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明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2)
论俄罗斯经济危机
——生成原因·复杂影响·前景预测
陈新明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2)
2008年金融海啸来势迅猛,迅速演变成为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俄罗斯作为“金砖四国”成员亦不能幸免,而且在这个梯队中危机程度最为严重。俄罗斯经济危机源自结构性缺陷,经济危机不仅带来直接冲击、产生间接影响,还对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要走出危机亦面临艰巨任务,既要仰仗世界经济复苏的带动,更要调整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
俄罗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危机;结构性缺陷;发展模式
2008年在世界经济和俄罗斯经济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上半年俄罗斯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还对经济高涨充满信心,下半年就出现经济萎缩。年初几个月,当危机在欧洲国家蔓延之时,“金砖四国”仍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当时出现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可以充当遏制危机并能将发达国家从衰退中解救出来的“引擎”。而到八九月份,人们看到金融危机已蔓延到实体经济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许多国家经济前景暗淡。俄罗斯2008年冰火两重天的戏剧性变化尤为突出,上半年出口产品价格持续走高,金融市场有大量廉价资金,下半年出口产品价格就不断走低,廉价金融资源消失。危机降临俄罗斯。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有两个特点。一是危机波及面广。而且危机在最近十年来经济增长越是明显的地方,表现得越是严重,包括俄罗斯内部经济形势也是如此,在经济高涨的地方,危机表现得更加严重,而在那些不景气地区几乎感觉不到变化。二是危机具有创新特点。近些年人们强调创新,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异常活跃,新产品、新工具、新方法不断涌现并快速扩散,加之政府对金融创新缺少有效监督,有毒资产日益膨胀,最终危及银行体系安全。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俄罗斯经济危机的生成可归结为以下三组因素的共同作用。
第一,受美国经济危机的拖累。在讨论目前危机原因时,俄罗斯时常批评美国不适当的预算货币政策,的确,美国对目前世界经济危机难辞其咎。2001年以来,在美国经济保持增长的条件下,美国政府继续增加预算赤字,而没有回归到克林顿执政时期的预算盈余政策。这突出地反映在美国长期保持低利率政策上,甚至在经济高涨时期亦是如此。这种做法导致人为地刺激经济增长,借债消费,并带动许多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增长快速扩张,而经济过热问题被置之脑后。①也正是按照这种逻辑,俄罗斯政府提出了十年内GDP翻番任务,主要是追求数量翻番,依靠资金的大量流入,扩大能源原料出口,而不是谋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第二,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出现重要变化。一是随着全球化广度与深度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19~20世纪之交的增长模式:如果说一百年前资本从中心地区(发达国家)向边缘地区运动,那么现在新兴市场国家则成为储蓄中心,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是主要消费者。[1]最近十年来,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美国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都保持高增长,人们认为这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固基础。这种增长模式意味着,主要消费者——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波动,主要生产者——新兴市场国家也会出现经济波动。二是在最近二十年,整个商业功能出现重要变化,追求虚拟资本增值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投资者更关心这个指标,并以此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价值取向与提高生产率发生矛盾,为了出具更好的报表就需要吸纳、融合资产,资产总量增加才会促进虚拟资本增值。俄罗斯也深受其影响,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仍保留了许多陈旧过时、无效益的资产。
第三,经济危机在俄罗斯迅速蔓延,还有其自身的原因,就是俄罗斯经济体存在结构性缺陷。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形势、预算盈余、消费与就业都过度依赖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价格走势。据2008年上半年统计,能源原料产品出口份额达到70.5%。[2]当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带动出口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价格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就跟着高涨。
近些年,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仰仗出口业务。例如政府预算盈余持续增加,国家开支增加(包括国家订货),国有部门工资增加,私有部门也紧随其后。2005~2007年,俄罗斯预算收入每年增加分别为50%、22.5%、24%;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加20%~25%。这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增长,并带动服务业发展。同期出口及服务业和个人消费每年增长20%~30%,增速远超过GDP的增长幅度。国有经济部门在2005~2007年工资每年增加分别为39%、23%、26%(其中,工业领域工资增加分别为23%、21%、27%;服务业工资增加分别为36%、26%、28%)。可是同期劳动生产率增长每年仅为5%,大大低于工资收入增速。实际上,大量出口收入通过国家增加支出和企业增加生产成本的方式进行了重新分配。这种建立在出口基础上的消费模式和增长方式必然会受到外部市场变化的影响,不具有可持续性。
同时,近年来因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好,其标志是双盈余(预算盈余和国际收支盈余),有大量外资进入俄罗斯,经济部门外债数量急剧增加,至2008年 10月1日仅私有部门外债就高达4980亿美元。[3]问题是这类外债期限很短(大约3年),当抵押品市场价格走低时,国外债权人就会要求提前还债。大量外债主要用于资本集中和富集、促进消费、发展与出口相关的基础设施,但受到技术工艺等因素制约,自然资源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开发,其收益难以偿还目前的外债。未来三年内,俄罗斯必须偿还外债的本金约为5000亿美元,另加8%~9%的利息,外债总量约为6200亿美元(这是官方确认的)。仅私有部门2009年底就需偿还外债1160亿美元,大约是2008年出口总量的1/4。
这样在国际市场上,能源原料产品价格下跌,廉价金融资源消失后,俄罗斯就陷入危机之中。
俄罗斯高层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估计明显不足,即使到2008年9月中旬,普京在接受《费加罗报》采访时还说,美欧受累于次贷危机和流动性不足,俄罗斯既没有次贷危机,也没有流动性紧缺,今后也不会有。因为俄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高水平,而且他们对经济领域认识清醒。
但是实际情形却要严重复杂得多。我们讨论三个层面问题,一是经济危机造成的直接冲击,即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二是经济危机带来的间接影响,即俄罗斯2020年发展战略有落空的危险;三是经济危机对俄罗斯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应该看到,世界经济危机给所有这些年表现更出色的国家带来了明显的冲击和影响,受影响的国家有足够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早日走出危机。
第一,经济危机带来的直接冲击。从时间上看,2008年是俄经济形势最复杂的年份,上半年经济形势看好,下半年急转而下;2009年是俄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从范围上看,危机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直接冲击虚拟经济,还冲击实体经济,从而影响社会领域。
其一,对虚拟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行情恶化,对俄罗斯金融市场造成直接冲击。一是股市率先下跌。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在2008年5月突破历史高位后不断走低,从2008年5月至10月俄罗斯股票市场市值蒸发2/3,跌幅约70%。二是汇市受到冲击。俄罗斯银行间外汇交易所(MICEX)2008年10月17日交易量达到创纪录的194.6亿美元,其中105亿是外汇交易,美元交易超过60亿。俄央行为捍卫本币汇价和阻止资金外逃,一度抛售美元干预市场,造成外汇储备急速减少。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外汇储备最高峰值接近6000亿美元,但在短短的3个月损失1120亿美元,仅剩4850亿美元,俄央行不得不决定放弃干预,在11月11日宣布将本币汇率交易区间放宽1%,暗示政府允许本币贬值。三是本币贬值。2009年1月本币对美元开始贬值,据俄官方统计,2009年起本币已贬值约30%。俄央行表示,誓将本币对美元汇率控制在1美元兑换26~41卢布之间。四是银行资产缩水,清偿能力不足。外汇储备减少和本币贬值,造成银行流动资金紧张,这是俄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虚拟经济形势恶化,立即传导至实体经济。
其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是石油出口收入减少。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对俄经济影响至关重要,2008年7月11日国际市场油价升至每桶147.27美元历史新高,此后一路走低,进入12月油价逼近每桶40美元。油价波动直接影响俄财政收入。据测算,油价每桶70美元时俄罗斯才能维持预算平衡,每桶石油下降1美元,俄财政收入就缩水20亿美元,一旦油价回落至50美元,甚至更低,俄将陷入全面困境。二是整体经济形势恶化。2008年俄GDP增长6%,低于早先预期的7.8%,更低于2007年8.1%,增长率呈递减趋势,第一季度增长8.5%,第四季度仅增长1.1%。危机迫使政府重新审视2009~2010年经济预测,2008年11月俄财长库德林出席圣保罗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时表示,受全球经济减速影响,2009年俄经济增长率将从此前预测的5.5%降至3.5%,2010年GDP增长不会超过3%。2009年1月库德林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2009年俄经济增长可能在0~2%之间。三是工业生产下降,几乎覆盖所有工业生产领域。2008年工业生产实际增长2.1%,7~12月工业生产累计下降19.7%。2008年11月起,工业生产迅速下降,当月国内工业增加值比10月份下降10.8%,比2007年同期下降8.7%。其中加工业下降最明显,11月比10月下降15.3%,比2007年同期下降10.3%。建筑业、汽车制造、有色和黑色金属、农工综合体也受到较大影响。
其三,对社会领域的影响。经济危机导致居民收入减少,开支增加,失业增加,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2008年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与前一年大致持平,但在11~12月则下降11.8%。2008年12月,平均工资下降4.6%,欠薪数额增加75.2%,食品价格2008年上涨10%~20%。2009年1月,房租水电燃气上涨25%~30%,公交上涨15%~20%。失业对居民威胁最大,据俄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0月底俄就业人口为7620万,占全部人口的53%,而失业人口增加1.7%,当月失业人数增加7.6万人,总数达462.4万人,失业率为5.3%,失业人口增速创5年来新高,同比增长108.7%。同年10月份有1000多家企业计划裁员,总数为4.6万人。据俄政府估计,实际裁员的企业数要比公开的多出4倍,失业率呈增加趋势。统计显示,俄失业率2009年3月份升至10%(同期美国失业率为8.1%),失业率达到8年来最高,同比增加34%。俄失业者已达到750万。仅2009年一季度新增失业人数就达217.7万人,其中190万人得到失业救济。
第二,经济危机带来的间接影响,即俄罗斯2020年发展战略有落空的危险。这次危机彻底打乱了俄罗斯的战略部署,它的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俄领导人预测,经济危机将持续三年,2009年是俄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和2011年将是萧条年。这样一来俄罗斯2020年发展战略所规划的目标有落空的危险,俄罗斯重新崛起势头必将受挫,致力于创新经济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也将放慢。
2008年2月普京主持制定的《俄罗斯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构想》是一个强国富民计划,其宏伟抱负是从经济规模衡量,使俄罗斯回归世界经济强国行列,成为世界前五强。根据构想,2020年GDP将比2007年增长1.3倍,年通胀率降到3%以下;在2009~2020年石油平均价格为99美元/桶的情况下,名义GDP将从2008年预计的1.8万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6.5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将从2007年1.39万美元增加到2020年3万美元,赶上西欧国家经济生活水平。[4]可是从目前看,没有任何一项经济指标能够满足“普京计划”所设定的条件。
“发展战略”实施受阻,俄罗斯重新崛起势头会受挫。据俄政府预测,2009年名义GDP为41.477万亿卢布,按全年1美元兑换35.1卢布平均汇率计算,合计1.181万亿美元,远低于2007年预计的2.016万亿美元。因此,俄罗斯可能被加拿大、巴西、印度和韩国超过,而被挤出世界十大经济体行列,并极有可能被甩出“金砖四国”这个发展最快的经济集团行列。
第三,经济危机对俄罗斯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一方面,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现有发展模式的缺陷及弊病,并为克服它们提供了机遇;但另一方面,要在短时间内完全得到克服,并创建新模式取代旧模式也不现实。因此,此次危机对俄罗斯这类新兴市场国家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是个考验。
近些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表现出色,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上获有“金砖四国”、“展望五国”、“新钻十一国”等褒奖性称谓,但鉴于历史与现实、国际经济秩序与国内条件等复杂原因,一般而言,新兴市场国家在技术上和市场上过分依赖西方发达国家,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弱,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也普遍不强。
新兴市场国家选择发展模式,主要取决于本国资源禀赋、现有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与素质,政府的政策导向只是发挥次要的辅助的作用。但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即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对现有模式进行调整。“金砖四国”发展模式各有特色,各有其经济合理性。俄罗斯由于人口偏少,资源丰富,原有产业结构偏重于生产资料部门,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能源资源支撑。
俄罗斯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政府有意设计安排的,而是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的特定条件下自然形成的。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是必需的。普京在担任俄罗斯总统时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病和风险,在2006年和2007年的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改变发展模式的任务。[5]在《2020年发展战略》中还特别强调,从资源型经济转向创新型经济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战略方针。应该说俄罗斯领导人对这个问题是有认识的,只是前些年由于能源资源出口产品旺盛,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以及社会福利的普遍提高,所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的任务没有得到落实。
从客观上看,经济危机为俄罗斯实施这一任务提供了机遇。但是,俄罗斯能否利用经济危机的压力改善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的确是一种严峻考验。近些年受出口产品价格走高的影响,俄罗斯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虚高,已超出实际经济水平,当危机袭来时,经济被迫“硬着陆”,回归到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其实俄罗斯人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是自然因果关系。
2008年9月15日,美国大型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由此揭开序幕。全世界的银行家们都意识到,如果像雷曼兄弟这样的银行都会破产,那就没有谁会更安全。于是银行家们捂紧钱袋子,拒绝发放贷款,全球经济活动陷入困境。人们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做出各种预测,有人认为会呈U型、V型,也有人认为会呈W型,还有人担心世界经济走势会呈L型,即出现漫长的增长乏力或无增长时期。可是最后一种情形并未出现,2009年9月10日,在中国大连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当决策者和专家们聚集在一起评估经济形势时,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根据2009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表现,亚洲已率先走出了衰退,该地区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衰退期间继续富有活力;发达国家中日本、德国和法国在第二季度走出了衰退,美国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俄罗斯抵抗危机的能力明显比“八国集团”和“金砖四国”中的其他国家都要弱。
经济危机对俄罗斯影响很大,俄罗斯国内外人士对今后俄经济发展预测显示,其经济前景是严峻的,俄罗斯2009年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对俄罗斯经济前景的看法最悲观,认为2009年俄经济将下降7.5%。世界银行专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9年俄罗斯经济将下滑6%,2009年6月份世行关于俄经济问题的定期报告又进一步调高了降幅预期,认为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7.9%,失业率则达到13%,唯一没有改变的指标是通胀率,依然为11%~13%。此外,世行还认为,超出人们预期的俄罗斯经济衰退,将导致贫困人口比例上升至17.4%,中产阶级在居民总量中的占比将缩减至51.2%。俄罗斯经济在2012年第三季度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俄罗斯国内对其经济前景也毫不乐观。俄经济发展部在2009年1月份认为,2009年俄经济会下降2.2%,但是到5月中旬则认为,俄经济可能会下降到8%。俄经济发展部长纳比乌林娜认为,2010年是俄罗斯经济复苏的一年,2011年俄商业有可能经受住税负增加的考验。2009年6月,俄央行第一副行长乌柳卡耶夫也表示,俄罗斯摆脱危机的前景将呈U型。与1998年金融危机相比,1998年是转型性下降,而此次是多年增长背景下的危机。由于长期快速增长,几乎所有的资源(劳动力、资金和生产能力等)的利用程度都非常高,卢布贬值也未能产生特别的优势。俄摆脱此次危机的前景不是V型,而是U型。俄总统助理德沃尔科维奇也认为,当前经济和银行体系的形势非常复杂,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仍在继续,预计需要三年时间俄罗斯才能走出危机。
实际状况证实了以上预测。俄经济发展部2009年7月24日公布的上半年俄社会经济发展报告显示,1~6月,俄经济同比下滑10.1%,第二季度GDP下滑10.4%,高于第一季度的9.8%。报告指出经济持续下滑与投资积极性降低有关。固定资本投资同比减少18.2%,建筑业减幅最大,同比减少19.3%。工业产出下降14.8%,加工业产出下降23.1%。降幅最大的产业是电气设备、电子和光学仪器、运输设备、机械设备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另据俄罗斯统计机构9月份资料显示,俄罗斯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目前价格)为93264亿卢布,实际总量增长速度为去年同期的89.1%,考虑到通货膨胀率实际总量为去年同期的102.7%。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目前价格)为178090.2亿卢布,实际总量增长速度为去年同期的89.6%。
由此可见,俄经济前景非常严峻,它究竟何时能够走出危机,会以什么样的面貌走出危机,是遍体鳞伤还是焕然一新,或是面貌有所改观?这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要做出预测,必须考虑到两个变量。一是外部条件,即世界经济何时复苏。在经历了持续下滑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走势,但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难以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可能是在2010年之后。俄罗斯无法摆脱外部条件,没有世界市场需求拉动,仅靠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庞大能源资源产业的产能。虽然眼下政府采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刺激内需,形势可能会有所改观,可是仅凭俄罗斯努力未必就能走出危机。二是内部条件,即反危机措施的实际成效。为应对危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实际成效是一个复杂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政府想做的和能够做到的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对于俄罗斯经济前景的预测,重点放在对第二个变量的分析上。
2008年经济危机,起初没有人料想到危机会这样深刻、这样广泛。[6]随后引起各国政府的震动,并且在政策和思想层面上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7]各国政府实施反危机措施大致有四类:一是挽救银行系统;二是实行扩张性货币信贷政策;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四是为居民提供社会保护。
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其中有些是重复发达国家的步骤。例如向银行注资以挽救金融信贷体系,为企业提供资金以缓解偿还外债压力,国家通过对外银行提供资金500亿美元;[8]增加预算支出以支持实体经济,2008年11月通过反危机计划(此时对油价预期50美元/桶),增加投入约1.5万亿卢布。2009年3月提出《2009年反危机计划》(此时对油价预期每桶41美元),准备投入1.8万亿卢布(1美元约合35卢布),计划重点在于:使工业从面向出口转向国内市场,希望私人为企业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业投资。同年6月俄提出新版反危机计划(此时对油价预期在50~53美元/桶),预计2009年预算赤字为GDP的7.4%,2010~2011年预算赤字大幅削减,分别为5%和3%。可是反危机措施还是被打折扣。普京批评银行贷款机构消极怠工,下令政府控股的六大银行扩大放贷规模,并要求7月份新增贷款不得少于1500亿卢布,8~9月份继续这个规模,以支持实体经济。当然,政府千方百计挽救经济和银行,这是值得称赞的。可是我们必须看到,依靠这些信贷能够缓解金融危机程度,却不能消除危机产生的根源。原因在于,得到注资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最紧要的事情只是偿还债务与填堵眼下的“漏洞”,很可能会收缩业务,也可能利用得来的廉价资金大规模重新分割财产所有权,去收购缺少流动资金的竞争对手。[9]政府大量开支究竟有多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和改善经济结构很难确定。
但是,俄罗斯反危机措施的一些重要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差别的。例如,改善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使整个工业摆脱过度依靠出口,转向国内市场,这的确是俄自身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实现这个任务存在很大困难,同时也需要时间。从较长时期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大量“热钱”撤出将会逐渐暴露出经济中积累的所有生产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较长时间,也不能指望外部有什么帮助。俄罗斯应该承认这种现状,即本国服务产品质量不高,实物产品市场有限(除了能源材料之外),由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不能获得更多利益,所以必须习惯于适度的工资水平与消费水平。这次危机有助于俄罗斯认清自己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的真实角色,重新认识振兴本国产业和改善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停止曾经一度流行的那种大量借债并大肆挥霍出口收入以换取奢侈品和消费品进口的不良行为。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不能用收地租、吃利息的态度取代劳动所得意识,工作永远是收入的来源,富裕程度取决于努力工作的程度。否则,过度依赖出口资源生活,并期望过上高水平的生活,一定不可持续。[10]
更何况,俄罗斯反危机措施可能存在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发达国家最担心发生通货紧缩,所以大量注资以防经济形势恶化,但这却可能将通货膨胀的风险推向外部世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俄罗斯这样主要依赖出口产品的国家,面对美欧金融扩张的反应完全会是另外一种情形,即预算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极有可能造成本币下跌、现金流通速度加快和通货膨胀。在整个世界经济衰退之时,俄罗斯采取这种方案就意味着有可能跌入“滞胀”陷阱。因为俄经济体过度依赖出口行业,预算货币扩张并不能补偿外部市场需求的下降,在缺少生产性投资增加的条件下,将会导致通货膨胀。[11]
因此,俄罗斯反危机措施的实际成效与调整经济结构、刺激国内市场紧密相关。可是要改变经济体结构不合理,使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出口工业转向内部市场,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困难的任务。假如外部市场需求低迷持续时间较长,俄罗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加工制造业,是无力消化庞大出口行业的能源原料产品的。而一旦外部市场需求增加,俄罗斯的这种经济结构极有可能又回到原来状态。如果俄罗斯不能在改善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即便是撑过了危机时期,也不会有好的前景,它的强国富民的抱负和重新崛起的愿望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当然,与1998年相比,俄罗斯现在的境况毕竟好了许多,虽然社会上有抗议,但政局是稳定的。近些年来俄罗斯积累的经济财力,也使其抗危机能力有所增强。关键在于政府坚强有力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挽救经济。我们乐于看到俄罗斯在走出危机之时经济面貌能有较大改观。尤其是现在人们开始谈论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之时,更是如此。
[1]Ferguson N.The Ascent of Money: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M].L.:The Penguin Press,2008.
[2](Russia)Пл атежны й бал анс Россий 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за январь-июнь 2008 г.Основны е аг регаты.Детал изированны е компоненты.Вестн ик Банка России[R].2008.№64-65.
[3](Russia)Внешний д ол г Россий 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январе-сентябре 2008г[R].//www. cbr.ru/statistics/credit_statistics/debt_debt_an_08.htm.
[4]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9年)[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2006年/2007年俄总统国情咨文[EB/OL].http:// www.poccuu.org/zong tong o.htm.
[6]Giles Ch.The Vision Thing.Financial Times[J]. 2008 Nov 26,P20.
[7]Thornhill J.A Year of Chocolate,Box Politics. Financial Times[J].2008 Dec 24,P6.
[8](Russia)В Мау.Драма 2008 года от эконо мического чуда к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у кризису.Вопр 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J].2009.№2.С.16.
[9](Russia)А.Навой.Россий ские кризисы образца 1998 и 2008 годов:най ди 10 отл ичий.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J].2009.№2.С.32.
[10](Russia)А Навой.Россий ские кризисы образца 1998 и 2008 годов:най ди 10 отл ичий.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J].2009.№2.С.38.
[11](Russia)В Мау.Драм а 2008 г од а о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чуда к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у кризис у.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J].2009.№2.С.20.
[注 释]
①2001年开始美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连续31次下调基准利率,从6.5%下调到1%,达到当时历史最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生了“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期间美国投放大量货币。美元大量投放带来全球性流动过剩,既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也导致物价快速上涨。2003年6月份基准利率降到1%,2004年6月份持续不下去了,因为全球通胀压力上升需要再提高利率。于是连续17次提高利率,到2006年6月份达到5.25%。由于利率提高,次贷还款就受影响,次贷问题快速爆发,终于形成次贷危机。
F833.512
A
1008-8466(2010)01-0038-06
2009-09-08
陈新明(1957— ),男,甘肃张掖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东欧及中亚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