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贞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新课改视野下大学心理学“学生试讲法”教学的探索
钟 贞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学生试讲法”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心理学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由学生自己完成一堂正常的心理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其运用的基本程序是:思想动员——组建学习小组——分配教学内容、学生备课——讲前说课——正式授课——课后点评。“学生试讲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试教也要求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激励者和参与者。
心理学; “学生试讲法”教学改革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关系到培养合格师资的基础课程。师范专业开设心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师范生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并且能够使他们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好地面对生活。然而多年来,在实际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反映心理学 “说起来好听,学了不知道怎么用”。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期望较高,以为学了心理学以后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学了以后才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因此失望也大。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与学生的观念有关,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高师心理学教法单一,教师满堂灌,学生忙于记,大量的时间用于阐述众多的概念和一些枯燥的理论,就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对新知的体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试讲法的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变成“平等中的首席”,[1]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研究教学内容,一起进步。
1.1 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 “学生试讲法”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的学习由原来 “教师教我”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 “我教学生”的主动学习心态,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学习过程中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学生试讲法”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建构进行点拨。
所谓 “学生试讲法”,是师生之间的身份转换,教师扮演 “学生”,学生成为 “教师”,班级学生在教师具体指导下,模仿教师走上讲台,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独立组织教学活动,把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传授给本班学生。采用 “学生试讲法”,学生在学中 “教”,在 “教”中学,能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行为,体验 “看花容易绣花难”的教学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 “教师”还是学生,都跃跃欲试,对试讲抱有有十分大的热情和期待。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组成部分的 “学生试讲法”,其运用的基本程序是:思想动员——组建学习小组——分配教学内容、学生备课——讲前说课——正式授课——课后点评。
2.1 思想动员。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和学生讲明白,为了培养大家的教育教学技能,这门课程的讲述大部分由教师完成,但是会插进学生试讲环节,请大家当一次 “教师”。将试教的意图、要求、过程和意义向学生一一强调,引导、鼓励、激励学生勇敢地登上讲台。
2.2 组建学习小组。在实践中发现,小组内人数太多,集体备课时容易形成责任分散现象。每三名同学组建一个学习小组是比较合适的,分组时候注意使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守纪、能力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进行试讲的时候,可以请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登台试教,也可以视具体情况,如学生自愿踊跃报名,或课程内容适宜学生试教,让小组内所有成员均获得试讲机会。
2.3 分配教学内容,学生备课。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分配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学生能够胜任的内容,如简单、趣味性强的内容,提前合理分配给每个试讲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教材,消化教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各学习小组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共同讨论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开展教案的撰写工作。教师要随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参考资料,及时纠正备课过程的不足。
2.4 课前说课。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说课,口头表达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简单向大家说明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么教。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合理的安排,并且能注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运用。
2.5 正式授课。正式授课的时候,老师要和学生坐在下面,扮演学生的角色认真听课。全程让试讲学生操控课堂。教师还要注意随时向试讲学生投去鼓励、支持的目光,让他们消除紧张,同时积极参与试讲学生组织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使他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6 课后点评。课后,试讲学生谈谈教学体会,各学习小组负责人代表本组成员谈谈试讲同学的优缺点,提出教学建议,并且给试讲同学打分。教师综合各组分数给试讲同学打出平时成绩。最后,教师做总评,着重点评教学设想、方法运用、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仪态,以使同学的教学技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同时还要对试讲学生表述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心理学内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领会课本知识。课后点评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对于一些典型的失误也要具体指出,以使学生能深切感受到教学的不容易,端正学习态度。
3.1 运用 “学生试讲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会觉得理所当然,但是如果是同学站在讲台上成为 “教师”,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充满期待的新鲜体验。负责 “授课”的学生 “教师”,接到上课任务,会非常兴奋,他们会从一切可能的途径去挖掘教材,搜集各种材料,精心准备,写详尽的备课教案。同时他们还会一遍遍地熟读教案,进行排练,从口头说、徒手画到粉笔字都会一一预先演习。这样的全身心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对于听课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本身就充满悬念,他们会特别注意“教师”的言行举止,留神听 “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时,大家在课前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提问各种问题来考验授课 “教师”的教学机智。这样,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全程参与的过程,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这样的课堂是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3.2 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加深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高师学生就是未来的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知识,还要将自己学会的东西表达清楚,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相当多师范生在实际的学习中缺少实战锻炼,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难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学生试讲”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地规划教学过程、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同时还培养教师心理素质,训练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教学表现力,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和掌控能力。一直以来,教育界的专家也认为“使师范生在校期间多次受到登台授课真情实景的训练”[2],能大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与此同时,学生真实的体验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锻炼,大家有了展示自己才华与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感受到教师的辛苦与蕴含其中的乐趣,由此,他们将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师的劳动,更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这些都是他们入职之前最需要去体会的东西。
3.3 营造新课改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校教育中,由于其特殊的体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相对较少。公共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一周课时安排时间,其他交往极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在学生“学生试讲法”的实行过程中,师生的联系得到加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教师起到引路者、指路人的作用,在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启发他们寻找合理的处理办法。同时,向学生讲解授课的基本方法,介绍教材内容的新视觉,开拓学生的思路,创新教学过程。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感到他们不是在 “孤军奋战”,增加讲课成功的可能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可以在学生有了一定能力的时候及时放手,及时帮扶,保持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激励者和参与者。
3.4 促进课堂评价方式的改变。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课堂上他们是兴高采烈的还是冷漠呆滞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的还是越来越消极的。教师在期末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情感、能力、知识三方面进行评价,而不仅仅依据学生期末的考卷成绩来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 “学生试讲法”给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各方面情况,能帮助教师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学生试讲法”训练是大学生心理课程的一个值得推广和深入探讨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不再 “满堂灌”,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纳,试讲法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学内容。诚然,试讲法也有自己的不足,如用时较长,学生 “教师”对知识点讲解不透,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试讲训练的时候,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备课辅导,这种长期、频繁的交互教学活动也将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1]叶一舵.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9.
[2]陈平水.微格教学及其中国化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2):62.
G442
A
1673-8535(2010)03-0073-03
钟贞(1981-),女,广西苍梧人,梧州学院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钟世华)
2010-03-01
梧州学院2008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一般项目(梧院发【2009】19号)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