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同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从买办起家的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唐廷枢*
邓同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唐廷枢早年在英商怡和洋行做过十年买办,积累了丰厚的资产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经验。后创办和经营洋务运动时期两个规模较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历史事实表明:唐廷枢作为从买办起家的中国第一位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企业家,以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独特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唐廷枢;买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近代企业家;第一位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其中有居庙堂之高的洋务派官员,如奕讠斤、李鸿章等;有启蒙思想的洋务派思想家,如郑观应、王韬等;还有一批洋务运动的实际经营者,他们具体实践着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在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从古代社会走向近现代社会的推动者。唐廷枢就属于这一类,他以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唐廷枢字景星,亦作镜心,出生于1832年,广东香山 (今中山市)人。1842年,唐廷枢进入香港马礼逊教育会学堂读书。1848年毕业时,不仅“英文写得非常漂亮”,而且“说起话来就象一个英国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受过彻底的英华教育”。[1]157,1581862年,他写过一本题名为《英译集全》的书,卷首说明“这本书是一个隶属广东的作者用广东方言书写的。它主要适应广东人和外国人来往、打交道的需要。”[1]159
起先,唐廷枢在香港一家拍卖行做低级职员,1851年开始在香港殖民政府中担任翻译。1858年,他来到上海,在海关担任“正大写”兼总翻译。1861年,唐廷枢供职于“首屈一指”[3]984的英国怡和洋行,开始“代理该行长江一带生意。”[2]他往来长江新开各口,为该洋行做进口货推销员的工作,开辟该洋行的内地贸易。怡和洋行极为赏识唐廷枢的才干,1863年正式聘用他为洋行买办。此后10年,唐廷枢积极从事各项经济活动,一方面扩大洋行业务,另一方面采取附股形式参与商业利润,完成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
10年的买办活动不仅使唐廷枢熟悉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成为当时中国少有的具有先进企业管理的人才,同时也使他拥有了可观的财富。当时买办的报酬,一般可以得到贸易额5%左右的佣金或回扣,有时还能分到价值可观的“花红”。另外,唐廷枢的个人附股投资也与洋行一起分享丰厚的利润。数年间唐廷枢便跻身于上海富商之列。
洋务运动的开展使中国大地上新增了不少近代企业。1873年,唐廷枢接受李鸿章的邀请,参加了轮船招商局工作,离开怡和洋行。在唐廷枢的一生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标志着:原来作为外国洋行附庸的买办,开始转变成一位近代企业家。
在唐廷枢一生的经营企业中,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最具代表性。这两个企业的成功,展示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个近代企业家的才干。
(一)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兴起的第一个采用股份制的民用企业,1873年于上海成立,被李鸿章评价为“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4]24从1873年到1883年的十年间,唐廷枢成功地发展壮大了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他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地招股集资
在招商局开张半年就亏损两万五千两,陷入无股可招、无钱可用的窘境下,新任总办唐廷枢重新制订《轮船招商局局规》,第14条规定:该局股本暂定100万两,先收50万两,分作1000股,每股500两。[5]145唐廷枢与前任总办相比的优势是,其个人资本至少8万两,而且他还把原来委托洋行经营的轮船“随带入局经营”。[1]178又利用自己和商界的广泛联系,“因友及友,辗转邀集”,[6]74招商局的集股工作很快有了转机。第一年顺利完成50万两的首期招股计划。李鸿章在写给沈葆桢的信中高兴地说:招商局“两月见入股近百万,此局似可恢张。”[4]13
2.商办的企业组织
唐廷枢运用他任买办时熟悉的外国航运业经营方式,重新制定了《轮船招商局章程》和《轮船招商局局规》。轮船招商局在他主持内,是形式上“官督商办”,实际上是商办企业。
招商局筹办之初,对于户部二十万串制钱的借款 (约合银十万两),招商局规定“只取官利,不负盈亏责任,实属存款性质。”[7]164这说明招商局开办伊始,就没有官股,是一个商办性质的企业。还规定,商总和商董“以三年为期,期满之日公议或请留或另举。”[5]143唐廷枢任总董,徐润任上海局商董,陈树棠任香港局商董等,他们都是精明能干的商人。盈利分配方面,招商局实行按股付息分红,“每年照各股本银每百两提去利银十两。[5]145招商局从1874年开始按章程发放股息,1874-1882年每年股息在10%-20%左右。[8]972可见,唐廷枢的经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现代的企业管理
企业家的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876年春,旗昌轮船公司应经营困难,提出将公司资产盘让给招商局。唐廷枢等考虑,兼并旗昌轮船不仅可以增强招商局的实力,而且可以减少一大竞争对手,甚为合算。于是与旗昌达成了以222万两白银收购其全部产业的协议。“其事前之关说,事后之付价,实皆唐廷枢等主之也。”[9]59
唐廷枢还注意扩大经营业务。曾派人赴泰国、檀香山、旧金山等地向华侨募股,并在曼谷设立分局,向海外发展。当看到中国的轮船漂洋过海,思想家王韬欣喜地写道:“昔日华商多仰西人之鼻息,今则不然,自轮船招商局启江海运载,渐与西商争衡,而又自设保险公司,使利不至于外溢。近十年以来,华商之利日赢,而西商之利有所旁分矣。”[10]3
(二)开平矿务局
开平煤矿是唐廷枢一生经营的企业中历时最久,倾注精力最多,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开平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招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由他亲自主持。时人评价说:“年来禀请开矿者颇不乏人,独数开平煤矿办有成效”、[11]7“中国有利之矿,仅开平煤矿耳。”[12]71889年《捷报》报道:“过去五六年里,在中国的股份公司中,不管是矿业还是其它企业,还没有一个中国经理能取得(象唐廷枢)这样的成就。”[1]192
1.精明的企业决策
1876年11月唐廷枢受李鸿章委派,携英国矿师到唐山开平勘测煤铁矿的蕴藏量。勘查结果,十分满意。唐廷枢向李鸿章报告说:“仿照西法采煤,每天应运五六千担……如筑铁路…… (每吨)只需成本四两,不独可拒洋煤,尚属有利五钱。”[13]620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对比前后的台湾基隆煤矿和武汉汉阳铁厂的不周到的考虑,在这方面,唐廷枢的确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精明的决策能力。
2.成功地筹集资本
1877年,唐廷枢等拟定了《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先招股80万两,分作8000股,每股津平足银100两;[13]623唐廷枢一方面将招商局的经验推而广之,另一方面在招股集资上有所改进。在招股方式上,唐廷枢采取分期交纳股金,即“于注册之日先收银十两即给第一期收票……光绪四年正月再收四十余两,即发给第二期收票。”[13]630这种方式引诱更多的中小商人入股。
3.先进的企业组织
开平矿务局是由商人主持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章程》第五条规定:“此局虽系官督商办,究竟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似宜仍照买卖常规,俾易遵守。所有各厂司事,必须于商股之中选充,请免添派委员。”[13]629在经营管理方面,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随时可以核查”。产品销售方面,“所有生熟铁至津,按照市面价值,听机器局取用。煤照市价,先听招商局、机器局使用,其余或在津售,或由招商局转运别口销售。”[13]630这既体现企业的“官督”关系,又保证了“商办”企业的利益。还注重保证大股东对矿山的管理权。如,“所有各厂司事,必须于商股之中选充”、[13]629“大股东可派代表驻局。”[13]630在利润的分配原则上,“每年所得利息,先提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仍按股均分。”[13]630
4.发展现代交通
作为开平煤矿的附属部分,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也和唐廷枢倡议和主持分不开。
在1876年勘测开平煤矿的时候,唐廷枢就向李鸿章建议,“由铁路运煤”。[1]1901880年,唐廷枢禀李鸿章,“开河一道,取名煤河,由芦台向东北,直抵丰润属之胥各庄,再由该庄之东北,筑快车路一条,直抵煤厂。”[1]199唐胥铁路的修建使开平煤矿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882年日产量达五百吨左右,从1884年7月后,日产量长期维持在九百吨以上。[14]205到80年代末,天津已不再有洋煤进口。铁路为开平煤矿赢得了天津市场,也对中国民族工业起了很大的鼓励和示范作用。
(三)其它方面的经营
唐廷枢和徐润在1876年和1878年先后创办了仁和保险公司和济和保险公司,开了中国人自己创办保险公司的先河。1886年创办唐山细棉土厂 (即水泥厂)这是中国自营的第一家水泥厂,一度“制成了品质很好的水泥”。他还在矿业和工业方面进行了许多投资。
一方面,唐廷枢是中国近代第一位近代企业家。
从唐廷枢毕生从事的两个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进程来看,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唐廷枢的近代企业思想超过了与他同期的其他企业家。
1873年轮船招商局开办之初,由旧式商人朱其昂主持。在资金招徕上遇到了困难,开办半年就已亏损甚重。等到唐廷枢总办的1873-1885年间,才有了辉煌的发展。1883年,招商局与太古、怡和轮船公司签订“齐价合同”,[1]213抵制外国侵略,保障利润。1885-1903年由盛宣怀任督办,招商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官督商办”企业,商人的主体地位大大下降了。[7]169而在1903-1909年,轮船招商局落入袁世凯之手后,是经营腐败的“商本官办”时期。这些督办委员,“多是官场中人,官气难除”,[7]176使中国第一个大型的现代企业最终败落。
在开平设局以前,时人已用土法采煤多年,技术设备落后,他们只能挖取头层煤,挖完即弃。开平矿务局在唐廷枢的苦心经营下,采用西法开采,用铁路运煤,取得了重大成功。它的后期情形也不好。1892年,唐廷枢病逝。李鸿章委派开平的一个大股东张翼担任总办。张翼并不懂得近代企业的经营。缺乏资金时,张翼一反开平矿务局历来采用的招股集资的办法,向外国势力乞求贷款。这样就把企业引上依靠外国金融支持的危险道路。所以,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英国轻易攫取了开平矿务局的全部财产。在中国近代企业中,这个地位重要,已见重大成效的企业,最终落入外国侵略者之手。[14]211
唐廷枢在当时就获得很高评价。李鸿章称其“熟精洋学,于开采机宜,商情市价,详稽博考”;[4]13丁日昌也夸他“于各国情形以及洋文洋语,罔不周知”,并以官场习用的“才识练达,气宇洪身”相评价。[1]187当1892年唐廷枢病逝时,《捷报》评论说“要找一个人来填补他的位置,那是不容易的。”[1]153
另一方面,唐廷枢存在无法彻底摆脱的买办性。
唐廷枢等买办来到轮船招商局后,将洋行推行的买办制度移植到招商局。栈务、船务设买办;栈货、货力的赔赚全由买办报销;买办之下有“二买办”、“三买办”等等。实行这些办法的结果是,公私不分,任人唯亲。局、栈和轮船的主要管理人员“向归总办分派”,而总办唐廷枢等又有自营生意,“以局船为己有,专装私货”。[15]
在他经营现代企业中,还存在盈利分配不合理,没有进行积累投资的问题。根据招商局历年帐略可以看出:利润被作为股息和利息而分配掉的现象十分突出。这表明,企业几乎没有依靠本身力量进行积累投资。实际上招商局的经济力量在多年的经营中不是增强,而是逐步在削弱。[14]178-181
总之,唐廷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从他身上,能清楚地看见19世纪中国买办阶级的成长和壮大,买办阶级资本和经验的逐步积累。最终,通过对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局这两个洋务运动时期规模较大、成效最为突出企业的经营,唐廷枢完成了从买办到近代企业家的角色转换。唐廷枢作为从买办起家的中国首位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企业家,他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都是功不可没的。
[1]汪敬虞.唐廷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徐 润.徐愚斋自叙年谱 [M].1927年刻本,58.
[3]姚贤镐.中国对外贸易史资料 (1840-1895):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984.
[4]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 [Z].光绪三十一年刻本.
[5]关庚麟.交通史航政编 (第一册)[Z].上海:上海出版社,1935.
[6]虞和平.经元善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74.
[7]夏东元.晚清洋务运动研究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8]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 (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972.
[9]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第6卷)[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59.
[11]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 (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7.
[12]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0:7.
[13]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下)[Z].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5]周建波.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6.
China’s FirstM odern Entrepreneur Started from a Comprador——TANG Ting-shu
DEN G Tong-li
(College of H istory and Culture,ShanxiNormalU 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TAN G T ing-shu had been a comprador in theBritish JardineM atheson for ten years in his early life,and accumulated substantial assets and experience of operating modern business.L ater he set up and ran M erchants Steam N avigation Company and Kaiping M ining Bureau,two large-scale commercial enterprises during theW esternizationM ovement,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e historical facts indicate that TAN G T ing-shu,started from a comprador,as China’s first entrepreneur w ith 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 skills,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in a unique way of setting up and running modern enterprise.
TAN G T ing-shu;comprador;M erchants Steam N avigation Company;Kaiping M ining Bureau;modern entrepreneur;the first one
K825.3 文献标码:A
1672-9048(2010)01-0062-04
2009-10-10
邓同莉 (1984—),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陈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