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喆,张宝玲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高职《财政与金融》教学方法探讨
关 喆,张宝玲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财政与金融》是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高职教育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紧密相连,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财政与金融》是教育部确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熟悉有关财政学、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相应的财经理论基础。但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误区,一种是片面强调“高”层次,而忽视了职业特色,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这种模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脱节,使实际培养效果与普通本科趋同,使高职毕业生与同专业本科生在相同就业领域竞争时处于明显的劣势。二是片面理解技能培养的含义,强调单一的岗位操作技能,忽略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这种课程模式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与职业素质培养,虽然能使学生的某一单项技能较强,但却使高职教育强调的方法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受到较多局限,达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如下。
我校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财政与金融》课程主要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针对我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围绕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以实用性为特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校《财政与金融》教学组重构本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从结构上将教学内容分为财政篇、金融篇和宏观调控篇三大模块。其中,财政篇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三部分组成;金融篇由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及国际金融构成;宏观调控篇主要涉及财政与金融两大宏观调控手段的协调,重点是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在强化基础性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热点,进行热点讨论、评析、辩论,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学习心得或课程论文。将实训技能教学内容穿插于理论教学过程中,围绕理论教学核心内容重点进行现行主要税种报税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技能、证券与外汇交易模拟等实训教学,从而突破本课程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基础理论、法规指导实训教学,以实训教学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在求宽、求新的同时注重求实,既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又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除了广泛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经济实例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学相长”。在实践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对概念、原则的阐述应尽量从学生身边可感知的经济现象入手,通过实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财政、金融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财政的概念时,先从身边的财政现象说起: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由国家投资兴建;低收入家庭享受的社会保障是由财政支出安排的;国家对农民种粮进行财政补贴;企业、公民缴纳的税款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等等,告诉学生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无不与财政存在着密切联系。然后启发学生列举身边的财政现象,最后逐步引入财政的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除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积极进行课下阅读,关心财经新闻。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少,阅历浅,对财政、金融现象缺乏深入了解,毫无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也没有养成积极阅读、关注财经新闻的习惯。而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甚至个人的就业、收支水平、投资策略等经济活动都与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有关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现实经济活动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寻找答案。根据教学计划可针对教材内容,提前布置阅读重点,提供相关的网址、报刊,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这样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就有了相关的背景知识,更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避免了由于阅读的盲目性,而使大部分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阅读兴趣。
(二)运用启发教学法,增强教学互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全面深入理解财政与金融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上适时提出启发式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的关注。如讲授金融篇的有关内容时,联系2008年的金融危机,启发学生思考,在自己的日常消费活动中,是否感觉到物价的波动?哪些商品的价格变化较大?日常的消费方式中除了现金交易,还有哪些交易形式?从而引出货币的发行、信用、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内容的讲解。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分析、案例的讨论和案例的更新四个环节。对此,应建立《财政与金融》的案例库,并不断进行案例更新,按章节适时准确切入到教学内容中。对一些涉及财政金融的热点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景中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讲授税收有关内容时,可假定一个企业,从投资创建,生产经营到终止清算,应纳主要税种的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财政与金融》课程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财会知识,所以用这样的案例讲述,能使学生将两门课程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更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以学为主,学以致用”的案例教学发挥良好效果。
(四)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可采用自由辩论、专题演讲、知识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根据《财政与金融》教学内容中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如物业税的开征、人民币的升值、外汇储备规模等问题,拟定出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每方以4名学生为主进行辩论,其余学生自由选择正反方,辩论结束后对正反方进行提问。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让学生在对比中全面、深刻地认识相关问题的知识。当然,教师的最后总结很重要,有导向、提升、画龙点睛的功效,尤其是对辩论中意见分歧较大,甚至有错误的观点,应及时进行引导、点评。自由辩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反驳、应变的综合能力。对《财政与金融》课程中内容有一定深度,涉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教学内容,如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中国金融业的改革等,让学生通过演讲谈自己的认识。这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适用的范围较宽,也比较好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通过演讲的形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宣传鼓动能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也有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效果。对《财政与金融》课中易学、易懂的教学内容,如涉及基础知识和原理较多的内容,按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等形成知识点,在课堂上以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抢答。知识竞赛法有利于学生在竞赛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大量的基础性知识,既克服了讲授的枯燥乏味,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可在阶段性的复习时采用这种形式。
多媒体教学系统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在于增大信息的有效输送与获取,提高教学效率。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使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避免在运用多媒体课件后,造成内容大量增加,使学生难以把握重点,或者过分强调内容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教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应注意教学团队的配合与分工,对教学课件进行系统性开发。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到上课方式可进行统一的设计,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可运用计算机模拟、图片、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强化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加深记忆。比如:对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失衡引发金融危机,可以采用动画模拟的形式,再现危机的连锁反应过程。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可作为阅读材料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下思考。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着重增加教学内容的可理解性,使过去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风趣,应避免“填鸭式”的满堂灌,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除了教学课件的开发,可在校园网上增加案例、习题的链接,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也可通过向教师发送E-mail等方式索答。通过校企合作,制作实训教学录像,增强实训课的教学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1]韩晓琴.《财政与金融》教学方法谈[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1,(4).
[2]呙玉红.高职教育中《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思考[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F23
A
1673-0046(2010)3-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