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建丽
(太原幼师附属幼儿园,山西 太原 030012)
浅谈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伊建丽
(太原幼师附属幼儿园,山西 太原 030012)
幼儿园教师只有具备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研究的精神和研究的习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教师,才能真正获得专业性成长;还需有同行之间的交流切磋以及接受专家的指导为重要条件,来获得有效发展。
幼儿园;教师;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教师克服这些障碍,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的职业适应不良通常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表现:例如,教师对所从事幼教的意义、地位认识不足,不安心于当一名幼儿教师;或是对做幼儿教师缺乏兴趣,意志消沉,工作中得过且过,无法胜任;或是与幼儿、家长与其他教师和园所领导关系紧张,缺乏沟通,人际关系不能相容;或是终日牢骚满腹,表露出难以施展抱负的样子等等
1.适应不良的原因
(1)角色转换。新教师由学生转为老师,由管理和教育对象转为管理者。这一角色转换任务是艰巨的,难度较大。他们明白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但环境变化的幅度较大,未能很快地适应,仍然沿袭原来作为受教育者即学生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无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不能完成教师角色的规范,出现行为情绪化,随意而不拘小节,业务不主动,遇事无主见等情况。
(2)能力不足。有些教师虽经过系统专业学习,初步掌握了有关幼儿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但理论转换为实践能力,还需过程,因而他们往往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显得缺乏操作能力。业务能力的发展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有其必要的条件:教师除需不断学习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强烈的自我提高的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动力因素,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努力增强从业能力,才能逐步形成坚定的职业自信心。
(3)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于教师能否与幼儿、家长、其他教师及领导,以及与幼儿园有关的社会各方面形成协调、积极、健康的职业关系。教育过程是双边甚至多边的人际间相互作用,由于能力、经验及自身心理水平的限制,会出现职业关系上的适应不良。不少老师相当长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或是与幼儿缺乏沟通与交流,教育方式生硬和不公正对待幼儿;或是与其他教师互不往来与信任,缺乏团体协作精神;或是与家长不能摆正相互间关系等。
(4)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念缺失。很多幼儿教师主要是受到他人的影响而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的。进入幼教岗位后,仍有不少人把这个职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未能付出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不能认同幼儿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对未来发展缺乏坚定的信念,因而,直接导致他们的岗位定向不明确。很多人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态走上教师岗位,一遇适当机会或某种诱因,或是遇挫折与困难,就会发生动摇,甚至改变其职业选择,另谋他就。
2.不适应的防范
职业适应与职业满意度密切相关,后者是个人对其职业活动的意义、报酬、环境和自己的从业表现等方面的主观综合评价。职业满意度降低会导致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不满,出现适应不良的某些表现。除以上分析的主观因素外,客观上主要是受到所处职业环境,特别是所从工作的单位的影响。防范与矫正其职业适应不良,需要加强单位的指导帮助和管理。例如,通过予以生活关怀,营造组织环境和加强园内培训业务指导,进行适当的教师评价。综合这几方面的途径,降低新教师职业适应的难度,提高其效益,帮助他们较快地胜任教师工作。
1.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助人行业,需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与行为表现:(1)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表现为精疲力竭,易怒无助,对生活与工作冷漠悲观。(2)人格方面,明显表现为对幼儿的拒绝接纳、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他们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这一阶段,应对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援、协助、辅导和培训。
经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大约于任教后10年至15年左右,教师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是工作满意度逐渐下降,进而开始怀疑自己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在教学上常表现出无力感、倦怠感。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感有提前出现的现象,幼儿教师中有相当比例有职业倦怠感,这种情况值得关注。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对个体专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状况会导致教学和行政效率的降低,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师资流失现象,甚至对教育环境造成污染,致使教师工作中士气低落,无心而且无力提高教学质量。
但教师职业倦怠又是职业生涯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尽管如此,对这一现象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出现倦怠征兆时,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领导者、管理者或是行政部门,都应认真分析其原因,积极采取对应措施,使教师能够从职业倦怠情绪中走出来,顺利度过低潮,重新追求专业成长,同时,避免因此而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幼教职业所承受的社会期望较高,它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也是一种公益性的助人的工作,他们承担着为社会培育人才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为了强调其职业的专业性,拉大了理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
(2)教学情境方面。班级管理等对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管教幼儿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与倦怠的主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独生子女的出现,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再有,过多的上级评价与纸上工作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负荷。
(3)幼儿教师个体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性格偏差以及职业价值观、经验能力及教育观念、职业提升需求等方面的因素。
1.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形成良性支援机制
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教师在此中的互动交往就形成一种组织文化,它会影响教师的专业行为和工作士气。营造和谐、健康向上、优秀的组织文化与氛围,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孕育出团队精神,是避免或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要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和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形成人人追求专业卓越发展的氛围。在幼儿园“办园宗旨”中,我们增加了一条“为员工实现理想创造条件”,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一切条件,做他们的铺路石,让她们从来到幼儿园起,五年、十年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当他们的个人理想与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同步进行时,就会以极大的主动性、创造性投入工作。
另一方面,园长要实行人性化和民主化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专业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将幼儿园建成学习型组织,创造共同愿景,形成相互学习交流,为了共同目标努力追求合作成长的局面,使教师心情舒畅,工作愉悦,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2.为教师提供创新、发展和提高的空间
给教师留有广阔的教育创新空间。让教师能有机会跳出自己的模式,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为自己的实践找到理论的支持,让自己不断在实践、理论间穿梭,成为研究型教师。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教师工作要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取得较好成效,同时这也是缓解其压力的重要对策。幼儿园、学生、家长及社会大众应当对幼儿教师抱有合理而非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减少教师的压力,要对教师职业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发挥公共信任对教师的职业抉择与工作表现方面的影响。为此,幼儿园和教师应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使教学工作获得理解、尊重和支持。
同行之间的交流切磋以及接受专家的指导是幼儿园教师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间经常的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都能获得的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如果能充分利用和积极创设各种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行商讨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则更有效。因为即使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幼儿园教师,也有着潜藏在内心深处、不够系统、比较模糊、容易改变的内隐思想,倘若能主动与人交谈,就可能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更何况个体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
4.教师个体需要正视压力的存在,学会放松自己,利用反思性教学不断加强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个人的驾驭程度,以及幼儿对自己的欢迎程度、家长的认可程度等来衡量自己是否胜任幼教一线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已经做得不错而哪些方面尚待改进以及如何改进。通过园内的精神氛围来衡量自己工作中的心理愉悦程度,比如园内同事之间互帮互学蔚然成风,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仍不乏信心。又如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自己能否及时调整心态,保证不将负面情绪带到幼儿面前。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与领导、同事、家长的交流沟通来衡量自己的交往组织能力,比如是否经常碰到“难说话”的家长或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家长却不当回事的情况。可以通过反思来寻找自己工作中不能称心如意的症结。不断要求自己,在幼儿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发展空间。
反思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幼儿园教师对于教育过程的实际感受能说明教师问题意识的强弱,而习惯性的反思能帮助教师进一步理清实践中的问题及其性质,撰写反思日记是行动后反思的有效方法。它要求老师更自觉、更理性地去研究自己的实践,解释自己的实践,促进老师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活理论,用活理论,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工作中所进行的以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对象的研究是自我反思性的,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它有利于教师主动建构自己对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理解,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我们的教师通过自我研究以及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自我专业上的提升,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有关的教学理论进行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师也会形成对教学的正向反馈,增强自信心,同时减少挫折感。
G61
A
1673-0046(2010)5-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