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慧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苏 江阴 214421)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传递书本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在该观点指导下,高中政治课堂几乎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传统政治课教学注重对整个教学逻辑体系的梳理,而忽视对课堂氛围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纯的接受型。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枯燥,致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偏低,很难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为了追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致力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情境教学中互动机制的发现和形成,是一条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场景的合理设置是关键。以往情境的设置常常是举办辩论赛、饰演小品等一些常见的类型,这些方式确实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这些方式一般要有两大要素来支撑:一是需要有特定素质与天赋的学生,也就是说参与学生要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或辩论口才;二是需要学生和老师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并进行反复演练。随着江苏省迎来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届高考改革,政治已成为学生的选考科目之一,在学生不太愿意花太多时间学习政治的新背景下,大多数一线老师一般不会较多采用上述方式来进行情境教学,往往只是根据教科书的安排,一个单元以综合探究的方式搞一次这样的活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政治课堂的场景设置更多地采取利用多媒体再现真实情景的方式,以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其思维。这种场景设置的准备过程相对简单,一般只需要老师单方面进行准备,精心备课,收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视频、漫画等。下面我重点就思想政治课的多媒体情景设置来谈谈其需要达成的目标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情景设置的时政化目标。
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懂得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基本原理,更在于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国家大的时政背景的把握,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握知识、体验知识、运用知识对公民生活中出现的合理或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分析。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也才会激起学生学习真知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力求选择最新的时政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挖掘其内涵和本质,让学生在挖掘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感受社会,也感受自身主动运用知识参与社会事务的成就感。
生活处处有政治。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上,众多的彩车和方阵中,有国际友人,有少数民族群众,这体现了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哪些道理?学生稍加思索,就会想到我国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老师剪辑这一段国庆视频是比较容易的,用这一段视频进课堂,其氛围也肯定是热烈的。用最少的时间投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政治课追求的高效和实效。
2.2 情景设置的有效性目标。
这是要不要情景设置的问题。我们现在上课,特别是上公开课,如果没有用多媒体,无论是上课者本人,还是坐在下面的听课者,都会觉得似乎缺少了什么。这种现象本身无可厚非,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深入人心。问题是,是不是所有时间、所有地点都要用多媒体去设置情景,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课有多种类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用多媒体再现真实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其目的是让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透过情景抓知识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置情景,那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授课对象对情景设置的需求不一样,我们设置每个情景都要反复斟酌,以效果和效率最大化为前提,毕竟再现情景是要占用课堂时间的。
2.3 情景设置的隐喻性目标。
如果说上个目标是关于要不要情景设置的问题,那么这个目标就是关于情景设置精不精的问题。我们在讲哲学生活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时,总是会说到老子的一句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行,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以说,当我们只是把这两句话呈现给学生,语言功底差一点的学生是很难将这两句话和这一哲学原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用漫画或FLASH动画的形式将之呈现出来,学生会很快反应到它们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老师只需用专业术语将学生的“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规范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可。我认为,在这里设置情景是必要的,通过这两句话的诠释,学生可以依次类推到所有相类似的问题,隐喻性就是该情景设置的精华所在。
2.4 情景设置的高质性目标。
这是关于情景设置的量与质问题。随着网络世界的丰富与发展,我们在选取情景时,可以挑选的空间越来越大,有的情景内涵丰富,可以说明多个问题,而有的情景则内涵相对贫乏,但形式都很新颖,这时,我们很多时候舍不得进行取舍,总想都给学生看一看。事实上,这里仍然有一个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如果用少量的时间呈现一个情景,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点拨学生认识多个问题,说明这个情景是高质的,高质必定带来高效,这是不言自明的问题。
3.1 从情景中找出知识而不只是以情景设置去论证知识。
这是区分“传递中心教学”和“对话中心教学”的原则性问题。情景设置的目的是用情景支撑一个对话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借以加强对知识点的顿悟与理解。这一过程应是一个学生主动从情景中去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众多的现象中概括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过程。也只有这样的过程设置,才能起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才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对话中心教学”的思路。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从情景中去找出知识,而是以情景设置去论证知识,这等于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没有脱离“传递中心教学”的框框,这种做法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2 情景对话机制本身始终是以教师的指导为特征的,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统一体。
在新课改面前,我们一线教师这几年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一段时间我们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时先用多媒体或其它途径创设情景,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一个个结论,老师所做的就是把学生的结论用板书呈现出来。这样的课堂气氛很热烈,问题是,是不是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出老师期望的结论,在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达不到我们所预设的高度的时候,我们要不要点拨,甚至,我们可不可以事先设定一下讨论范围,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对一个健康高效的课堂生态而言,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缺少学生主体,那是典型的“传递中心教学”,而缺少教师主导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真正的“对话中心教学”应该是学生的各抒己见和老师的点拨、指导相结合,这才是健康的、真正的对话机制。
3.3 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时候教师设定了几个讨论框架,但是个别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超出我们预设框架以外的结论,这时教师要放得下架子,以自己的机智和机敏充分肯定学生换位思维或是发散思维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样既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又能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也体现了对话的平等性,有利于教学相长。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情景设置的方法有很多,有时简单的才是实用的,如在讲经济生活商品、货币这部分内容时,实物展示法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挖掘教材,透彻领悟新课改精神,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高效性目标就一定能达成。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6.16.(003版).
[2]赵旭.谈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情境教学的实效性[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7.