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2010-08-15 00:42胡慧琦
文教资料 2010年2期
关键词:习语英汉语言

胡慧琦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作者系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在读硕士)

美国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在他的《语言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语言有一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属于一个(或几个)种族,属于身体上某些特征和别人不同的一个群体。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脱离那种代代相传地决定着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信仰总体。”当某一特定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又固定的表达方式时,习语便应运而生了。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的话,那么习语便是这个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的出现汇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本文所说的习语从广义上而言,包括成语(idiom)、谚语(proverbs)、俗语(colloquialisms)、典故(literaryquotations)、俚语(slangexpressions)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在政治制度、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存在着文化差异,这就给语言交流带来了障碍,翻译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要求既要考虑到对原文的忠实,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对英汉习语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了解。经过归纳总结,我们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出了相当数量的与农业有关的习语,如:“拔苗助长”、“瓜熟蒂落”、“斩草除根”等。英国则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航海业和渔业在英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相关的习语,例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英语说teach fish to swim,而汉语则说“班门弄斧”或“关公面前耍大刀”;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英语说as weak as water,中文则是“弱不禁风”,等等。又如中国地处西伯利亚东南太平洋以西,东风和煦,西风凛冽,中国人分别用“东风”、“西风”来象征生机温情和衰败凄凉,有诸如“东风夜放花千树”和“古道西风瘦马”的佳句。英国则恰恰相反,来自欧亚大陆的东风寒气袭人 从大西洋刮来的西风带来了春天 于是便有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这样的对春的讴歌的千古篇:“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在汉语中,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art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

2.民情风俗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习俗的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体现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狗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卑微的动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常常用狗来比喻那些坏人坏事,如“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狼心狗肺”等;而英国人却认为狗是忠实可信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绝大多数是褒义的,如“lucky dog”(幸运的人),“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等。又比如,龙,作为一种虚构的动物,在中国神话中被描述为一种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动物,是吉祥的象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龙代表帝王、权威和高贵。因此,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却是一种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视龙为凶残肆虐之物,应该消灭。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就被认为是thegreatdragon。

3.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道、佛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还有神话中的“龙王”,其中以佛教对我国的文化影响最大。佛教自传入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出现很多诸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等与佛、庙、和尚等有关的习语。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人们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按上帝的旨意安排。“上帝”这个概念就具有浓重的基督色彩,有很多习语就和上帝或教堂有关, 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power of the keys(天国的钥匙; 教皇的权利),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pew.(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等。

4.神话典故的差异

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因为当一个民族渐渐发展,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问题感到疑惑并做出各种不同的解答时,这也正标志着文明的产生 因此神话故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 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英语有25%以上来自于希腊语,50%以上来自于拉丁语,可以说英语是全世界借用外来语最多的语言。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英语的习语中有很多事来源于希腊神话和罗马故事。如谚语:Forbidden fruit is sweet.字面意思是 “禁果分外甜”,语出《圣经·创世纪》,说的是关于夏娃(Eve)在伊甸园偷吃智慧果(即禁果),惹恼上帝耶和华的故事;Pandora’sbox,字面意思是潘多拉之盒,出自希腊神话,潘多拉是一个女名,常用来比喻灾难、麻烦、祸害之源;再如sow dragon’s teeth,字面意思是“播种龙牙”,也出自于希腊神话,后人用此来形容“播下(对己对人都不利的)不和(或毁灭)的种子”。中国的习语主要来源于浩如烟海的中国经传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例如“破釜沉舟”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等源于寓言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出自神话传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

5.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英美价值观念的主线是个人主义,崇尚个人相对社会的独立自主性。在西方十分重视个人的隐私,所以像年龄、收入、私人住宅等都是个人隐私的范围。谚语“AnEnglishman’shomeishis castle.”(英国人的家是独立王国)就是很好的例子。相对来说,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没那么强,生活中没有英美人那么多的“秘密禁地”。与西方的个体主义相对而言,中国人比较崇尚集体主义(或称人伦本位)价值观,它是中国文化的主线。比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等都有着极其浓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倡导了人与人之间要互助友爱和团结合作。人伦本位还体现在亲情和友情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如谚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现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拳拳之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的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个人服从集体、小家服从国家的崇高的集体主义思想。

总之,英汉两种习语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准确理解其蕴含的哲理及幽默所在,就必须建立在多对其文化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于建平.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词义理解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0,(3):27-29.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