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研究

2010-08-15 00:42:55龚雪云郑友益
文教资料 2010年10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专业

龚雪云 张 磊 郑友益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教育部在 《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

一、地方性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性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薄弱;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对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一些高校重专业外延发展,轻专业内涵建设的倾向严重;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亟待形成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势必会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制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制约教育效益的提高。

二、地方性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省情、区情很不相同。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技术水平、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不平衡性决定了区域发展对高等教育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在数量、种类、规格等方面的需要也很不相同。所以,学科专业建设必须从这种非均衡的实际出发,把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就业结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认为地方性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一)毕业生就业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2008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本已严峻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然而细究其因,就业难主要还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一边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边却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特别是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衡量专业设置是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一个重要标尺。因此,地方性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应首先考虑毕业生的就业率,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二)专业的应用性。

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和高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的学校担负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对重点高校,设置专业时考虑学科的需求会重一些;对于一般院校,则更多的是考虑社会需求,不一定强求厚学科基础。我认为地方性高校应积极设置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型人才。专业的应用性强,培养的人才就能较快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地方性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的思路

(一)根据学校定位,合理确定本校学科专业的规模、结构和重点,努力建成一批特色优势学科。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特色专业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所以地方高校要把特色专业做大做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高校消除了旧体制条块分割、资源浪费、学科单一、办学思路相对封闭保守等弊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专业特色有所削弱。隶属关系变化后,一些行业特色高校盲目追求综合化发展,对传统的行业特色专业进行了不科学的调整,导致特色学科核心竞争力削弱;二是主管部门的变更和职能的变化,使部分行业特色高校为行业服务的主动性有所降低。我认为此类高校应加强与行业部门沟通,争取行业部门的政策、项目和经费支持。目前河南省一些高校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主动采取了措施,2009年8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为河南省和水利部共建高校,这是河南省第一所行业与地方共建高校。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地方高校应密切联系行业与产业,强化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加快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

地方性高等院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办面向地方支柱产业的应用型专业,使专业结构的调整及时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近年来,河南省高校在推进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煤炭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工作。河南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河南工程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承担了平煤集团、郑煤集团、永煤集团、焦煤集团等7家煤业集团的紧缺人才培训任务,对提高煤炭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促进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极大缓解了煤炭行业人才紧缺状况,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领导的高度赞扬,为全国首创。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和新兴交叉学科专业。

地方性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同时以现有学科为依托,通过交叉、渗透和延伸,大力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

(四)注重改造传统专业。

在发挥传统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的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加大使用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力度,使传统专业焕发新的生机,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对于少数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可以压缩、归并、淘汰或撤销。

四、政府和社会在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仅是高等学校的内在需求,而且是当代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政府的作用。

政府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规划、宏观引导。政府应加强对本地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重点,切实加强引导。引导高校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学科专业体系。

2.严格审批,确保质量。2000年,教育部扩大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权,除需控制布点专业及目录外专业,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可自主审批设置新专业。本科专业审批权下放到省一级后,虽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也容易造成专业设置的雷同及盲目。因此,政府应严格专业设置审批和备案程序,确保增设专业有明确的专业建设规划,有充分的人才需求论证报告,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相配套的开办经费及办学条件。

3.完善评估,强化监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高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层次,开设了门类众多的新专业。新专业建设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在申报新专业时,为使申报成功,一般都是集合所有能涉及的师资等资源进行申报,获批后往往又是由某个教学单位来承办,在师资、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等硬件方面常存在投入不足等问题。另外,承办院系仅根据现有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很容易导致专业定位不清、教学计划编制不合理、因人设课等现象。因此,要加强对新专业的评估。目前河南省已建立了专业评估机制,每年对新增专业进行评估。近三年,全省共评估684个专业点,先后有5个专业点被限制招生。

(二)社会的作用。

地方高校的专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最终还要通过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和就业率来体现。因此要积极探讨社会参与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在此,我们不妨看一下国外的做法。国外一些高校的校董事会,本身就是由国民经济多个部门的代表组成,他们可以根据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特别是产业界未来几年的发展设计和发展战略来对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提出建设性意见。我国高校办学体制与他们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他们的方法,但加强与社会、产业、企业界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密切关注社会需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把社会实际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把社会注重的实践能力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咨询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的专家对学科专业调整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专业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

五、结语

总之,地方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地方性高校应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本校性质、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实际办学条件出发,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切实做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工作,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韩小爱.以服务为本,加快专业调整与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2]张放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3]丁晓昌.积极探索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中国高等教育,2007,(13).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专业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