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办高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2010-08-15 00:49周更生赵鹏
关键词:民办高校效益办学

周更生,赵鹏

试论民办高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周更生,赵鹏

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民办高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问题,对于促进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办高校;管理;质量;效益

民办高校的特点决定了其办学必须注重效益,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而管理作为一种提升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民办高校的治校实践中,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因为对它的需求与学校的校园规划、专业设置、队伍建设相比,后者更为钢性。在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对管理出效益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学成本控制和拓宽资金来源上,任何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支撑其发展的必然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卓越的管理方法、高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民办高校的管理应当把质量与效益提升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利用民办高校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更新观念,运用管理科学,建立独具有民办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管理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活力。

一、质量与效益应成为民办高校管理的自觉追求

第一,由民办高校的性质和市场定位决定。民办高校非国家投资,其生存与发展必须面向市场,这也成就了民办高校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专业紧贴市场需求、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民办高校的招生-教育-就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有相似之处,前后两头都要面向市场。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管理理念必须既兼备市场理念与教育理念,既要尊重市场规律,注重经营管理,注重成本约束,追求管理效率与办学效益;又要坚持教育规律,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注重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由民办高校办学历史决定。近30年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逐渐规范的发展历程,民办高校的管理没有现成的经验与模式,只能靠自身摸着石头过河,民办高校的领导体制、经费来源、师资结构、生源特点与公办大学相比都有差异,所以,优质高效的民办高校管理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公办高校的管理经验,也不能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要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灵活的体制优势,实践探索适合民办高校校情的管理思路。

第三,由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单一决定。民办高校基本没有政府的财政拨款,目前我国民办高校90%以上的办学资金都是来自学生的学费,这种以学养学的单一资金来源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办学必须精打细算,注重成本控制,对资金投入充分论证。

二、影响民办高校管理质量与效益的关键要素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民办高校效益的产生源于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建立一套以最经济方式控制各种质量活动的统一的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关键要素是人力资源开发、资金管理和资源配置,也就是人财物的管理。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学之道,以人为本。首先,要加强校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校领导班子是一所学校的顶层设计者,领导班子成员的观念、思路、风度决定了学校管理的水平与风格,领导班子要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科学与技术。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所大学的师资队伍的品质决定了这所大学的品质。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主要由外聘退休教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三部分组成。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坚持为我所用的观念,科学确定这三支队伍的结构比例,同时要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年长外聘退休教师的领头作用、年轻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兼职教师的补充作用,形成互补优势。第三,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的本质是开发人,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建设,实施青蓝工程,推进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成长,避免民办高校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一老一少两头大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断层现象。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形成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符合民办学校实际的以岗定薪、以绩取酬的分配和激励机制。

二是坚持开源节流。资金的管理是指资金的筹措、使用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民办高校必须上求政策倾斜、外引社会投入、内抓增收节支、下争职工支持等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在开源上,要努力把自身创办为优质的民办高校,积极争取政府对不求回报的高水平民办高校的资金扶持。要注重经营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学校的品牌、校园市场、资源等进行整合,用市场手段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以江苏三江学院为例,三江学院有效盘活校园资源市场,通过竞标方式吸引通讯运营商为校园“一卡通”提供1000万元建设资金。在节流上,要完善制度,加强对收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质量,努力节约资金;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促进学校财务运作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高支撑学校发展的能力;要提倡勤俭办学,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杜绝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三是坚持资源共享。民办高校的资源配置必须计算投入与产出比,要坚持效率优先,完善设备、房产、投资等资产配置管理和使用管理与评估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资产配置体系、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和评价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注重学校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强化资源配置环节的管理,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论证,避免造成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在实验室建设投入上,要推进实验室的集成化建设,合理规划,整合资源,打造共建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管理体制上予以倾斜。要提高实验平台运行效益,建立以平台开放度、效益提升度和成果显示度为主要观测点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使用效益评价和激励体系。

三、民办高校管理质量与效益提升的途径探索

(一)观念更新是民办高校管理质量与效益提升的先导

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观念、宽阔的眼界和科学的管理。其中观念是先导,管理是保证,因为观念和思路决定了出路。面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民办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与时俱进,把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作为学校一项常规性工作,分析、认识、处理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把握规律、形成共识。民办高校要坚持管理兴校的理念,要把管理当作推进学校发展的事业来抓。对民办高校的管理理念必须同时兼备市场理念与教育理念。民办高校面向市场办学,须坚持市场管理理论基础、市场观念,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注重学校的经营与管理,讲求管理效率与效益。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必须坚持大学教育管理理论基础、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注重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体制与机制创新是民办高校管理质量与效益提升的关键

1.完善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高效的优势,完善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理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监督保证的民办高校领导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体制顺畅、机制灵活的民办高校管理体系,形成民办高校独具的办学优势。

2.建立以教代会为载体的集体决策与民主管理机制。管理民主化、科学化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民办高校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教代会和工代会组织与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包括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监督考核等环节在内的科学、完整的决策机制,建立并畅通师生反映意见和表达诉求的途径,重视群众监督,尊重和保障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推行校、院(系)二级目标责任管理。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管理层级和幅度,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学校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增强院(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办学活力,逐步建立起学校宏观管理、职能部门分工协调、院(系)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目标责任制,要建立与目标考核相配套的导向明确又易于操作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出管理权责与绩效评价的对应与统一,体现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全面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4.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民办高校的后勤既要积极推行社会化,又要注重后勤管理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贴合度,坚持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相结合,既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民办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强调社会效益优先,把育人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要制定后勤服务的标准,形成有效的后勤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控制后勤运行成本,提高后勤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做到经营是形式,管理是保障,服务是根本,育人是宗旨。

(三)管理手段优化是民办高校管理质量与效益提升的保障

1.建设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标志,也是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水平已经成为一所高校管理水平、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构建一个满足多层次需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提供信息共享、综合管理和决策支持,提高学校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应当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手段之一。

2.健全大学制度。民办高校要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加强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设,建立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推进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和依法办学的有机统一。要坚持效率优先规范有序原则,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行政事务、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业务运行流程,同时也要根据环境和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制度。

3.营造大学文化。大学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被成员高度认同、共同分享的组织。民办高校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激励创新的学术环境,相互关爱、团结协作的人际环境,通过大学文化的认同、参与,师生员工会因为精神与情感的联系而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创建民办名校的力量支撑。

4.打造特色与品牌。所谓特色,就是能分出“同中之异”的特征。民办高校特色的形成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错位竞争,在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异性发展和创优性发展。要注意整合资源,加大建设力度,在学校治校方略、办学体制、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党建工作等方面,努力形成鲜明个性和特色,努力创立体现学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包括品牌学科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毕业生和校园文化品牌,努力打造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质品牌迎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1]徐绪卿.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剑波.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庆如,梁克荫.建立长效机制为民办高校注入发展动力[J].民办教育研究,2008(4).

[4]陈武元.从补充教育走向选择教育:我国民办高校发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08(5).

[5]汪明义.把握大学组织我特征办好民办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book=202,ebook=290

G648.7

A

1673-1999(2010)18-0202-03

周更生(1974-),男,江苏兴化人,硕士,三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12)校长助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赵鹏(1983-),男,江苏南京人,三江学院校长办公室秘书。

2010-08-11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效益办学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