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
(巢湖学院艺术系,安徽巢湖238000)
地方本科院校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与思考
刘 勇
(巢湖学院艺术系,安徽巢湖238000)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推动了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变化。近年来,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迅速崛起,有其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广告设计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广告设计教育趋向于多层次、多元化、应用型的发展格局。
地方本科院校;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与思考
在我国,广告设计源远流长,早在宋代就出现了“白兔牌”针铺的招贴广告,但现代意义的广告设计则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艺美术专业装潢课程中的一个科目,并在七八十年代引入欧美的设计理论,经过长时间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教育模式。但不容忽视的是,广告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至今,由于专业课程各环节的编排缺少系统性,相邻或相关学科知识缺少关联性,从而显露出专业课程覆盖面过窄、过专的弊端。加之知识老化、教法陈旧,使广告设计教育出现了浮在主观“构想”表面进行设计,目标不切实际,市场适应性差等状况。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应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地方本科院校中广告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不顾现实环境的限制,盲目追求大而全,向所谓研究型大学靠拢,轻视应用型教学环境的培育。
其次,在广告设计专业自身学科建设方面。目前我国的广告专业高等教育有的侧重美术类,有的侧重文学类,有的侧重营销传播类,造成广告设计人员专业教育背景不相同,在综合素质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平衡或缺失现象。加之数码影像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广告创意上片面强调形式主义美感,思维上只考虑图形的变化,停留在从图像到图像的简单借鉴和模仿上,作品缺少人性化的东西,缺少人文素养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情感。
再次,在师资方面。由于受我国特有的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来自艺术专业院校,这些教师具有视艺术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意识。因此,在潜意识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创意而轻设计程序组织的观念,无形中导致学科之间交流的障碍,也影响了交叉学科知识面的拓展和自身设计知识的更新。
最后,在学生方面。进入高等学校接受设计教育之前,学生对艺术与艺术设计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界定。他们大多只知道接受艺术类高等教育就是一个成为艺术家的学习过程。不了解艺术设计的概念,更不了解设计的含义。虽然学生具有重视自我意识表现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轻视社会意识的协调与服务的弱点,忽视学科的应用性学习。
1.加强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
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实际上就是职业化教育与高等专业院校教育要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的灵活性。我国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机制多年来依托于专业院校,制约了广告设计独立学科方向的发展。要突破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瓶颈”,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除了明确本科学科定位外,还要建构多元化的培养教育机制,制定一套系统、多层次、长效、跨学科的广告设计职业教育市场评估体系。体系自身要逐渐与市场需求及人事制度相互磨合,最终从封闭的教学体制中走出来,真正面对动态变化的大市场。
2.强化广告人才需求调研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更好地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广告人才,应增强高等广告设计教育社会适应性、人才培养前瞻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广告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过程中,准确、及时把握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学科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的结构与规律,分析区域文化、科技和社会经济特征,明确地方应用型广告人才的规格特点,是构建广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找寻适合学生、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的第一步。
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设计人才规格分析
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广告学科人才培养的总体定位,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设计主线,根据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析广告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
4.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设计课程体系设置
在确立了人才培养规格之后,按照三大体系的基本构架,提出广告设计专业的理论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并分别列出每个体系中的具体课程。
首先,就广告设计的内容与形式而言,广告设计在信息传达方面,包括设计对象品质的真实性、品类的象形性、单体与系列的组合性、设计对象文化背景和历史地域文化发展的主题性;在资源方面,包括材料及媒介的利用、视觉传达的系统性关系等。这些都是体现现代广告设计内涵和广告设计思维程序的重要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教育中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其次,针对广告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与工艺、设计理念与形式的衔接方面,增设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课程。在强调系统性设计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广告的印刷、材料、媒介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广告设计课程的建设和研究的系统性发展。
最后,在设计手段与技能训练方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如矢量软件、位图软件、三维效果软件等。熟练并交互运用这些现代化的制作手段,一方面,能够在虚拟现实的状态中分析表达设计效果和创意;另一方面,可以在计算机绘制与手工制作方面各取所长,在从虚拟到现实、现实到虚拟、希望到真实的不断创新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广告设计是一门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高水平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广告设计人才,在设计教学实践中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坚持应用性、实效性、学术性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富有创新精神的广告设计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有计划、有创意地组织教学,力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环节中注入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系统全面的全新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潜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1]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何修猛.现代广告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金定海,郑欢.广告创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强 琛 E2mail:qiangchen42@163.com
book=150,ebook=150
G642
A
1673-1395(2010)01-0347-02
2009210219
刘勇(1975—),男,安徽寿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