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诗词零札
成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其语境的改变,往往在理解上产生一些歧义。文章对唐诗宋词中几首名作的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唐诗;宋词;诠释
例一:
杜牧《清明》是一首儿童时代就已熟知的好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王青的《关于杜牧〈清明〉诗鉴赏的一点商榷》一文后,才发现笔者的理解和很多人不同。王青在文中列举了《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何凡文,《唐诗鉴赏辞典》周汝昌文,《唐宋诗词评析词典》陈志明、范裕华文,《全唐诗鉴赏辞典》张厚余文,指出诸位对于“欲断魂”的注释“无外乎是形容‘哀伤’、‘愁绪’、‘好像失去了神魂’,以及‘内心极度凄楚纷乱’等等,也就是形容内心十分‘哀伤’、‘愁苦’的意思”。而王青本人则认为:“这个作为名词的‘断魂’,在此可以注解为酒的名称或转称”[1]。读过王青的这篇文章后,笔者才认识到,一直认为是通俗易懂的《清明》诗原来在理解上的分歧是如此之大,因此,有必要阐述一下笔者对此诗的理解。
笔者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行人清明时节的见闻和思想感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指清明时节时常也是春雨潇潇的时节,这在过去的清明时节是很常见的情景。
“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是指在春雨潇潇的时节很少看见行人在赶路。“欲断魂”就是路上行人稀少,江苏苏北一带见不到人常常说“连个魂影儿也没看见”。《白虎通》云:“魂犹伝伝也,行不休于外也,主于情”。“路上行人欲断魂”是说清明下雨时野外几乎见不到行人行走。所以,为了消除行人的孤寂、凄凉之感,下文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在中国古代是祭祀先人的日子,这使得雨中的行人格外凄凉。“杏花村”给凄凉的旅途带来了一个温暖的希望。
这首诗的好处是用极简省的诗句描写了古代一种普遍的社会景象,抒发了一种共同的情怀,所以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名诗。“杏花村”则成为一种温馨的向往,同时也成为一种美酒的代指,成为今天大家相争的品牌。应当是先有这首诗,而后杏花村才成为一种和美酒有关的地名。王青的解释我认为是牵强的。
例二:
张先《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张先的这首词是一首名词,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为“横绝”。这首词总的来说不难理解,只是对最后两句,有些不同看法。
沈祖棻《宋词赏析》说:“词人由她衣上的云,联想到山上的云,而未写云,先写山,不但写山,而且写乱山,不但写乱山,而且写带些昏暗的乱山,这就使人感到一朵朵的白云,从昏暗的乱山中徐徐而出,布满空间。经过这种渲染,就仿佛衣上的云变成了真正的云,而这位身着云衣的美女的出现,就像一位神女从云端飘然下降了。”[2]
沈祖棻的理解是从想象的角度来阐述,但这两句很可能是写实际的感觉。“昨日乱山昏”写来时由于阳光被山阻隔,未及黄昏,山区已是昏暗阴郁,可是女子的美丽却是光彩照人。这两句承上“细看诸处好”后,在明暗对比的描写中,表现了这位女子光彩照人,给人眼前一亮、精神振奋的感觉,从旁观者的感觉中描写女子美丽绝伦。这里作者不直接写女子的美丽,而是借女子衣上的云彩赞美女子如同仙女般的飘逸和光彩,这是一种委婉的写法。
例三: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诗对中国年轻读者的影响是深远的,据说在日本,这首诗和张志和的《渔歌子》是影响最大的两首诗词。
这首诗的美在于诗中所表现的那种说不清的愁绪非常切合青年人青春的心境,唤起青年人对那种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清悠境界的向往。
光绪丙午(1907),江苏巡抚陈筱石请俞樾重写《枫桥夜泊》一诗,刻石立碑。俞樾在碑阴中对该诗“江枫渔火”提出了质疑:“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他根据宋人龚明之《吴中纪闻》记载,“江枫渔火”,应作“江村渔火”。他认为“宋人旧籍可宝也”,价值千金[3]。
但我认为如果换成“江村渔火”,就缺少了江枫色彩的一种朦胧美感,其诗中那种清悠的意境就会减色。至于宋籍所说的:“江村渔火”的记载,并不足以成为定论,道理很简单,宋籍也可能有异载,这种情况在古诗流传过程中是有许多例子的。因此,宋籍并不足以定优劣,只能以优者为优,劣者为劣。
俞樾的这种疑问来源于他认为“第二句不甚可解,‘江枫渔火’四字文义不贯,于下‘对愁眠’三字又似不贯,向以为疑”。俞樾是经学家,讲究文从字顺,但这句却是诗语,应该从诗的语言角度来欣赏,诗的语言是表现一种诗意的感觉。“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写夜泊枫桥,满怀忧愁对江枫渔火而眠。用江枫而不应用江村,因古人写诗作文有切题的习惯,否则《枫桥夜泊》的“枫”就落了空。
黑夜中的江枫的色彩是说不清的,它和“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说不清的心境共同构成一种朦胧的意境和美感,给年轻的读者带来无穷的疑问和淡淡的愁绪,在年轻的心灵中留下了永远的记忆和对人生的清悠意境一生的追寻。
例四: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年轻时耳熟能详,并没有感到有何难解之处。
据说这首诗描绘的所在地有人曾给文学研究所写信,说鹳雀楼的西边并没有山,不知王之焕说“白日依山尽”的根据是什么。也有人写文章认为这首诗并不是写夕阳西下的晚景,而是写东南方的太阳被中条山的主峰雪花山遮住了。日近中天,自然是白日,空中白日,依山而尽,山高可知。因日近中午,太阳虽被山遮挡,但天仍明亮,故可以“更上一层楼”去“穷千里目”[4]。
江苏苏北是平原地带,平原地带看地平线只有五里远,所以平时极目远望,是见不到山的,但是在黄昏日落之前,阳光能把平时看不见的几十里外的山峦展现出来。据我的记忆,太阳落山之前,太阳一般是白色的,但在接近山顶或落山之后,太阳的颜色瞬息万变,绚丽多彩,无比瑰丽。
不知这种解释是否可以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所帮助。
例五:
温庭筠《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这首词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出征恋人的情形,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这首词应从歌曲的角度来理解,歌曲抒发的是一种大众化的感情,表达一种社会的审美风尚。中国古代有一种拟古乐府的传统,这首词就是描写设想中的女子思念恋人情怀的小曲。
这首词中的“宫”字,拙文《温词浅释》指出,应指江南一带女子所居之地[5]。这里的宫,即是小园,所在地即为越溪曲,这样理解全文文从字顺。当然,这也可以看成一种美丽的言说方式,这两者是一致的。
用温诗来证温词,即可看清此词词意。温庭筠《苏小小歌》写道:“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塘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这首诗和词意义全同,连句子都相似。句中的吴宫,即在钱塘小江曲,是为一地,因此可知温词中的宫即为小园,诗和词都是抒发设想中的女子思念恋人的感情。
例六: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胸襟开阔,气象壮观。由于第二句涉及地理上的方位问题,使得“日边来”的理解变得复杂起来[6]。
其实,从地理的角度来看,长江水至天门山后,转向北流。有的版本此句就是“直北回”。如果下午站在长江下游,太阳正当南面的江面之上,可以说“孤帆一片日边来”。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描写的可能是实际的景象。
至于这首诗所体现出来诗人的胸襟和气魄,则是另外的问题。
[1]王青.关于杜牧《清明》诗鉴赏的一点商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3,(3):156-157.
[2]沈祖棻.宋词赏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朱寨.“江枫渔火”质疑[J].文字遗产,2004,(1):139-140.
[4]程瑞君.唐诗名篇词语新解五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109-111.
[5]成迅.温词浅释[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0-32.
[6]韩大伟.辨“日边来”识“真太白”[J].文学遗产,2003,(1):126-128.
(责任编辑 李冠楠)
Notes of Verses and Ditties
CHENG Xun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Some different ideas have been made in understanding ancient verses and ditties in China because of context changing as they have spread for a long time.The essay gives its opinion of knotty problems in a few famous works of poetrie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Song iambic verses.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Song iambic verse;annotation
I207
B
1671-0142(2010)06-0005-03
成迅(1959-),男,江苏阜宁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