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动机冲突理论解释

2010-08-15 00:55:22李震峰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吸引力成就学业

李震峰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动机冲突理论解释

李震峰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学生在课堂中的违纪问题是教师所能感受到的课堂中的常见问题。从动机冲突理论的视角对学生的课堂违纪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是学业目标与非学业目标冲突的结果,它往往体现了学生对一种更有吸引力的目标的追求。从动机冲突理论的视角看,与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有关的内外因素有:1.学生自身对学业成就观与幸福观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学生自我调节能量;3.课的吸引力;4.环境允许个体进行自我选择的空间;5.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可以从强化学生的学业成就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减少与学业无关的刺激、培育学习型文化几个方面对学生课堂违纪行为进行干预。

课堂违纪行为;动机冲突

学生在课堂中的违纪问题是教师所能感受到的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对违纪问题的处理耗费了教师与学生的大量时间与资源,而且效果不好。近年来对违纪问题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但都没有从学生动机的角度对学生的课堂违纪问题进行过系统的分析。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以外经常性地处于动机冲突之中[1]。Hofer,M.,Schmid,S.,Fries,S.,Dietz, F.,Clausen,M.,&Reinders,H.(2007)发表过在学习——休闲概念框架中分析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关于动机冲突的研究,认为学生的关于学习与休闲的动机冲突同学生的成就观与幸福观紧密相关[2]。笔者对学生的动机冲突的研究从课堂之外转向课堂之内,从动机冲突的视角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违纪行为,为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提供依据。

一、动机冲突理论的含义

(一)动机冲突的概念

动机是指发动、指引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在具有特定目标的活动中,动机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使有机体维持有组织的反应模式,直到活动的完成。当个体追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并且不同的目标需要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的时候,动机冲突就会产生。动机冲突是个体在不得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具备高价值的目标中进行选择,或者已经开始履行一个活动而另一个或几个活动有机会发挥作用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由于对任何目标的追求都需要投入时间、注意力和努力,而且资源是有限的,一个人致力于一个目标必然占用其他目标的时间和资源。例如,一个学生在不确定他是应该做功课还是应该看电视时,这种在学习任务和休闲活动之间的冲突就可能会发生。

(二)动机冲突的结果

动机冲突的直接结果就是动机干扰,动机干扰是未被选择的项目对所选活动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所造成的障碍,它以工作的持续性减少、对项目的认知加工转向浅层次以及不良心情这些指标的方式显示自己。动机干扰会导致个体在情感体验、工作时间、工作成绩及身心健康几个方面受到影响。

根据动机干扰出现的背景,可以区分出两种动机干扰:一是个体在从事原本已选定项目的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动机干扰。如学生在觉得很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非学习对象而不是关注当前的学习任务时,学习就会受到影响。此时,替代目标的干扰就会消耗工作记忆的空间,对替代目标的抑制也会消耗能量,因此拒绝诱惑所需要的自我控制会导致较差的工作成绩。Fries,S.,Schmid,S.,Dietz,F., &Hofer,M.(2005)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休闲选择会削弱学生的学校学习成绩[3]。此外,大学生学习—休闲冲突的频率与动机干扰的频率呈明显的正相关,而动机干扰的频率与学生的学术结果 (专心学业,学术无望,继续研究的打算)有关[4]。二是个体偏离原本已选择的项目时所表现出来的动机干扰。

一些研究报告表明学生经历的动机干预越多,用在作业和考试上的时间就越少[5]。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吸引力的替代物 (音乐录影带评级)的存在会对动机干扰以及学习成果产生不利影响[6]。学习—休闲冲突也与心理健康的程度有联系,例如由学习结果而引起的抑郁症或生活满足感[7]。

(三)动机冲突的预测

根据动机冲突的含义,可知动机冲突并非无处不在的,动机冲突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具体来说,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正在从事的活动的吸引力。个体当下正在从事的活动的吸引力越高,其可供选择的活动的干扰效果就越低。Dietz(2006)公布了一项实验,在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在相同干扰条件下从事三种吸引力不同并且需要付出注意努力的活动,实验结果显示在低吸引力条件下,动机干扰程度最高,同时成就也最低[8]。

2.替代活动的吸引力。个体受到动机冲突的可能性与其面对的替代活动的吸引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受到诱惑的吸引力大,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Dietz(2005)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学习中的动机干扰是学习活动 (做家庭作业或为考试而学习)吸引力的函数,也是替代活动 (看电视或与朋友外出)函数[9]。

3.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个体在面对各种活动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个体的价值取向不同,面对同一项目的干扰时,其动机干扰的程度与体验以及原来活动的工作成绩是不同的。Friesetal, Hoferetal)认为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对诱惑的感受性、动机干扰及学习成绩有关,对休闲和朋友高度赞赏的学生倾向于动机冲突中的休闲目标,而有着高成就价值取向的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学习;强调休闲和享乐价值观的学生在有效地调节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较高的分心程度、较低深度的处理、较低的持续力、更多的转移、更多的沉思、不良的情绪、较少的任务时间以及较差的学习成绩等[10][11]。

4.环境允许个体进行自我选择的空间。当环境允许个体进行自我选择的空间很小的时候,个体更容易体会到动机的冲突,当环境允许个体进行自我选择的空间较大的时候,个体有较多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活动,体会动机冲突的概率就会较小。

5.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是个体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动力机制,不同的个体在调节能力上存在差异。自我调节包含自我观察、自我判断与自我反应三个基本的过程。自我调节能力是个体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意识与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动机、方法及习惯方面出现偏差的能力。在冲突情景下,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人受到干扰和诱惑的程度是不同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不一样的。

二、动机冲突理论对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解释

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是学生注意力从学习行为向非学习行为转变的结果。从课堂管理的角度而言,课堂纪律的功能是维持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进行。一般而言,当教学活动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能够集中精力于教学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推移,学生就有可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教学活动转向非教学活动,则课堂纪律问题就会出现。

(一)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是学业目标与非学业目标冲突的结果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违纪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所感受到的最常见问题[12]。

一个课堂的违纪行为的发生意味着学生的注意从学习目标转向了非学习目标。人在社会生活中会追求多样性的目标,同样,不同年龄的学生都会追求多重目标的实现,目标是可以按层次进行排列的,其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冲突、融合或补偿。当学生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他们会考虑其他理想的目标并期待这些目标能得以实现[13]。目标是与学生的需要相联系的,学生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往往期望某一种或几种需要能够获得满足。如果一个老师不断地无视学生的基本需求,学生会努力在违纪行为中去满足他们自己。

一般而言,学生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就会追求非学习性目标,每当有不同的目标追求,他们必须协调一致,建立合理的顺序,检查整合潜在的目标,将行为固定在时间线上。如果学生同时追求相互排斥的目标,参加学习活动的可能性就会下降,学习成绩将会出现下滑。

(二)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是在追求一种更有吸引力的目标

一般而言,在课堂情景下学生的违纪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学生选择违纪行为必然冒着不受欢迎甚至受到惩罚的危险。只有当违纪行为的吸引力达到足以抵消不受欢迎甚至受到惩罚的危险的时候,违纪行为才会发生。所以,学生在课堂中的违纪行为是在追求一种比学习行为更有吸引力的目标。违纪行为的出现与课堂环境以及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相关。

(三)诱发课堂违纪行为的内外因素

从动机冲突理论的视角看,诱发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内外因素如下。

1.学生自身对于学业成就观与幸福观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学生的学业成就观是学生对学业成就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学业成就的价值、取得学业成就的途径。笔者通过在对苏北两所中学学生的开放式访谈中发现,中学生关于学业成就的价值主要有自身已有发展结果的度量、未来发展的条件与基础、应付学校考试几种,基本上没有学生持单一的学业成就的价值观,但他们对每种价值观赋予的权重不一样,成绩较好的学生偏向于将学业成就理解为已有发展的结果与未来发展的基础。取得学业成就的途径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适当的方法加上自身的努力,但不同的学生在努力与方法的倾向上是不同的。学生的幸福观是学生对幸福的根本看法。

关于学业成就观与幸福观之间的关系可以有这样几种理解:学业成就关乎未来的幸福,学业成就的获得是众多幸福中的一种,学业成就的获得过程是幸福的,学业成就的获得过程是痛苦的。如果把课堂过程理解为学业成就的获得过程,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每一个时点上,学生对追求学业成就与幸福的理解上就表现为一致,并列入冲突几种关系中,在冲突的情形下,当学生认为违纪行为所导致的幸福多于学业成就获得所导致的幸福的时候,他们就会出现违纪行为。

2.学生自我调节能量的不足。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外界刺激的时候,被诱惑与被干扰的可能性及程度是不同的。Baumeister&Vohs (2004)指出自我调节需要一种与动机相联系的认知资源的存在,这种认知资源是为了继续原有给定的枯燥乏味活动而对其他活动进行抑制的[14]。Tangney,Baumeister,and Boone(2004)发现人的自律水平与人的自我报告水平、一系列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正相关的[15]。在课堂上,如果一个学生的自我调节的能量被耗尽了,那么该学生就会用违纪行为替代学习行为。此时,并不是学生有着违纪的冲动,而是他被违纪行为所带来的满足冲动暂时性的征服了。

3.课的吸引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行为是因为违纪行为比学业行为能够带来更多的满足。对学生而言,当课的吸引力在课堂上的每一时刻都大于其他行为的吸引力的时候,违纪行为就不会发生。

4.课堂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如果环境没有提供实现目标的机会,这个目标就可能被视为等待“意图”,即一个出现机会就会被激活的目标,随着内外部刺激的相互影响,替代行为便出现了。具体到课堂环境中,与从事学业无关行为机会的出现会诱发课堂的违纪行为的发生,当周围的人开始聊天时,潜在希望参与聊天的学生便会借此机会。如果学生要避免一个厌恶的目标,行为也会发生转变。如果一项任务多次失败或学生认为当前任务太困难了,他们就可能会寻找一项更加愉快的活动。

5.文化背景。文化是人创造的,而人又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人的价值观念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导致动机冲突的类型与程度的不同。有研究表明,西方人更注重福利、休闲和与朋友待在一起的价值[16]。美国学生在校外拥有兼职工作的比例远大于中国学生,美国学生在从事学业的时候要花较多的时间处理兼职工作、音乐及运动等事项[17]。中国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基本上没有校外的兼职工作,中国家庭及学校氛围也使得中国学生 (尤其是中小学生)更加看重学业的成就。

文化通过价值观念的塑造与外在可供选择的目标而成为诱发学生违纪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可以想象一个中国学生与一个美国学生坐在教室里面所面对的非学业方面干扰的类型与程度是不一样的,从而表现出的违纪行为也会不一样。

三、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预防

课堂违纪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情感体验以及身心健康,从动机冲突的理论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一)强化学生的学业成就目标

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是学业目标与非学业目标动机冲突的结果,强化学生的学业成就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学业成就的重要性,能够有效抑制学生违纪行为。强化学生的学业成就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向学生言明学业成就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使学生理解这种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的,而且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18][19][20]。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1],减少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22]。

(三)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课的吸引力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首先,课的内容要的确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所帮助,内容要兼顾人文与科学的结合,难度要适中,过易与过难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授课的过程应符合学生的心理过程。笔者根据对苏北地区中小学课堂中的参与式观察,发现教师在课的设计中对学生认知过程考虑较多,而对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考虑较少,其中尤其是对学生的意志过程考虑较少。教学过程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也要符合学生的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四)优化课堂环境,减少与学业无关的刺激

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是在内部动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发生的,优化课堂环境,减少与学业无关的刺激,能够降低违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五)培育学习型文化

人生活在文化中,但文化也是由人所创造。当今时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社会生活对知识的依赖越来越强,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是时代对现代人的要求。培育学习型文化,建构学习型社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会通过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这一变量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违纪行为。

[1][3][10]Fries,S.,Schmid,S.,Dietz,F.,&Hofer,M. (2005).Conflicting values and their impact on lear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259–274.

[2][4][5][6][7][11]Hofer,M.,Schmid,S.,Fries,S., Dietz,F.,Clausen,M.,&Reinders,H.(2007).Individual values,motivational conflicts, and learning for school.Learning and Instruction,17,17– 28.

[8]Dietz,F.(2006).Warum Schülermanchmal nicht lernen. Der Einfluss attraktiver Alternativen auf Lernmotivation und Leistung[Why students someti mes don’t learn.The effect of attractive alternatives o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Frankfurt/M:Lang.

[9]Dietz,F.,Schmid,S.,&Fries,S.(2005).Lernen oder Freunde treffen?Lernmotivation unter den Bedingungen multipler Handlungsoptionen[Learning or meeting friends? Learning in the face of multiple action opportunities]. Zeitschrift für P?dagogische Psychologie,19,173– 189.

[12]Veenman,S. (1984).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4,143–178.

[13]Kruglanski,A.W.,Shaw,J.Y.,Fishbach,A.,Friedman,R.,Chun,W. Y.,&Sleeth-Keppler,D. (2002).A theory of goal systems.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34,331– 378.

[14]Baumeister,R.F.,&Vohs,K.D.(Eds.).(2004).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Research,theory,and applications.New York:Guilford.

[15][22]Tangney,J.P.,Baumeister,R.F.,&Boone,A. L.(2004).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 less pathology,better grades,and interpersonal suc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72,271– 322.

[16]Inglehart,R.,&Baker,W.E.(2000).Modernization, cultural change,and the persistence of traditional valu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5,19– 51.

[17]Zimmerman,B.J.(2002).Achieving self-regulation: The trial and triumph of adolescence.In F.Pajares&T. Urdan(Eds.),Academic motivation of adolescents(pp. 1– 27).Greenwich,CT: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18]盛玉霞.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6,(12).

[19]冯志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研究与培养[J].考试周刊,2007,(11).

[20]孔维宏.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21]周国韬,张林,付桂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5).

责任编辑:仪宏斌

G40

A

1009-3192(2010)06-0120-04

2010-10-10

李震峰,男,江西淮安人,硕士,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吸引力成就学业
艰苦的学业
了不起的成就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吸引力2
吸引力1
跟踪导练(三)4
失恋“成就”的CEO
华人时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16
回顾五年成就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