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琳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公安基础教研部,河南郑州 450053)
在铁路运输业中,“客规”是一个常用缩略词,是规范铁路旅客运输工作的准则,在实际理解和应用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客规”,是泛指与铁路旅客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一切合法规定的总称。狭义的“客规”,是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依法制定实施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设的主管全国铁路工作的最高政府职能部门,因此《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在法律体系中隶属于行政规章,是铁路运输业和铁路旅客在铁路旅客运输中均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并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
我校开设的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是特指以狭义“客规”为基础,有选择地介绍与铁路公安工作相关的广义“客规”的一门课程。
在公安院校开设介绍铁路知识的课程,是铁路警察警种的需求和特色,也是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特色。在我校开设铁路客运规章课程的必要性,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 4个方面。
铁路警察是行业警察,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担负保卫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维护铁路运输治安秩序的任务,既要履行执法职能又要履行服务职能,既要具备公安业务能力又要掌握铁路运输规律。在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的许多方面,铁路警察并不是铁路规章的执法主体,其执法主体主要是铁路生产部门的相关人员。他们在执法的过程中,为体现执法力度及强制性,往往需要铁路警察参与和配合。这是铁路警察参与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的行业警种特征,铁路公安工作也因此成为铁路旅客运输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配合铁路生产部门相关人员执法时,铁路警察只有掌握铁路规章,才能够做到依法参与铁路运输生产、有效维护铁路运输秩序、切实保卫铁路运输安全。
如铁路乘警、站警应熟知《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才能正常地参与旅客运输活动,正确处理精神病人乘车、跳车死亡等突发事件,才能有效地为旅客提供各种客运咨询服务,才能有效打击伪造、涂改、挖补车票和倒票、逃票等违法活动;铁路经警应熟知《铁路货物保价运输办法》、《铁路货物保价运输管理办法》等保价运输规章,才能有效预防、识破、打击骗保等违法犯罪行为。
我校公安基础教研部 2008年在铁道部公安局举办的“全路刑侦指挥员专业培训班”、“铁路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应用技能培训班”中开展的铁路公安实战部门对铁路课程需求的调研活动,证实了开设铁路客运规章课程的必要性。
“铁路基础知识”是铁道部公安局制定的《铁路民警岗位培训规范》规定的内容,其法定性地要求铁路民警应知应会“铁路基础知识”。目前,铁路公安机关民警转公务员考试中,铁路生产的法规知识是必考内容之一。
教育部〔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公安部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中指出:公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制定原则之一是突出人才培养针对性,培养和造就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
我校根据这些人才培养要求,提出铁路公安学历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够适应基层铁路公安机关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铁路警察是专业警察,培养合格的铁路警察,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警察的基本技能和公安专业知识,而且要根据警察职业特点传授铁路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胜任本职工作。因此,铁路客运规章课程在我校各铁路公安专业普通大专人才培养方案中被列为通识课。
我校自建校以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均以不同形式开展着介绍“警用铁道技术”知识内容的教学活动。早期的课程名称叫“铁路常识”,以后又相继称为“铁路基本知识”、“铁路基础知识”、“铁道概论”。当时铁路客运规章均是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构成。
伴随铁路运输规模和技术的发展,根据铁路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2005年我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将原“铁道概论”课程一分为二,分别单独开设了“警用铁路技术”、“铁路客运规章”两门课程。“铁路客运规章”课程在开设之初,就被列为我校铁路公安特色课程建设的重点项目。
在我校普通大专学历教育中开设的“铁路客运规章”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铁路客运工作基本规律,适应铁路客运工作环境,具备参与铁路客运综合管理、综合执法,提供客运服务的能力,为学习各铁路公安专业课程打基础,和其他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学生入警后能胜任铁路民警工作岗位做准备。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我们在与公安专业课程结合基础上,经过铁路公安一线实践调研,通过警学结合方式,以培养学生铁路公安工作能力为重点,按照铁路公安机关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熟练掌握客运知识的能力、处理铁路客运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客规”相关规定在客运工作中正确执法和规范服务的素质三方面要求选取的。以《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为主线,根据铁路公安业务的需要,摘录了与铁路公安工作相关的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分为旅客运输、运输事故的处理和法律法规三部分。为学生将来铁路公安专业课的学习做好良好的知识储备,以满足铁路公安高校教学和铁路公安一线工作的需要。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是一门通识课,为适应教育部〔2006〕16号文提出的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需要,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景实物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多样形式、多种实例或演示启发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多媒体、录像等现代教学技术授课,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各章节的授课流程都是以解释规章基本条文为开始,既而以分析客运当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所讲条文的认识,最后以课下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解惑和课后巩固掌握所学“客规”知识,进而在校内模拟训练中将这些铁路客运知识与铁路公安实际工作初步结合。通过这些校内教学活动,为参加校外实战做好准备。学生在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客运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实现执法和服务双重职能,受到铁路公安一线单位的好评。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邀请校内外铁路专家、教授,为学生举办相关铁路知识专题讲座,尽量充实学科前沿知识,及时介绍学科最新进展,提供实战发展的前沿信息,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铁路公安职业化视野,为学生了解铁路、了解铁路公安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查找铁路客运规章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要进行以下课程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强化落实青年导师制度。校内教学团队中年轻人比重较大,需要老教师经常引导。建立一对一青年导师制度,使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其次,要鼓励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更高层次深造和相关学科及公安业务进修,增强自身文化素质和公安职业素养。再者,针对本课程特点,坚持业务学习,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学习、集体备课、集体科研和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最后,为任课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他们都能到铁路公安基层进行挂职锻炼,了解和熟悉铁路公安业务,收集铁路公安基层单位的迫切需求,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本课程应该深度结合公安专业课程,根据铁路公安一线调研情况及实战需求,精炼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内容,完善符合铁路公安实际工作、铁路生产需求和我校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目前使用的是根据铁路公安工作编写的讲义,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通过深入铁路公安一线调研等多种方法,继续挖掘铁路客运规章讲义在体现铁路公安特色方面的潜力。在与公安专业教学和铁路公安一线应用进一步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加其技术含量,形成具有体现铁路公安特色、具有知识产权的铁路客运规章正式教材,为今后我校向着公安学历后职业教育发展做好准备。
科研是教学工作的提炼,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工作良性循环的重要方面,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今后五年内,教学团队争取正式出版教材 1部,获得省部级项目 1项、厅级项目 2项的立项,每年人均发表论文 2篇,以此强化教学科研支撑,提高教学团队整体科研水平,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实践实训教学是我们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依托本校“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实践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争取校内建有铁路客运设施设备,教研室建有铁路客运图片资料和铁路客运录像资料,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期间就熟悉铁路环境、毕业前就有铁路公安实战经历、毕业后上岗就能独立开展与铁路客运相关工作的实践实训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用 1~2年时间,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精炼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参考书、习题库、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料。
第二阶段,用 1~2年时间,加强软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专题精品模块化、学生菜单式专题模块选择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内容上形成更加贴近铁路公安实战的特色,加强教学研究,使本课程建设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更高水平。
第三阶段,坚持铁路公安特色,走精品课程建设之路,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 2年内实现校级精品课程,5年内申报省部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