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分析英语学习障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雷晓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影响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问题主要归为情感因素、母语干扰与周边学习环境、思维差异、个体性格以及学习方法的应用等诸多因素。分析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障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使能够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英语学习;应用能力;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交往频繁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外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掌握外语的多能人才早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人们掌握外语的目的虽有极大的不同,但总的来说,主要目的还是将外语作为获得国际先进知识,进行学术交流或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工具使用。
由于学习者学习目的和主客观学习条件的差别,掌握外语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和实际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存在着比较大的悬殊。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外语教学,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求更经济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外语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整理,探求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现实意义。
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英语是学校目前学习人数最多,涉及专业范围最广,投入的时间、精力、经费非常多的一门学科。在我国,一般城镇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接受英语教学,到大学毕业为止,一名大专毕业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就可能长达十二年。从理论上讲,大学生的英语成绩应该是不错的,至少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而应该驾轻就熟。然而,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了解学习英语的心理机制,分析英语学习的困难,进而灵活把握教学原则和方法,以期有效提高整体的英语应用能力。鉴于这种现状,我们很有必要探究影响英语学习成绩的因素。影响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问题主要归为情感中的动机因素和无法摆脱的母语干扰、周边学习环境、思维差异、个体性格以及学习方法的应用等诸多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相关方面的课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情感因素是一个大范畴,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它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等,其中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追求某一社会目标时,有成就动机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会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会通过实现自己的目标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希望考入理想的大学,希望能拥有较高收入的职业,或者参加各种赛事获得奖励,让身边的亲朋好友为自己的优秀感到骄傲,这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自身的发展起到激励的作用。
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克服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情感障碍因素。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与他们早期的学习经历有关。很多学生在最初接触英语时,由于不了解英语的特点,再加上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师的方法、经验,对学生日常英语应用的评价存在主观和以偏概全的现象,导致大学生对英语产生了不良情感因素,从而造成学习时消极被动、兴趣低下,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对英语产生了本能的抵触和消极应付的情绪,上英语课时提不起劲头,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怎么掌握相关知识。针对这种现象,对学习差的学生应使他们多次体验学习的乐趣,多给予表扬,教师的评价应采用A+1定式(A:学生的实际表现),即教师对学生的最终评价应稍高于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水平。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进步和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是能力强的表现。并且使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就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只要付出,就会有一定的收获。通过对学生多次鼓励,学生就不容易产生无助感,从而增强了学习信心,有助于提高英语成绩。
语言是人类通过结构化的音、形、义的结合,或一定的姿势、体态来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语言学习是受意识控制的获得过程,多半在学校中进行。根据语言学理论我们知道:人类学习母语比第二语言要容易轻松得多,这是因为环境对母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经历着两种状态,即“学习”和“习得”,即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的交替进行。而外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学生在一个非常正式的课堂环境里学习一周不过几小时的英语课程,没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输入与反馈行动。在课外由于没有比较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失去了语言运用和习得机会。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创造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将对高校英语素质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英语环境是一个由学校创建,英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能激发和诱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并运用英语的自然语言环境。学校可以常设英语角,英语教师与相关人员应广泛参与其中,带动学生用英语对话,逐渐过渡到主题交流,最后促成学习者自愿到英语角活动的局面。学生组织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兴趣小组。通过活动,以及多种形式的锤炼,可以带动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并对学生掌握英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翻译外语时总是去寻找词汇和语法上的对等物,事实上,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下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可能形成完全相同的概念系统。不同的国家对许多客观现象甚至会采用对立的态度。英汉思维有着极大的差异,按照汉语的概念去理解和运用英语,肯定会制造很多障碍。
语言学习者应容忍并顺应不同种族间的思维差异,在语感基础上掌握外语,自觉推理地使用语言知识。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性反应,学习语言决不能没有语感。作为一种复杂体系的交际手段,语言的语感无疑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是一种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特点与另一种特点之间的异同感。人们在实际掌握语言时,能正确进行词的性、数、格、人称和时间的变化,就是基于适当的语感。它和所有一般心理现象一样,不能遗传,并非与生俱来。语感是后天获得的,是培养起来的,是在人的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有了语感基础,才容易培养外语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实际掌握外语知识技能。
传统的学习方式对大学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下,有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只着眼于单词记忆,细枝末节,突击做题,沉湎于汪洋题海,忽略词语与句子的内涵性质,英语学习成了“无意义”的重复记忆,是只服务于应试的短期行为。大部分由于只注重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考试过后,能真正储存积累下来的知识也就所剩无几了。
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大学生把英语当作语言来学,不是仅作为功课来学,乐趣应是第一。教学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字词、语法结构及课文翻译的讲授,而应是一种对知识的延伸、扩展和引导。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索问题。要注意讲述文化背景知识、熟悉的社会现象,结合身边事物和生活常识,学生易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对话题的兴趣与讨论的欲望。通过不断总结、反思,学到的东西就会长久地留在脑子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为了掌握外语知识技能,学生必须熟记大量语言材料。识记、保持、再认、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涉及到对语言材料的输入、存储及使用,是影响语言材料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识记是一种有意识的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必须经过主观努力,有其预定目的。英语学习,特别是对语言材料的记忆,主要是进行有意识记忆。进入短期记忆的信息,如不重温,很快就会消失,而长期记忆的形成是由于短期记忆活动痕迹的积累。短期记忆的材料,通过不断重温及语言复述才能进入长期记忆,从而具有极大的有效性,才能保持牢固。外语学习中的练习、作文、翻译、复述都是复习的性质。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单词的记忆必须以短语或短句为基本单位,尽可能提供相关的非语法性的信息,侧重于理解单词的内涵,以不同的形式和结构解构及合成来使学生理解词汇,从而加深记忆。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孙晓青.外语思维和母语思维.[J].外语界,2002,(4).
G642
A
1673-0046(2010)5-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