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素描教学的境遇及转变

2010-08-15 00:49:10
关键词:素描美术课美术

朱 平

(江苏教育学院 美术系,江苏 南京 210013)

高师素描教学的境遇及转变

朱 平

(江苏教育学院 美术系,江苏 南京 210013)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基础课程始终离不开素描教学,但高师素描教学存在一些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素描教学起点低、思路老套、特色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不同风格、材料、方法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素描教学;高等师范;改进

一、高校美术教学的现状

高等师范学校的艺术类招生规模在我国高校扩招的总体趋势下越来越大,师范类学校里美术教学、人才培养、保障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接踵而至。面对新形势许多师范院校仍然沿袭和使用计划经济时代或者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没有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与时俱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引起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作为基础的素描教学尤为关键。传统的素描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应不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注重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等师范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一些学校教师队伍没有及时补充有生力量。这使得师范专业的师资配备有些不足。另一方面,如今许多考入师范学院的学生对美术并不感兴趣,也没有将来献身祖国教育事业做一名美术教师的意愿,他们进美术院校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这些问题对美术教学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老师精力所限,教学过程简单粗糙,无法做好作业示范和动手个别辅导。学生对美术专业缺乏兴趣,加之对未来就业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对美术课疲于应付,主观能动性不强。高师美术教学质量下滑严重,很难达到师范生所要求的“一专多能”的良好效果。

二、美术教育基础课程始终离不开素描教学

第一,高师部分素描课程设置与中学美术课脱节。高师学生培养的大方向是中学美术老师,素描教学一般安排在低年级围绕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展开。近年来中学美术课进行了许多重要的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美术课增加了许多超出纯绘画的手工制作课程和很有创新意识的工艺类课程,对中学生素描造型能力培养只占到很小一部分比例。高等师范基础课课程设置仍然维持原样没有大的变动,大一和大二仍然安排大量的石膏像、人像、人体素描课程。拿人体素描课来说,有的学校一个学期安排十周以上的素描人体写生课,大半个学期都在画人体,占去整个素描教学课程的四分之一。但是这样的素描训练究竟能给他们以后的中学美术教学带来多大的帮助呢?许多学生走上美术课教学岗位,发现自己掌握的素描基本功根本派不上多大用场。当然这一问题不仅仅在素描教学中,其他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从这个方面来讲它反映了我们素描课程设置与中学美术课联系不紧密。

第二,高师新生素描基础差,素描教学的起点较低。现在许多入学的新生素描水平很低,造型能力弱令人担忧。一些学生只会画高考内容,美术高考加试素描半身像和水粉默写,他们就只会这两门。许多同学都是在高三才开始学画,辅导老师来不及从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头像到半身像逐步推进展开教学。有时干脆直接从头像开始画起。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高考突击辅导只能抓住考试重点,大量的时间用来抓人物的形体和比例,无法系统地讲授绘画透视学、解剖学等必备知识,学生素描水平较低,人物形象都很难画准无法奢谈表达人物神态和精神气质。这样的情况绝不仅是某个师范学校的个别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只能根据新生素描的实际水平展开,导致高师素描教学不仅要提高他们素描水平,还要帮助他们“补课”,补习大量的基础知识以提高素描修养。

第三,素描教学局限于课堂为基础,思路老套。素描教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课程,说到底素描它是一种运用明暗和线条认识事物表现物体的方法。许多教师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手头功夫的问题,为基础训练而简单理解素描基础教学,忽略了素描思维观念的培养。如今素描教学大多数安排在素描教室内进行,从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半身像到全身像逐步练习,老师和学生的思路都停留在“教室素描”的层面,素描教学观念比较狭隘,我们不妨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感受阳光下的素描教学,自然中美丽的花草树木和亮丽的风景都可以成为素描教学研究的对象。六七十年代许多画家到工厂、矿山、部队作画,现在的素描教学没有继承老一辈画家的好传统,素描课思路变窄了,太局限于画室里的所谓“经典”值得反思。

第四,高师素描教学课程和方式缺乏自己的特色。学院的课堂教学中对素描教学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按照怎样的方式教,将直接影响学生们怎样学。如今高师素描教学与其他院校的素描教学方式上大同小异。专业美术院校在打基础的同时更多地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发挥。师范院校应更多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受力和学生的表达能力。纵观师范学院的素描教学方式,无非是老师讲解一些知识,学生自己练习,师范学校的教师没有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在教学中突出师范的特点。

第五,引进国外教学模式时,忽视了我国优秀的美术传统和民族精神。我国拥有深厚的艺术传统积淀,素描教学也有很多优秀宝贵经验。这些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五六十年代对我国素描教学影响最大的苏式体系,在以后的素描教学又出现了“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的探索。这些导致人们一谈起素描,就会想起摆一架不动的照明灯,一组静物或模特。而学生们在这种静止的状态下,麻木而机器地表现对象。这种方式的教学忘记了蕴含在物象之中运动的,跳跃的生命力的存在,导致了一种被动的思维,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精神和优秀经验遭到了无情的遗忘。在素描教学上我们在大范围引进西方教学模式时,忽视了我们自己的传统。中国画白描,水墨工具的运用,“神气论”,“六法论”等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借鉴应用的都是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

三、用不同方式激发兴趣,丰富表现手法

第一,在传统绘画工具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对画面理解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手法。不仅使用传统素描常用的铅笔、炭笔,还可尝试使用钢笔、卷笔;不仅使用素描纸,还可尝试用水彩纸、宣纸、卡纸等不同质地的纸;不仅使用传统素描的常规画幅,还可尝试用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画幅;不仅以排线的方法进行表现,还可用擦、涂、描等手法来表现某种特殊效果。通过不同手法、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从另一侧面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运用黑、白、灰、点、线、面等要素表现形体的能力。

第二,在学生学好素描基础知识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欣赏国内外绘画大师素描作品的表现手法及风格。如法国画家安格尔准确的线条造型、严谨的风格;德国画家门采尔的生动、奔放的手法,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扩大审美视野。同时让学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认真钻研与临摹绘画大师的素描作品,对于提高素描绘画技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保持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热情,并丰富了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发掘出他们的艺术潜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时,要改变思维观念提高本人对素描的理解,不能为基础而基础,不要把训练基础(技能技巧)与学生今后艺术追求(个人修养)割裂开来,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走出狭小的课堂,投入到生机勃勃的生活中去,进一步认识造型规律中内在的联系,拓宽创造性思维领域,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像力,达到综合素描的全面发展。此外我们还要重视我们深厚艺术传统和素描教学宝贵经验,在素描教学的实践中将它们不断发掘新意加以应用,这样可以使我们高师素描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J214

A

1673-1395(2010)01-0314-02

2009-12-11

朱平(1978—)男,江苏如皋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西画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素描美术课美术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素描
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 19:55:51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8-02-22 12:15:48
趣味美术课
幼儿画刊(2017年2期)2017-03-20 15:52:01
凡·高的早期素描
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13: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