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江玲,葛秋滢
(克拉玛依党校行政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新疆资源型城市生态农业发展探究
——以克拉玛依为例
段江玲,葛秋滢
(克拉玛依党校行政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下,新疆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论文从克拉玛依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及有利条件分析入手,剖析了克拉玛依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并对克拉玛依发展生态农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新疆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生态农业;探究
党的十七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才能“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生态农业”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土壤学家Acbreche于1970年提出,1981年英国农学家Worthington充实并发展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随后,各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各自的定义。但其宗旨和目的是一样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生产洁净的产品。发展生态农业,特别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西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以及所造成的城市环境不可修复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必须把实现城市建设布局与产业经济、生态环境、人口社会相互协调作为共同的发展目标,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因此,本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资源型城市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发展与实现生态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克拉玛依为例,对资源型城市实现生态农业的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是在戈壁荒漠中崛起的石油城市。50年来克拉玛依一直致力于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但农业、商贸、物流、高新技术产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了结束单一的石油工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初,基于引水工程项目的立项,克拉玛依市提出了:以大石油、大石化、大农业、大市场为内容的经济发展“四大战略”;以开发克拉玛依市大农业为突破口,配套建设50万亩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实行开放式经营、现代化管理的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第一,完成了前期基础建设工程,2004年,农业开发区基本完成了一期27万亩生态农业土地开发的水、电、路、讯、防风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十分完备,有利于各种规模化的农业措施的实施。第二,克拉玛依在林草业、养牛业、果蔬生产加工等方面培养了一批龙头企业。第三,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设施农业、林果生产、农林草复合种植等多元化、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第四,建立了以庭院经济为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建成基础设施配套的庭院一区、二区和三区,共出让737宗地、616户,并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投资建造了农家乐度假村,设置民族风情蒙古包等观赏新绿洲田园风光的设施。第五,克拉玛依现代农业开发以“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为准则,走出一条引智借脑、科技支撑的发展道路。2004年至2007年,克拉玛依市农发办也不同程度地争取到了国家和自治区对克拉玛依市大农业开发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据统计,近1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和造林资金已达4.7亿元,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及科技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与先导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有力推动了各项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座资源型城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开辟新的产业发展,必须客观地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克拉玛依发展生态农业从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政策方面都具备开发的条件。
第一,在自然条件方面,克拉玛依市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尚未开发的优质可耕地达200万亩以上。克拉玛依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引来的水资源优势,确定了以改善荒漠化生态环境为主,按照资源充分利用、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以林草业为主的生态节水农业、种植业、养牛业、特种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高科技、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
第二,在经济条件上,2002年克拉玛依建成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2005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165万吨,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连续15年位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克拉玛依是以石油天然气资源生产的工业化城市,地方石油城市不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大量可转移使用的设备,还有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为农业产业化奠定较高起点。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87亿元,同比增长10.3%。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亿吨(可采2295万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348亿立方米(可采820亿立方米),预测储量712.8亿立方米,探明储量超过新疆油田前50年之和,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1亿元,经济资本十分雄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建立和发展。
第三,在政策条件上,国家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优先发展包括克拉玛依市在内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决策,为克拉玛依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克拉玛依是一个处在鼎盛发展期的资源型城市,如何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积极地结合起来,以主导产业为躯干,以相关产业和其他产业为枝节,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合理布局,科学地制定多元化经济发展战略,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克拉玛依应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克拉玛依丰富的土地、光热和水资源的优势决定发展现代大农业、生态农业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这座资源型城市的潜导产业,正通过自身的产业优势辐射到区域其他产业,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带动、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意义重大。
农业产业定位关系到综合开发建设的成败。农业综合开发的产业定位目标必须是不同于周边地区的,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特色经济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利用石油石化主导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城市综合效益为目标?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克拉玛依丰富的土地、光热和水资源优势,把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观光、生态保护和市场价值的城郊型生态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区?又如何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建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要以经济上可行,并争取高效益为目标,建立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坚持生态农业的永续性原则等,这些开发区整体建设规划在研究上还缺乏深度,致使产业定位一直不清晰。
在荒漠上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须应用农业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用最优化的理论,寻求最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方案,使农业系统内的能量转换和循环效率保持高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系统的最佳功能,达到生态农业开发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要求。结合克拉玛依一期项目区农业开发实际情况,反映出农业开发层还是较低,主要是受土地资源、饲料、肥料、社会需求以及生态等因素的制约和主观开发力度不够影响。从2000年起,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农业开发区已成功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0多项,其中,列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列入自治区“星火计划”项目4项,但这些项目在农业开发区仍处在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阶段,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仍然不足,高科技农业人才依然缺乏。
在工业时代,农业是弱势产业,其产业劣势是附加值低、见效慢、周期长、风险大,这与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反映出的经济效益反差很大,对克拉玛依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认识、资金来源、专业人才等方面都是主要阻力,进而造成了龙头企业太少、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现代农业要有前景,必须培植龙头企业,要使克拉玛依的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站在较高层次上进行农业发展的规划,而扶持龙头企业是最佳选择。目前克拉玛依只有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不能够很好地带动产业化发展,而没有一批龙头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农业的产业化。另外,还没完全找准农业主导产业,从而大量推出名牌产品,加快产业化进程,以及还未实现不断增加特色农业经济的绝对值和规模效益以及优势效益。
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一直存在着“四难现象”,即一是改遍历史对克拉玛依形成的印象难度大,反映在上至国家和自治区的涉农部门,下至市局一些单位对克拉玛依发展现代农业不理解。二是招商引资难度大,尽管做了大量的招商引资工作,但收效甚微。三是资金筹措难度大,寻求和引进人才难度大,农业开发区缺乏有效管理,有许多工作机构、工作制度等方面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很多管理职能是委托给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代行的,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四是由于工作关系,职责没有理顺,在具体运行中协调难度依然很大,致使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样的运行体制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农业开发的需要,严重影响到了农业开发工作的进程并致使农业综合支持和深度不够、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滞后、投资收益不理想。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加大招商力度,自2002年至2007年间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种类资金支持2.4亿元,吸纳各类资金3.8亿元,2006年开发区农林牧业总产值达1.7亿元,投资收益仍处于挖潜增效阶段。
以上问题已经制约着今后克拉玛依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二三十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外大环境有利于克拉玛依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以及集团公司在新疆的投资,为克拉玛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推进实现克拉玛依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必须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和规划,首要的问题是从克拉玛依的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反复论证,制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规划,最终体现最佳综合效益。其次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要立足本市,还要面向疆内外和国际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掌握农业综合开发的走势,开发出最有前景的农产品,同时打破传统的习惯思维定势,真正做到农业资源的合理整合和融合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必须科学规划,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掌握农业综合开发的走势,发展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和特色产品的深加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道路来,进行整体的、长远的科学规划,既要考虑周边地区发展,考虑当前的开发状况,又要突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势,还要做到农业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合理整合、融合发展。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要着力构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农业自然源保护与增殖的支撑体系。在教育和社会舆论层面上,加强引导,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公共行政层面上,要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防治、处罚力度,加强对生产基地所在地及周边区域综合治理,做到“源头控制、流域治理”,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乃至加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对生态农业持续发展项目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优惠。在宏观调控上,要制定森林资源、水土资源、基本农业田保护规划和中低产田开发利用与土壤培肥规划,制定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发展计划以及村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防治计划,并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能力。
从开发和保护生态资源优势出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根据各农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扶持龙头企业,选择规模大、起点高、技术力量强的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骨干,鼓励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建立市场调控体系,更好地引导生态农业开发。首先,扶持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导,重点培育对区域性生态产业有带动作用的批发市场,改善交通设施和市场基础设施,壮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集散农产品,形成价格的功能,强化其对生态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其次,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不遗余力地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优质农产品品牌,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再次,加强市场预测功能,避免出现农产品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协调、供需脱节的状况。要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通过适当的经济政策倾斜,调整农产品价格,保护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第一,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必须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加快发展名、优、特、稀农业支柱产业和名牌拳头产品,而且在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地龙头企业,引导克拉玛依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群。
第二,完善利益职能机制。大力发展定单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采购关系,按照双赢思想,确定双方利益关系,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产权上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
第三,发展各类中介组织,走市场——中介组织——基地(农户)之路。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相应产品或行业如养牛、养猪、农机、蔬菜等协会,使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结成比较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完善产品流通体系,规范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以质论价,平等交易市场运行机制。
第四,切实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目前,开发区仍处于资金积累的起步阶段,自我发展的能力非常有限,资金需求和资金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首先,要在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工夫,农业开发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酿酒、乳制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等特色经济,开发区要把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和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开发关系,优选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佳的项目,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最后,要注重投资者自己所带的项目,努力搞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努力转变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组织力量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招商引资。要拓宽招商引资的形式渠道,可以采取网上招商、代理等方式,扩大招商引资的领域。要加强和周边县市、兵团、本地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周边县市的资源优势发展融合经济。此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农业开发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克拉玛依,认识农业开发区。
第五,树立生态观念,培育绿色经济意识。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化首先就要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实现重大调整。加强绿色经济意识的培育,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引导、教育培训等形式,形成从上到下,包括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各涉农企业、广大农民等广泛范围内各群体的绿色经济观念。其次,要打破以往产量型的农业思维,树立以讲求生态效益为中心的质量标准意识,引导全市农业生产走上绿色经济的道路。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完善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严格的执法行动,使各农业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的生态化发展道路。
[1]齐建珍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马海霞等.天山南北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温新荣,丁艳.以色列生态农业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M].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F29
A
1673-0046(2010)8-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