这些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使他们从一名乡村人才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支部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干部统筹全局的能力,同时给他们在乡村政治生活中展露头脚的机会,以提高其在村民中的威信。党支部的第三步工作是评才。通过考察评估这些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通过民主的程序将其中的合格者吸收进领导班子重点培养。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效地选拔和培养农村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有人才,而无废才。对于生活在乡村的青年而言,即使落选也不会像落选的大学生村官那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乡村原本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一展身手的舞台。支部与农业经济协会联动培养人才与选派大学生村官两种模式相比较,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离开党的政治领导。只有基层的农村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带头人和模范,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从蓝图变为现实。只有广大基层的党员干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真正体现出其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只有顺应中国农村人才的特点和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继而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选拔和成长的规律以及中国农村的现状决定了选派大学生村官绝非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治本之策。在现有的条件下,农村基层党支部与农村合作组织联动共同培养乡土人才是解决当前农村人才短缺的适合途径。必须着力培养农村合作组织,将农村合作组织发展为农村人才的蓄水池。同时通过党支部与协会的互动,形成乡村管理层和经济协会专业人才之间的良性流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人才的源泉充分涌流,继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将相马变为赛马,将从上面选派人才转变为从乡村选拔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村官选得出、信得过、留得住、用得着,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的建设者和领头雁。

[1]胡锦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新闻网,2007-10-24.

[2]秋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6,(24).

[3]《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论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2006-12-20.

张敏(1973-),女,博士,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村官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唱村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