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探析

2010-08-15 00:42石静
文教资料 2010年19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原创第二课堂

石静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探析

石静

(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云南昆明650000)

实现高校写作课教学和育人目标,需要建设凸显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学导向作用,注重反馈评价的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主体兴趣综合素质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所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而高校写作精品课程建设要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学生通过写作课学习,实际写作能力提高不大。究其根底,造成制约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教学理念不正确,多数教师“以讲为主”;其二是没有科学系统的写作训练体系;其三是缺少保障学生将课堂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写作能力的渠道和平台。因此,要提高高校写作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变革现有的写作课程体系,从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出发,根据学习写作的规律,重新定位写作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把写作课定位为“技能课”;把写作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既要讲解写作理论知识,传授写作规律,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双重教学目标;实现写作教学由“以讲为主”到“以写为主,以讲促写”的转轨。其中,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中致力于改革突破狭小的课堂教学,确立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大写作课堂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它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各类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发挥,灵活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获得‘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智能,最终实现素质全面提升”。[1]高校写作课特别需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这是因为写作课的第一课堂教育固然重要,但课堂教学标准化、专业化和集中化特点解决的主要是学生概念界定、写作方法规律、文体特点等理论认知问题,无法确保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所必需的、大量的实践空间与时间。而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目标导向隐含强制、内容广泛、组织机制灵活、时空开放、选择自主、效益综合”,[2]更适宜于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突显个性、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平台。因此,和其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相比较,高校写作课发挥第二课堂对写作教学的补充延展作用和实践自主的育人优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昆明学院写作课自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以来,致力于写作第二课堂的建设,遵循写作活动规律,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实践“以写为主,以讲促写”对提高高校写作课教学质量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应突出原创为本的专业特色。目前高校普遍由共青团组织负责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多被定位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重在宣传效果和呼应团委主流文化。与此不同,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应以专业课程建设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综合文化素养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的个体素质培养,专业能力拓展,并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彰显活动的专业深度、层次高度。

写作从本质而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写作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创造力的重视和培养,因此,在写作精品课程程第二课堂建设中,突出专业特色就应坚持原创为本。如我院写作精品课程举办的原创戏剧小品表演大赛、原创诗歌朗诵比赛、原创歌曲表演、原创电视剧拍摄等系列活动。2008年的原创戏剧小品表演大赛,参赛的四个剧目:主流正剧《支教日记》,伤感言情剧《红丝巾》,时尚恶搞剧《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歌舞剧《五彩青春》,各具艺术风格的剧本都出自学生原创;2009年原创电视剧《父亲的鸟》从剧本创作、导演、表演、拍摄都是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原创过程中亲身经历了作品由写作到改编再到演出的全过程,切身体会到创作的甘苦,加之专业老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要凸显学生写作主体地位。写作是以写作主体为矛盾主导的活动过程,“写作主体的教养、思想、感情、知识、智力、能力等对写作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写作产品的质量,首先要提高生产者的素养”。[3]在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中写作主体的重要地位体现为: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以学生为活动内容的主体;以学生为活动建设的主体。

一、从学生主体兴趣出发确定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

写作动机是写作主体展开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作者的创造精神决定着写作活动的成败以及写作成果的优劣。第二课堂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丰富性使其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学生社团是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特长及相应的发展水平的成员构成,具有共同价值目标的活动群体,是大学生群体组织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群体的兴趣趋向”,[4]因此,在坚持教学内容为导向的前提下,可以依托现有学生社团,确定活动内容。如我院写作精品课第二课堂依托“枫华诗社”举行“原创诗歌朗诵大赛;依托“大地话剧社”举办“原创戏剧小品表演大赛”,依托传媒协会开展“网络作文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兴趣内趋力,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接受历练,建立起了良性的写作学习机制。

二、以学生为第二课堂建设主体,培养其综合素质

学生作为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的建设主体直接参与到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中,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展,不仅专业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协作沟通、应变自控、组织管理、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长足锻炼。

写作是个体性的创作活动,特别重视写作主体的动机激发和素质培养,而“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够最大空间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发展学生个性”。[5]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符合写作教学规律,是第一、第二课堂一体化,实现写作精品课程育人目标的必要前提。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要注意写作客体的导向性。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或写作的题材,它吸引、感召、暗示着写作主体的创作活动。为有效地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延展、补充作用,写作精品课程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目标隐含强制的特点,将写作教学重点作为活动导向,寓教于乐。

我校写作精品课程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心策划大型活动,如为了激发学生诗歌写作热情,提高朗诵能力,举行“原创诗歌朗诵大赛”;为了结合戏剧创作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原创戏剧小品表演大赛”;为了鼓励更多学生了解并参与到数字时代的新型写作,举办网络写作大赛……这些活动规模大,影响面广,成果突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表达、竞争、策划等方面受益匪浅。

另外,还可以大型活动为契机,将教学延伸到常规活动中。在大型活动的筹备过程中,与大型活动主题有关的系列常规活动就会紧锣密鼓地展开,如在“原创戏剧小品表演大赛”之前,以班为单位选拔参赛选手,在全系范围内征集剧本,演员海选等常规活动纷纷展开,将第二课堂的教学补延效应,尽可能地普及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以教学内容为活动导向保证了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相互补益,大型活动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促使更多学生按照活动组织者预设的目标,在参与过程中实现知行结合。实践证明,大型活动导向化,常规活动系列化,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对于落实并普及第二课堂教学效益非常有效。

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要注重反馈评价。在写作系统中,反馈是评价写作效果的重要途径。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反馈评价代替教师课堂专业指导,成为写作主体调整写作策略,提高写作能力的凭依,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有三个反馈评价渠道。

(一)具备专业高度的活动点评。在第二课堂活动的最后环节应安排专业教师,最好是专家结合活动内容作专业性点评,如原创诗歌朗诵比赛侧重于评价诗歌意象的选择、诗歌韵律节奏的安排等;原创戏剧表演大赛侧重于评价剧本情节、人物塑造等;网络作文大赛侧重点评文本的分层写作和多媒体运用及图文配合等。专业性质的点评区别于观感式点评,需要对作者的创作能力、写作风格,作品的文体特色、艺术水准等作出有针对性和拓延性的评价,对写作主体今后的提高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以专业高度的反馈意见对作者进行专业指导的形式,符合学习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规律,是保证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二)权威方式的奖励认可。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院、系开展的主流活动平台,如我院写作精品课第二课堂在大学生社团文化节时举行“原创戏剧小品表演大赛”、“原创诗歌朗诵比赛”;在“纪念一二一运动大学生演讲比赛”前开展演讲稿征文大赛等。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个人才华的展示能够被院系甚至省市级别的权威方式予以认可,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其就业竞争实力都有帮助。

(三)写作成果的物质呈现。成果展示是将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活动成效加以物质化的呈现。如“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原创戏剧小品表演大赛”后,我们将学生的原创诗歌、剧本结集,印刷成册;将现场表演录制成DVD上传至精品课程网站;“网络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制成名为“网络霞光”的光碟,配套的刊物即将公开出版发行……这些成果不仅记录着写作精品课程开展第二课堂的成绩,更将作为值得共享的教学资源,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当前以讲为主,狭隘固有的课堂观已成为制约高校写作精品课程向纵深发展的瓶颈,而凸显专业原创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学导向作用,注重反馈评价的写作精品课程第二课堂建设,对于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大写作教学观,落实“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刘兵.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09,(18).

[2]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8).

[3]尹相如主编.写作教程[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164.

[4][5]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2).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原创第二课堂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原创地带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