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昆贤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实践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微
贾昆贤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也关系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一个原则”和“三个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做到“三个结合”,在考试上,要立足于“两个实际”,实现“五个转变”。
高职院校;政治课,教学效果;教学环节;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显得无力而低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好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是高职院校政治课教师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一个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里的理论联系实际,有三个层面的涵义:其一,就是要使教学内容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的历史、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资料、案例非常丰富,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把社会实践中的鲜活内容、案例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只有这样,联系的实际才会有的放矢,才会避免空话和大话,改变本课程的无力和低效,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其二,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社会的热点问题。由于现代科技和网络的发展,传播媒介的日益强大,社会的热点问题很容易反映到大学校园里来,为学生所关注。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敢于正视这些热点问题,利用专题的形式进行讨论式教学,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引导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正确看法,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其三,联系实际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中,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政治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灌输”,这种灌输是一种言传、身教、亲历过程的灌输,只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体验感悟、参与实践,使之晓之以理,付诸行动,就会为他们所接受。教学实践证明,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越贴近社会现实,越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就越容易为学生接受。所以该课程的教学要善于探求学生的思想脉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让沟通能畅通,让理论能服人。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不讲原则一味地投学生所好,去迎合一些偏激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启迪学生思考,解决其疑惑,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
所谓“三个体现”,就是高职院校的政治课要体现时代性、针对性和新颖性。时代性就是政治课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时代演进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课堂分析的内容,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切忌理论空洞,言而无物。针对性就是政治课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心悦诚服,既入脑又入心。新颖性就是教师在深化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对一些案例的收集要新,对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要重视,而且在内容的顺序和侧重点的安排上要细致周到,以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通过新视角、新方法、新途径有效地讲解出来。切忌照本宣科,或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说服教育学生,更忌教学中案例几十年不变,授课内容若干年不去更新,如果这样,只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学习兴趣。
第一个“结合”,就是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高校的“两课”教学,一方面要保留好的、被长期教学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拓展和吸收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要善于把传统的文字知识传授与现代声像传授结合起来等等。
第二个“结合”,就是要把课堂“封闭”与“开放”结合起来。这里的课堂“封闭”,是说大学课堂集中授课,这里的“开放”,是说要把大学课堂和社会实践的开放课堂结合起来,以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并在实践中达到对理论的透彻理解。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带大学生到革命圣地、大型企业等参观学习,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受启发和教育。
第三个“结合”,就是把专题讲座和专家讲座结合起来。专题讲座是针对课程内容以及与课程有关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专题,对学生开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专家讲座则是把专家、学者以及英模请进校园,作报告、讲热点、谈形势,内容更为广泛,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生活、学业、成长等问题,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考试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高职院校而言,它是评价一个教学单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其主要功能是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总体反馈。通过考试,能有效地督促学生考前复习,推动他们对知识把握的完整化、系统化以及运用的熟练化,从而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发展。同时,考试还能检查出教和学的近阶段效果,以便对下一个阶段的教和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要提高高职院校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其考试必须立足于两个方面的实际:一方面要立足于发挥政治理论课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的实际;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使之成为衡量学生真实成绩,确认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的实际。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考试观念,在实践中做到“五个转变”:
第一,在考试的目的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把考试当作目的而非手段,把考试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学生。所以,教师上课奉行“本本主义”,只讲书本上的内容;而学生学习则奉行“教条主义”,只学书本上教师讲的范围。长此以往,形成了教师上课讲条条、学生应试背条条的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考试内容只考课本中的东西,并把其奉为金科玉律,同时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使考试凌驾于一切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上,教学始终围绕考试这个中心转。因此,不少学生和教师重卷面考分,轻道德情操和诸多能力的培养。作为政治课教师,必须在考试观念上实现适合时代的转变,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教育,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科学。
第二,在考试的要求上,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合一转变。考试不是为了难为学生,也不是为了彰显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是为了培养人,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基于此,在考试的要求上,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原则,反对单纯传授知识。通过考试手段的运用,既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把握,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三,在考试的内容和表达上,要实现由重视考查理论向重视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转变。过去政治课的考试只重课本中的条条框框理论的考查,考试几乎成了概念的堆积、原理的注解和各种知识的拼凑与组合,即使联系社会发展与学生思想实际,也是些不关痛痒的点缀与装饰。所以要完成转变,考试必须联系国情和时代特点,使得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在答题思路上改变过去“一原理,二分析,三实际”的呆板答题模式,在评分标准上改变“踩点给分”的机械评分标准,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综合、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在考试的具体形式和方法上,要实现由封闭式考试向开放式考试转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政治课的考试大多局限于笔试闭卷式,这种传统的、平面式的、单线条的考核,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往往忽略对学生能力、觉悟的考核,而注重课本中固有的文字表达分析或教师的授课归纳。仅仅用这一种形式来衡量学生的智慧才能,不仅显得单一、封闭而且有点迂腐、肤浅。因此,必须转变政治课考试形式,实现闭卷与开卷有机的结合,立体性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觉悟。
第五,在考试的结果评价上,要实现从单纯重视分数向重视人转变。应试教育只看分数,只从分数衡量学生的优、良、中、差,看不到分数后面是丰富多彩的个性,泯灭了学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更看不到不同学生具有的不同能力。所以在考试结果的评价上,不能坚持传统的单一的以分数定好坏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向重视人、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全面衡量学生的标准转变。
[1]张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
G718.5
A
1673-0046(2010)7-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