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音乐的起源及流变特征

2010-08-15 00:49:10
关键词:起源音乐

王 瑞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甘肃成县742500)

略论中国音乐的起源及流变特征

王 瑞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甘肃成县742500)

如果说音乐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那么音乐的创造就应是音乐艺术生产力特性的体现。中国音乐的艺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受制于时代,在发展中呈现历史的进步性,这种进步充分体现了继承和突破的统一。

中国音乐;起源;流变;多元视角

一、音乐的起源说

情感说。人类是生来就有情感的,当然,远古时期的人类也是有情感的。一部分学者认为,音乐的产生与人类的情感表达密不可分。荀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行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由此可见,在他看来,音乐产生于人类对于快乐的需要。

劳动说。有学者认为,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劳动促成了人的肢体、器官和大脑的进化,为音乐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同时劳动实践本身给予音乐以内容,其动作和呼声给予音乐以节奏和音调。经济学者布赫在其著作《劳动与节奏》中,系统地收集了希腊从古至今的歌谣及南洋原始民族的各种劳动歌曲28l首,据此来研究劳动与节奏的关系,将音乐起源归结于原始社会的集体劳动中为了求得统一所产生的节奏。

巫术起源说。巫术起源说是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群居生活,并且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也无法解释大自然的某些现象时,就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原始人把精神力量神秘化,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巫术。德国S·F·兰德欧在《音乐起源论》中指出:“原始音乐中,更明显地显示出艺术与非自然、非现实性的紧密联系。原始宗教中,音乐舞蹈被视为上帝赐予之物。如一个澳洲部落所传说的那样,第一个人给后来创造出来的人们传授全部仪式、舞蹈、音乐,另一个部落的善神传授相应的歌曲给巫医们。我们已谈到,宗教和仪式歌曲在几乎所有的原始民族中占据了突出地位,到处可见音乐与定期、庄严的巫术仪式形影相随。”

本能说。但凡人都是有血气,有心智,有感情,有七情六欲,就像昼夜的循环、潮水的涨落、月亮的圆缺、四季的更替那样。当对什么事感到痛苦或快乐,要表现内心的情感,声音就会随口喊出来,唱出来。这种本能远比有意识的意志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需要节奏,这种对节奏的需要是非常玄妙的。远古时人的感情不像现在这样含蓄,当人悲痛时就发生低声长叹,当快乐时发出高声欢叫,声音的表现一定是轻快而流畅的。如果是令人愤怒的境遇有感于心时,则声音的表现一定是粗犷而暴厉的。随后发现声与声不但不同,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应和,于是就产生了清浊高下等声的种种变化,人类本能地感到了这种需要,因而在人类最初阶段就学会了用有节奏的动作、有节奏的歌声和发出神秘声音的乐器,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所以,乐曲是由许多音的组合而产生的,推溯其本源,还是起于人心本能的激发。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音乐起源的说法,如模仿自然说、太一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抑扬说、信号说、游戏说,等等。

二、中国音乐的发展时期

中国音乐的发展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在可考的7000多年里,中国音乐大致经历了以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为材料的器乐和远古舞乐时期,其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

中国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各种乐器随着音乐而产生,像流传到今天的诗词,就是当时的歌词,例如《诗经》。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开始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包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国音乐在这一时期发生显著变化,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也引进了乐器、乐律和音阶,这个时期的音乐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新乐风,一方面,世界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中国音乐也开始走向世界化。

中国音乐的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包括辽、宋、金、明、清。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呈现出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使得中国的戏曲走向了高峰期。

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国音乐分别以民歌、器乐、歌舞音乐、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的表演形式,繁衍、流传于农村乡野、城镇市井、宗教场所、文人圈层和宫廷之中。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学文化思想,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主张“德治”、“仁政”,造就了中国音乐注重情操、道德教化作用,追求典雅、庄重、中和、谐美,讲究神貌、气韵、风骨、意境的美学特质。

三、中国音乐的流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及音乐的表达方式,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的流变是每一个民族的音乐必然要遇到的现象,没有流变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所以,流变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此,研究音乐的流变成为了民族音乐学者的一个重要课题。音乐流变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就其流变的种类而言,有音乐结构的流变、音乐表演的流变、表演场合的流变和音乐功能的流变。

传统音乐的延续。中国的传统音乐如戏曲和说唱音乐,经历了自宋朝以来近千年的变迁,形成了相对定型的声腔体系和表演程式。即使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仍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其声腔、伴奏乐器、打击乐的运用,以及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形式,也保持了各自的基本面貌。传统音乐形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原种”延续,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影响和人文价值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构成,始终是第一位的。

中西合璧的流变。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文化全方位渗透和大面积覆盖的结果,一方面是中国音乐家们对西方音乐形式和表现技法加以利用、借鉴和改造,使之与中国传统音乐材料有机结合,用以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思想情感。有时是采用西方音乐体裁,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进行新的艺术创造,有时是在保持或基本保持传统音乐形式的前提下,部分吸取西方音乐的表现方法,对民族音乐形式进行加工改编或创作新曲。而另一方面,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从歌剧、舞剧到电影、电视音乐,从音乐厅和音乐艺术院校课堂的典雅音乐,到体育馆、露天舞台、商店、歌厅流传的流行音乐,这些主要由西方人创造的音乐形式,虽然可以由中国音乐家进行再诠释,或供中国老百姓进行艺术欣赏,但这些源于西方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毕竟不是中国音乐。

音乐艺术生产力和音乐创造的流变。我们听贝多芬、莫扎特等伟大作曲家的作品,感受是存在差异的,这种主体因素创造的过程是音乐艺术生产力特殊性的另一种流变。如今,数字音乐、唱片音乐、磁带音乐繁荣,音乐活动商业炒作等促进了音乐商品化,价值规律作用同样也调节着音乐生产。“明星热”带来的“明星效应”让我们清楚认识到,原来音乐可以经过商业炒作创造利润,音乐生产力可以创造音乐,我们也可以利用音乐综合其他手段实现音乐以外的价值。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2mail:yelirong@126.com

book=85,ebook=85

J609.1

A

1673-1395(2010)01-0305-02

2009212220

王瑞(1978—),男,甘肃通渭人,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理论及作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起源音乐
圣诞节的起源
奇妙的“自然音乐”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音乐从哪里来?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6
万物起源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18:45:36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万物起源
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 13:06:16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