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林
张鸿林 天津市新华中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高效教学,是实现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我校在推进新课程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式,从学校实际出发,推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导学案”教学,已取得初步成效。
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探索新课程实施的途径,但我们应看到传统的课堂教学状况依然还严重存在着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老实被动地听;教师满堂问,学生机械地答;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教学效益差,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困境中;一些教师担心学生学习新课程获得的知识少,不能应付考试的需要,在课堂上盲目地添加一些知识内容,这就使得正常的教学时间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从而导致课时增加,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学生都感到十分困惑。
改变课堂教学中重复率高、教学效益差、学生被动学习、学习负担重的现状,已成为深入推进新课程、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上面所述的问题,从教学层面上讲,就是没有落实新课程理念,实质在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高效教学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能当堂学,当堂会,当堂巩固,做到高质量、轻负担。我校在实施新课程中,努力探索一条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的新路。
依据我们对新课程的思考和我校的教学实际,我校在新课程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大胆的改革,推出了“导学案”教学方式。
“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根据学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们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中,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和改进导学案的设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探索,我校“导学案”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五个优化”的做法。
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用内部心理活动状态来表达的,这样的表达往往是模糊的、笼统的,在实际教学中难于把握。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优化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导学案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向学生明确具体地呈现出来,并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学生拿到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清晰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去学,从而调动起学习的动机。教师们为了鼓励学生,还在导学案上写下了激励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要根据学科特点、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同时对知识内容学习进行方法指导。
“导学案”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学生的课前、课后的自学和课堂上的教学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必须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引导、点拨学生探究新知。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优化教学安排,提高时间利用率,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可以对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把握的问题不讲,难于理解的问题精讲;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多学多练,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在每节课上集中时间和主要精力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流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分钟为单位,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精心安排教学中的各个必要环节,去掉不必要的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让课堂上的45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方便快捷等方面,为实现高效教学目标平添了翅膀。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整合。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学习内容,扩展课堂教学容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信息技术的演示工具作用,创设学习情境;发挥信息技术的交流工具作用,创建开放课堂;发挥信息技术的协作工具作用,借助网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发挥信息技术的信息加工工具作用,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学习学科课程;发挥信息技术的个别辅导工具作用,通过网络实现个别化指导,探索信息技术与学习过程的整合。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习情况、当堂落实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只有进行适当的练习以后才能当堂理解、当堂巩固,才能做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所以在导学案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力争及时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反馈,学生学到哪里就训练到哪里,提高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达到高效的练习效果。习题必须经过精心挑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练习内容的设计就要紧紧扣住知识的本质、知识的关键。课堂练习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置,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并得到发展。练习内容和形式要精心设计,避免简单的重复。课堂练习要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落实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必须依靠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我校在推进新课程中也遇到众多的困难,但我们坚持大胆探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开创教学的新局面。为了有利于新课程实施,我校改革了教师组织管理形式,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组为指导的年级组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教师共同备课、研究新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并起到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学校组织教师将新课程中的问题提升为科研课题,把日常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现教研、科研模式的双重改革。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化解课改的难题必须依靠教学中的改革,依靠师生焕发出来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改。我们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既要大胆求新,又要扎实稳妥,使我们的教学逐步走向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状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途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是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到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的焦点集中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角色,合作发展;让教学吸引学生,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使教学过程生活化、活动化。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为此,教师必须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推进新课程、实现高效教学,必须以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作为保证。为了使新课程教学更好地开展,我校强化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管理要求,强化对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优质课评定制度、教研激励机制。通过这些制度对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提出落实新课程的制度要求,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通过强化教学管理,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反思,提炼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师的自觉意识,使教学与科研自觉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有效。
在实施导学案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校进行了许多教学改革尝试。这些探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强化了教学管理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进行的“导学案”教学才仅仅几年时间,其间暴露出许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新课程提出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的教学改革也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