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琼 杨可晗
(1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2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新疆阿拉尔 843300)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有很多相似之处,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都视质量为生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则如产品生产中的质量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进的过程,产品质量提高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企业装备条件改善和劳动技术改进的过程,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企业产品生产还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和过程监控都是极其重要的。
企业生产和高等教育都属于各自市场的供给方,企业的产品生产是按照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过程监控、市场信息反馈、产品的改进和完善这样一个过程进行的,高校人才培养也相应地要经历市场调查、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运行、教学监督、人才质量评价、方案改进这样一个过程。
企业目标市场是根据资源条件、技术优势、市场环境和产品研发能力选择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因此,同样要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才市场需求等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不仅培养社会精英,同样也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职业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应体现出层次性[2]。作为“以本科教育为主”、“服务基层”的高等院校,目标市场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的企业。大多数区域性、地方性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都重视学生的技能,以应用型为目标。应用型是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工作技能,注重实用,注重基层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能否培养出各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调查了解基层社会的人才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和适应当地需要的人才。
企业的产品是根据目标市场调查所掌握的消费者需求来设计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既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的培养;既着眼于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又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既注重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塑造,全方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充分了解社会和人才市场的有用信息,由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各学院联合成立机构,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数量上人才供给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满足程度,质量上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满意程度(包括工作能力、技术技能、意志力等),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对母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毕业生分布情况,有选择地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库,建立信息档案,定期进行分析,为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3]。调查工作通过学校校友联络机构、学院辅导员、学院毕业实习基地、合作企事业单位等多渠道进行,采用信函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采访、重点跟踪等方式,定期进行实地调研。
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的状况集中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4]。因此,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3.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涉及学生专业素养形成的核心课程,设置上以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为目标,自成体系,不能随意调整;涉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根据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原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视用人单位需求适时作出必要调整,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有实用性和适应性,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合选修课,将选修课按学科分类,引导学生选择选修课时,形成一定的体系,这样可以通过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在所学专业之外的某一学科领域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3.2.2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由实验课、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署期社会实践等环节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环节学时比重。配备科研、验证功能完备的实验室,在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色,与当地行政事业部门、龙头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合作单位,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在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基础上,相应的实习环节由实习基地安排现场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在学习阶段提前熟悉和了解工作现场,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确保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和质量。
要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就要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增强企业活力,就要激励创新。高校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过程,激励教学方法创新。
加强制度化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科学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实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科室、教师工作考核标准,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立约束和激励两套机制,完善约束教师教学行为的规章制度,违反规章就惩罚;建立各种激励教师创新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规章制度,取得成果就奖励。
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实行例会制度。坚持学院领导、教研室、视导组听课制度,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强化教学、科研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学档案建设,完善教学文件、资料归档、教学数据的统计分析,便于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例会,通报教学信息,研究相关问题。
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参与科研三结合的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四子模式”:即学生要受到“脑瓜子、笔杆子、嘴巴子、手头子”训练,从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思维方式、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将兴趣小组、课堂讨论和演讲、专业技能竞赛、参与科研、大学生创新、实验实习等多种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并有意识地引导活动的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过上述办法,使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工作适应能力得到加强,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实现企业产品开发设计意图,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使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质量要求,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校教学监督和质量评价是按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的重要举措。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局面的出现,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只由学校一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是力所不能及的,构建学校和院系分工合作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5]。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学院职能强化,应整合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院系是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教学质量监督必须发挥学院自身的作用,由教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结果的监控,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学校视导组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建立例会制,通过教学职能部门、校级教学督导组、院系教学督导组、教学信息员定期例会,共同研究讨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方位监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将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教与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实行平时教学检查一票否决制,即在教学检查中发现教学质量有较大问题的定性为教学质量差,与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情况和教学质量状况,为改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
通过市场信息反馈,改进产品设计,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不可或缺的过程。
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评价机制,收集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及工作业绩方面的信息,可以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耦合程度,确定我们培养的人才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创造三个方面的需要,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通过上述评价,发现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变化。
[1] 林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90-94.
[2] 夏镇波,陈利根.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若干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5(12):42.
[3] 柏伟,徐茂.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18.
[4] 李和生,倪海儿,王鸿飞.校院两级管理制下院教学督导的实践与认识.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52.
[5] 李萍莉.全面构建两级管理体制下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体系.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