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农村道路发展研究

2010-09-07 10:40:14达潭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江门市农村公路农场

达潭辉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江门市农村道路发展研究

达潭辉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江门市农村公路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农村公路发展的部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农村公路受到了国家的日益重视。农村公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它增加了公路沿线农民的收入,加强了城乡沟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二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三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就不可能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家加快了农村公路发展的步伐,全国范围内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到“十五”末,全国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力争使全国乡镇通公路率达到99.8%,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80%以上,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6%,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50%以上。

一、江门市道路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管辖三区四市的地级市,江门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在推行道路现代化进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五”期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63公里,总长度330公里,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全国地级市第二位。截止到2005年底,江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6380公里,公路面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2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高速公路里程330公里,全省第一;崖门大桥被誉为中国第一跨;彩虹隧道成为广东公路隧道第一长;公路绿化率100%;开阳高速公路被评为全国“阳光”工程;325国道恩平路段成为广东省廉政示范工程;公路系统被授予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

(一)江门市公路发展情况分析

根据江门2006-2008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显示,在2005-2007年间,江门市的通车里程、公路密度、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等方面都有逐年的发展,具体统计如下表1。

通过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在2005-2007年间,江门市的通车里程、公路密度、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等在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6年的各项指标相对2005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2007年的个别指标则相对2006年出现了小幅的回落。

总体而言,由于经济的大力发展,江门市在公路的建设发展上也有了较快的进展。2006年江门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GDP完成921.01亿元,增长15.3%,所以,从公路的各项统计指标中也显示了2006年比2005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江门市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经济总量首破千亿大关,全市GDP1095.33亿元,增长15.03%,超过全省平均增速。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江门市2007年的各项公路指标相对保持2006年的发展水平。

(二)江门市农村道路发展现状分析

1.农村公路的界定

《公路法》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照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公路法》中的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也有部门认为,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农村公路就是指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可见,农村道路有的属于公路,有的不属于公路(如等级以外的道路),不能统称为农村公路。

2.江门市农村道路的统计分析

根据江门市统计局2008年对江门市所属乡镇道路交通情况的普查分析结果,全市共有1083个自然村,并对辖区内的自然村、农场及社区道路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第一,统计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数、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小于50公里的乡镇数和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的乡镇数;第二,对通往自然村、社区和农场的道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第三,对村内的道路进行统计分析。

(1)2008年江门市乡镇交通情况统计分析

通过对乡镇交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江门地区所有的乡镇都没有火车站;有码头的乡镇共有19个(其中蓬江区1个、新会区7个、台山市5个、开平市2个、鹤山市1个、恩平市3个)。以上数据表明,江门地区暂时无铁路通过所有乡镇,因为部分地区地处沿海,故在管辖的63个乡镇中,有码头的乡镇就有19个,占所有乡镇总数的30.16%。有二级公路通过的乡镇、农场占乡镇、农场总数的100%,说明乡镇、农场的公路交通情况良好,道路通畅;全部乡镇、农场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小于50公里;并且全部乡镇、农场均能在1小时内到达县政府。

(2)农村通公路情况统计分析

通过对农村通公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在有效填报的1083个新农村中,已经通公路的新农村有1069个,占全部农村的98.71%,其中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的分别占5.72%、3.42%、17.73%、26.41%、21.44%、10.53%和 13.76%;尚未通公路的农村有14个,占新农村总数的1.29%,证明绝大部分新农村都已通了公路。

在有效填报的1150个社区中,已通公路的农村有1131个,占全部社区的98.35%,其中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的分别占6.43%、3.83%、17.65%、24.87%、21.22%、10.17%和14.17%;尚未通公路的农村有19个,占新社区总数的1.65%,证明绝大部分农村都已通了公路。

而在统计的4个农场中,100%的农场都通了公路。

(3)道路进村情况统计分析

通过对道路进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在统计的1083个新农村中,铺设水泥路面进村的农村有1008个,占全部农村的93.07%,铺设柏油路面进村的农村有5个,占全部农村的0.74%,铺设沙石路面进村的农村有68个,占全部农村的6.28%,铺设其他路面进村的农村有2个,占全部农村的0.18%;在统计的1150个社区中,这一比例分别为93.30%、0.43%、6.09%和0.17%;而在统计的4个农场中,铺设水泥路面进村的道路占全部农场的75%,铺设沙石路面进村的道路占全部农场的25%。

(4)村内主要道路情况统计分析

通过对村内道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在统计的1083个新农村中,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农村有873个,占全部农村的80.61%,村内主要道路为柏油路面的农村为1个,占全部农村的0.92%,村内主要道路为沙石路面的农村有193个,占全部农村的17.82%,村内主要道路为砖石、板的农村有3个,占全部农村的0.28%;村内主要道路为其他路面的农村为13个,占全部农村的1.20%;在统计的1150个社区中,这一比例分别为 81.57%、0.09%、16.96%、0.26%和1.13%;而在统计的4个农场中,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占全部农场的75%,主要道路为沙石路面的占全部农场的25%。

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公路整体技术等级较低,呈现出随行政等级降低,等级公路里程比重下降、等外公路比重上升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农村公路中,有沥青水泥路面(有铺装路面、简易铺装路面)的农村占总数的81.53%,未铺装路面的农村占总数的18.47%。呈现出随行政等级降低,沥青水泥路面里程比重下降、未铺装路面里程比重上升的特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是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江门市各级部门的努力,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农村交通较为落后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客观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道路建设相对滞后,进展缓慢,主要存在“四低”、“四少”的问题。“四低”即路面等级低、养护水平低、通行能力低、网络层次低;“四少”,即整体规划少、建养资金少、配套设施少、技术含量少。这些问题导致农民群众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农经产品运出难,农村经济发展受制约。农村道路“通”而不“畅”的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科学布局、群众增收致富的“瓶颈”。

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属于公共品供给范畴的问题,其普遍短缺的现象是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但单凭自身力量而又无法解决的事情。公共品即各类公益性的物质和服务产品,其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领域。农村道路是公益性最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属于典型的公共品,是农村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已经成为农村道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因此,针对新农村建设新形势和农民的迫切需求,搞好农村道路设施公共品的供给与管理,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调查研究,精心搞好农村公路规划

以前,农村道路大多是群众自发规划修建的,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弯拐过多,路基过窄,坡度较大等。现在,要重点以“通畅”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要利用好现有路基实施改造,用好资源,节约资金;又要注意路网辐射面,让更多群众受益,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规划,要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电力、通讯、水力、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与文化教育、旅游、扶贫开发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规划等紧密结合,做到因地制宜,总体部署,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多方结合,互相促进,充分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民群众的平安、快捷出行的需求。同时要充分考虑开发、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结合生态保护,正确分析结合农民群众迁移、搬迁的趋势和动态,运用效益对比的方法,做到该修路的,按计划修好,不该修或可以缓修的,暂时不修,避免造成公路修通了,人也迁走了,树也砍光了的不良结果。在道路的具体规划上,要做新、做细、做实、做精,安全标志、防护设施等都要规划详细,与道路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同时,还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农民群众的承受力,体现以人为本,做到村级道路建设与环境、生态、景观协调统一,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增加群众负担。

(二)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设

1.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搞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关键。要全方位、多渠道集资,要用足国家支持资金,调动农田保护、扶贫开发资金,充分动员社会各界集资、捐资,发动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多管齐下筹集建设资金。

2.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公路

在建设资金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应当本着规划适度超前,充分把握好修建标准,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公路。建议一要把握标准。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建筑材料、气候、建设资金、农机出行需要及维护便利等因素,把握好公路线形、宽度、路基高度、桥涵结构尺寸以及路面结构类型,突出农村公路造价不高、方便出行、服务农村、维护便利、有较好的抗灾抗毁能力的特点。

二要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要在统筹兼顾各乡各村以及公路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主要干线公路重点推进;二是充分把握好支线公路的建设重点。

根据不同道路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升级改造方案,能一步到位就一步到位,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分期建设。首先以提高公路防灾抗毁能力为重点,提高路基高度和强度,改造桥梁涵洞;其次以增加路基宽度,加大弯道半径为重点;再次以改善路面结构,提高农民群众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为重点。

3.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

农村公路点多面广,施工点大多位于较偏僻的地方,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健全工程建设管理机构,扎实开展征地拆迁、项目招(议)标、工程监理等工作,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管理,杜绝违法转包、分包和无资质的队伍参与工程施工,认真开展质量监督,杜绝“豆腐渣”工程。

(三)抓好农村公路的维护管理工作

为了避免年年修新路、年年走破路的现象发生,农村公路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十分重要,要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必要管理机构,多方面筹集养护资金,执行管养分开,推行养护工作招(议)标制度,确保公路各项指标达标、标志齐全,防止超载车辆破坏公路,切实抓好农村公路的维护管理工作。

(四)注重科技和创新,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养质量

通过科技和管理创新,提高农村公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质量,淘汰落后的工艺标准及桥梁涵洞的结构,提升公路建设的可靠性、实效性,防止施工安全事故,降低公路的建设难度和成本,全面建设农村富裕、文明、和谐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提出,农村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以及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农村道路建设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农村道路发展,对保证整体道路网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1]宋学文,张红艳,冯晓.农村公路研究现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6).

[2]韦勇球.对搞好农村公路的几点建议[J].当代广西,2008,(8).

表1

F29

A

1673-0046(2010)7-0011-03

猜你喜欢
江门市农村公路农场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阳光路上歌声扬
——广东省江门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16
三问农村公路
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 02:25:05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 02:24:59
江门市氨氮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应用现状浅析
大白兔奶糖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