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杰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迅速蔓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异地办学的目标是充分依托名牌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资源,结合地方城市提供的经济资源和政策资源,为本地区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服务。
对于异地办学的高校独立学院,科研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同样起着核心作用,而新型办学模式下的科研管理工作,既不同于普通本地高校,又无法完全照搬母体高校原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和要求,要重新切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科研活动,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因此系统的研究异地办学中独立学院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办学层次,更好地实现办学目标,融入当地经济社会。
办学定位就是确定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输出人才的位置。由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高校多集中于省会城市,而新兴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沿海开放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是地方政府引进高校办学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解决高校办学空间的不足和希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则是高校作出异地办学策略的长远打算。因而,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的定位按照高校的职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不同于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必然以传授实用价值知识为主,培养直接面向社会实践,把科学原理应用到社会实践并转化为社会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往往突出强调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但随着按学校规模的基本稳定和教学工作的步入正轨,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来推动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高校的知识创造与高校知识在校外的传播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科学研究服务型的定位,表明它是基础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是针对具体实际目的或目标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选题内容与地方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成果能比较直接地服务于社会。
在异地办学的筹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是主要推动力量或重要的支持方,政府提供土地和资金,自然对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寄予了厚望。因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独立学院自身职能扩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对独立学院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在此办学定位下,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也就要重点突出为服务地方,把重心放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上来,充分认识到依托地方发展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运行的异地分校,教学形式仍是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而母体高校教师资源对于分校的供给强度,是与母体高校到分校的距离成反比的。同时,随着独立学院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师资队伍建设也就不能停留在原来仅仅满足教学需求和注重教学能力的层面,而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来提高教师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对母体师资和社会兼职教师进行结构调整,并往科研导向上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异地办学的前期,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往往是以满足日常教学工作需求为主,自有师资的比例不高,来自母体高校的兼课教师一般都只承担教学任务,而不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因此,无论是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加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职能方面考虑,独立学院必须多渠道争取外部资源,开源节流,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的自有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面向市场办学,拥有较母体高校更灵活的用人制度,在薪酬体系上可以自主调控,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优胜劣汰。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重点应放在人才智力引进上,通过引进高层次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师资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得到加强和完善,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管理制度可以从母体高校借鉴移植,但是母体高校多年积累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无法移植过来的。在团队文化的培育过程中独立学院应该先依托母体高校的学科资源,优先培养出具有一批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的骨干教师队伍,然后招收一些母体高校的研究生来学院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一定梯次的科研团队,弥补自身师资总量不足的缺陷。此外,科研团队的建设培育还应积极利用地方企业中分布的各类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骨干,将其引入到学院的社会兼职教师体系中来,开拓团队的合作渠道,提高实践能力。
在明确服务型科研的定位后,如何增进教师与地方的联系与互动,在学校内整合资源搭建起多层次多方面的科研组织架构,就成为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从学院内部的学科布局来看,应着重选择与地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结合得较好,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和潜力的学科,集中有限的学科建设资源,予以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学科的建设,凝炼学科方向,并体现出自身的学科特色。
一方面,学院以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为主线建立学术组织,可以保证学校内教学工作的稳定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便于学校在进行二级管理时能落实具体的管理组织对象。另一方面,学院应鼓励内部多学科交叉,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和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并以此来建立一种动态的学术组织,既能保持服务型科研体系的活力,又能为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切实的组织保障。通过上述两类学术组织的建立,独立学院可实现教学、科研的二维矩阵模式,取代原有的教研室、研究所分别单独设置模式。
学院应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争取政府的资源支持,在其引导下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或合作模式,例如与地区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地方优势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参与各类科技成果交流对接活动,等等。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对于母体资源因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往往无法获得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等硬件性质的资源,而只能获得软件性质的资源支持,具体可划分为学科资源、管理资源、品牌资源三大类。
具有多年办学经验和文化积淀的母体高校,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已十分健全,并都取得了硕士学位点或博士学位点。在多年的学科建设历程中,母体高校的学科优势已发展成为各级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因此,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母体学科建设的成果和整体学科优势,为所在异地的办学所用,以母体已有的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础等作为异地校区的依托条件,使异地校区的学科建设能够以高起点、大目标、快节奏地进行学科规划和建设。其次,在学科设置上应尽量依托母体的高水平、强影响的学科(群)的优势背景,引入母体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有的可以结合异地的实际条件和资源优势建立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分室(分中心)。当然,这些不是母体学科的简单复制或延伸,而是在母体现有学科综合优势的基础上,保持与母体学科的紧密联系,并跟踪发展,进行群体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在异地办学的过程中,借鉴或移植母体高校的管理体制,并由母体高校委派管理领导班子,成为大多数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的选择,从实际效果来看,其优势是可以继承和发扬母体高校的管理风格,并有助于延续母体高校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相比母体高校自身所处的环境,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灵活和机构精简的特点,使得母体高校的管理机制在这里更能发挥其积极影响,推动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母体高校严谨踏实的科研作风能为独立学院的科研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服务地方时能更好地整合团队紧密合作,提高竞争力。
办学母体最大的无形资产就是品牌,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办学上档次、招生成规模,主要靠的是母体高校的品牌和社会信誉,形成属于自身的办学资源,从而具备了既有公办大学的信誉和品牌,又有民办大学灵活办学机制的特点,有效弥补了社会对民办高校声誉和质量不信任的不足。独立学院与办学母体之间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可以帮助独立学院在对外合作交流时更容易获得合作方的信任和好感,给对方留下母体高校是其最高技术依托和保障的印象。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依托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优势资源,使异地办学区域内的经济建设与文化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平衡发展,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的探索实践时间还很短暂,目前,一些学院还处于边开办、边建设的境地,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将离不开科研这一重要职能,在校园建设基本完成、管理秩序和教学秩序基本稳定后,需要及时将工作重心转入加强学科建设上来,充分利用各类办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养,这是学院最重要的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
[1]许为民,林伟连,楼锡锦.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培松,冷泽冰.关于高校异地办学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5,(4).
[3]王金瑶,来明敏.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