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值价和实践意义

2010-08-15 00:45:37马兵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理念群众思想

马兵

(重庆三峡学院 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4000)

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值价和实践意义

马兵

(重庆三峡学院 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4000)

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升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弘扬和超越,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民本;执政能力;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深刻总结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念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党的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广泛的动员、指导作用。

一、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执政理念,就是党的执政意识在执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其实质是回答“在执政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这个执政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对此从根本上做出了回答。在我们党60年的执政历史上,曾经在斗争理念指导下过分推崇阶级分析,“以阶级为本”,阶级代替了人,认为只有讲阶级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讲个人,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了人、使人成为人,则是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性论。尤其在文革期间,人性被扭曲,人格被损害,轻视人,蔑视人,不把人当成人,把人泛化、整体化与类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为了维护一些片面、抽象的政治理念和所谓的道德原则,而不惜牺牲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执政理念,不仅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声誉和共产党人的形象,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最终使人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当前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导同志中存在着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甚至陷入了GDP崇拜,走进了以经济为本、以物为本的误区,这种“见物不见人”、忽视群众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错误理念对党的执政和实际工作带来了极大危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总结执政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进行了求真务实的探索,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并把这一执政理念贯穿在各项工作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之中。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表明,经过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尤其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深刻领悟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真谛,并能够通过执政来实现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人作为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第一维度、最高维度,所有的执政方式、执政手段都必须围绕着“人”这个因素进行,不但使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更加明确、成熟,而且进一步指明了党执政的目的和目标,即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这种执政理念要求党的执政不是为执政而执政,而是怎样更好地为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执政。这就更进一步摆正了党与人民的位置,真正解决了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升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实现了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二)弘扬、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承认并重视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既反映着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开明皇帝的远见卓识,又融汇着几千年来中国普通劳动人民对改善自身处境的期待和向往,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与传统的“民本”思想虽有相通之处,但更涵有全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是对“民本”思想的弘扬与超越。

首先是目的和服务对象不同。传统的“民本”思想以维护剥削阶级统治为目的,服务的对象是统治阶级。虽然它强调了人民的重要作用,客观上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但只是把“民本”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剥削阶级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始终没把人民群众作为最终目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剥削阶级讲“爱民”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来耕田,从牛身上挤奶。与传统“民本”思想不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目的和服务对象,“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从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人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传统“民本”思想是工具性的,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正因如此,“以人为本”成为真正科学的“民本”思想。

其次是主体性不同。传统“民本”思想强调的是为民做主,而非由民做主。其主张和实施主体是统治者,民众只是被动接受而不能积极参与,“民本”思想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虽然有的思想家,如孟子,提出了“君为民设”、“民贵君轻”的思想,但这些思想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民众的主体地位,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调和“君”与“民”的关系,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民”的被怜悯、被统治的地位。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则根本不同,它形成于社会主义新时期,它以维护人民的自由平等为前提,彻底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和特权制度,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明确表达了依靠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的理念,也就是说,人民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参与国家管理,成为社会和自己的主人。

由上可见,传统的“民本”思想因其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已经不能够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本”思想中的进步内容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其落后与不足,用时代发展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对其加以改造和完善。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弘扬与超越。

二、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加强党的能力建设,必须打牢执政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其思想形态看则表现为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围绕执政目标所确立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执政的宗旨和目标是否明确的前提条件,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首要因素。因而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执政理论的灵魂,没有科学、先进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失去方向。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要长期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升华了党的执政为民宗旨,进一步明确了要把树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把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最本质要求。只有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执政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最基本的就是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的总概括,其核心内容是必须不断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一核心内容,正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高度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强调人是发展的动力、人是发展的目的、人是发展的标志,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两者相辅相成。

党的执政就是为了人民群众,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不断促进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目的之所在。只有强调和实现了这一根本目的,广大人民群众才有可能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才能在这些条件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我们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我们党要以人为本,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因此,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三)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党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党在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也就是说,不仅要关注物的目标,更要关注人的目标;既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政治和文化指标;既要关注社会指标,也要关注自然和生态指标;既要关注近期指标,也要关注远期指标。进而言之,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有利于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着力推进人的社会化、个性化和现代化。

D2;D092

A

1008-8466(2010)01-0072-03

2009-10-17

马兵(1979— ),男,山东泗水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

张忠义]

猜你喜欢
理念群众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