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国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2010-08-15 00:42杨金英
文教资料 2010年2期
关键词:朱耷齐白石国画

杨金英 闫 飞

(1沧州市第十一中学;2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国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是祖国的瑰宝。它的发展与创新凝集了数千年来无数艺术大师的心血与智慧,又融入了无数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情。从国画的发展史可以看清中国社会的变迁,从国画的进步可以感受中国的繁荣。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了解传统、喜欢国画、热爱祖国。

那么,如何教学生学好国画呢?如何使学生从“要我画”转变成“我要画”呢?我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擅用故事,激发兴趣,带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国画,没有兴趣是不行的。面对硬笔时代的现代孩子,要他们喜欢上不易掌握的毛笔和宣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按传统教学,上了课就讲国画的特点、技法,学生一时转换不过来,很难接受,一旦兴趣激发不起来,想入门就难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个个生动的名人轶事与教学中的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讲国画传神的特点时,用韩干和周昉给赵纵画像的故事启发学生。两个人都是唐代著名画家,画的赵纵像都很像赵纵本人,世人难分伯仲。后来赵纵的妻子看后说:“韩干画得空得赵郎状貌,而周昉画得兼得赵郎性情、笑言之状!”学生听后,在作画时更注重以形写神的原则。再如,有一次讲国画的笔墨情趣时,欣赏朱耷的《双雁图》、《鹌鹑图》,我问:“朱耷的画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回答,然后从中总结了几条——形象古拙、新奇、生动,最后讲解笔墨的变化。突然一个学生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朱耷画的鸟眼睛都是斜的?”一下子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我让大家讨论“斜眼”表示一种什么态度?“瞧不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朱耷瞧不起谁呢?”接下来我讲了朱耷的身世和遭遇。学生对朱耷的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绘画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抒情。

名人的故事不仅仅是故事,它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艺术进行的诠释。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生的一节创作课上,我放映了自己制作的幻灯片《雪里芭蕉》,学生的反映各不相同,有的讥笑,有的怀疑,有的肯定。我先讲这幅画是仿照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的,再介绍王维的创作故事 他曾把桃 杏 芙蓉画在同一幅画上,不分春夏秋冬,不分先后顺序,只是借这些自然物体来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因为桃、杏、芙蓉象征了他心目中的美,甚至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学生听后再看《雪中芭蕉》,经过讨论,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是思想感情的结晶。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感情,想象之翅是可以飞越生活常理之外的。冰天雪地中的一株芭蕉,便是一株绿色的理想,一个孕育着希望之光的花蕾。[1]在这节创作课上,学生完成得很好,有的作品不仅技法娴熟,而且立意很高;有的虽然笔墨、构图上欠缺一些,但是也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都能做到“以画寄志”。

名人轶事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而且涉及的都是艺术家求学、创作的故事,不仅娓娓动听,而且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启示。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就是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既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又增长了知识,一举两得。

二、实物与绘画相对比,写生与临摹相结合

一般国画教学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临摹的方法。这种传统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有时还会出现教师讲技法,学生不爱听,画画时又不会画的问题。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临摹一幅画,我就把画上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既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讲解更明白、更透彻。如有一节课学习画虾,我带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大青虾,把学生五人一组,分成六组,每组三只虾,然后放投影齐白石的代表作《虾》,先让学生观察画中的虾与活虾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已见:“画中的虾只有四条后腿,而真虾有十条后腿。”“画上的虾眼睛是横的,真虾眼睛是小黑点。”“真虾半透明,画上的虾好像是完全透明的。”……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全面,我接着设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难道是齐白石老先生画错了吗?”答案肯定是没画错,可学生对“为什么”的说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说“这是创新”,有的说“为了传神”,还有的说“这就叫做艺术”……我听了学生的回答,感到很高兴,这说明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见解,但还不全面。我让学生画一张有十条后腿的虾的草图和有四条后腿的虾的草图来进行对比,讨论哪张效果更好?(第二张。)这是用了什么方法?(概括。)再如,为什么虾的眼睛画成横的,让学生观察在水中游动的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虾的眼睛是向外横的,这一细节说明齐白石老先生观察事物非常仔细,而且要想把物体描绘得形神兼备,细节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由此也学到了写生的最好方法——仔细观察,大胆概括。

我又指着虾的头胸部分的淡墨上的一笔浓墨问:“这笔浓墨有什么作用?”学生都认为是浓淡对比。我再出示一张没画这笔浓墨的虾让学生对比 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这笔浓墨,表现了虾的透明度。”然后我又提问:“你们知道齐白石老先生用了多长时间才悟到这一点的吗?”学生不知道,我用激昂的语调说:“六年的时间。齐白石老先生从62岁开始对虾写生,直到68岁时才有了这个最成功的突破,又到80岁后,历经三次飞跃,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画的虾体态精确、通体透明、富有弹性,有在水中游动的动势,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都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境界,我们大家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齐老先生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就好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应该看得比巨人更远。”学生听了无不信心倍增,也真正懂得了一个道理:创新永远是艺术的生命。经过实物对照讲解,学生对名作的特点了解得更透彻,再临摹时,学习其用笔用墨的技法就容易得多了,进而可以对虾写生,进步很快。

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在每次上课前,学生都积极做好上课的准备,搜集的材料有的比我还多,非常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活动。

三、评价中适度激发“嫉妒心”,促进学习

初中生最大的特点是好表现、爱嫉妒。有些学生得到老师的赞扬后会沾沾自喜,有的学生会因为同伴被表扬而心生嫉妒,强烈的嫉妒心会导致严重后果,但适当的表扬与嫉妒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定期在校园里举办画展,选择优秀的作品展出,并设立一些奖项来鼓励学生。得奖的学生在荣誉的驱动下会做得更好,未得奖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嫉妒心”,这时我及时找他们谈话,激励他们把“嫉妒心”转化为“上进心”,在下一次画展时,适当给这些学生一些奖励,来证明他们进步了。这样,在班上形成一种竞相学习的风气,学生真正做到了从“要我画”到“我要画”的转变。

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不能孤立,教师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融汇贯通。如与语文教师沟通,以欣赏美术作品为题,训练写作。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国画教学的任务是艰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使学生学国画、爱国画,把国画发扬光大就是好方法。

注释:

①中国名人轶事.

[1]王维.袁安卧雪图.二川.画理抉微.http://www.zgysp p.com/Article/y6/y53/200607/2120.html.发布时间:2008-10-14,00:44:20.来源:中国艺术批评.

猜你喜欢
朱耷齐白石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浅谈朱耷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齐白石买假画
国画欣赏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朱耷 《松树双鹿图》
朱耷名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